首页 > 走进广东 > 运动赛事 > 焦点新闻

共建粤港澳文化遗产游径 推动三地古驿道文化之旅从物理串联走向情感共鸣

时间 : 2019-01-07 08:54:01 来源 : 南方日报网络版
【打印】 【字体:

“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南粤古驿道承载着民族的历史记忆,其修缮、保护、利用,近年来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日前,广东公布了15处南粤古驿道重大发现,南粤古驿道的价值正被进一步深挖和重塑。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文化和旅游合作日益深化,在共建粤港澳文化遗产游径的过程中,三地的古驿道文化之旅将从物理串联走向情感共鸣。

南粤古驿道文化之旅逐步升温

在前不久的元旦小长假中,南粤古驿道旅游表现不俗。据统计,全省纳入监测的14段南粤古驿道重点区域共接待游客48.1万人次,比去年国庆黄金周7天期间接待量高7%。南粤古驿道正在从优质的生态公共产品走向具有文化内涵的文化旅游产品。

近两年来,广东大力推进南粤古驿道保护与活化工作。公开数据显示,两年来全省累计发掘诸如西京古道、岐澳古道、樟林古港和台山海口埠等古驿道总长近500公里,修复了近300公里。

最近,广东省文物局等单位发布台山大洲湾遗址、河源上正村古遗产群、肇庆古城驿道遗址、汕头澄海樟林古港古码头遗址、茂名鳌头古驿道等15处南粤古驿道重大发现,进一步挖掘了古驿道的文化价值。

位于台山市上川岛西北部的大洲湾遗址,范围从方济各·沙勿略墓园南侧海岸延伸到朱家庄村外海岸北侧,是一处明代外销瓷遗址。因沙滩遍布带花瓷片,当地人又称之为“花碗坪”。如今,遗址所在地已建起占地400平方米的展馆,馆内可以看到遗址的剖面情况,包括碎石层堆积、石构建筑基址以及采集到的明代青花瓷片等。同时,馆内还通过相关航线图的展示及多媒体的互动来诠释海洋文化主题,直观反映了作为海丝贸易遗址的大洲湾当年的繁荣景象。

最近,南雄梅岭梅花节开幕,南雄梅关古道的梅花进入最佳观赏期,吸引八方游客前来徒步、赏梅。广东省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所所长庄伟光表示,梅关古道是目前国内保存最为完整的古驿道,周围历史文化资源和自然景观资源较为丰富,对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已具雏形,同时,非物质文化类旅游产品也进入市场。梅关古道的关隘文化、珠玑古巷的历史民族特色、红军战役旧址的红色文化以及“满城尽带黄金甲”的银杏自然风光构成了梅关古道自然与人文协调发展的基础。

港澳历史游径充满时尚活力

与广东的历史文化同根同源的香港和澳门,同样在历史游径的活化上下功夫。在香港,孙中山史迹径正成为一条热门的文化旅游线路,深受外地游客尤其是欧美游客的喜爱。记者日前走访该游径发现,这条直线距离约10公里的路径,始自般咸道的香港大学,终于德己街的和记栈旧址,全程共15个路标,每个路标融入当代青年艺术家的设计理念。尽管孙中山先生曾经下榻的建筑已荡然无存,但游客仍可以透过指示牌上的文字和图片,凭吊历史,发思古之幽情。

澳门的古道亦别具风情。走在路环的十月初五马路上,有别于路氹纸醉金迷的一面,这里保留着古老渔村的朴素之风,细窄错综的巷弄,数步一庙的格局,隐约折射出渔民文化的历史肌理。民居蓝绿色、黄色的墙体,如今成为游客热捧的“网红”拍摄地。这里最为有名的是一间近30年的葡挞店,不少游客慕名而来,不惜排长队只为尝一口刚刚出炉的香滑味道。

香港和澳门活化历史游径的成熟经验以及与南粤古驿道之间的紧密联系,吸引了广东省政府有关部门的注意。前不久,广东省有关领导带队前往香港澳门进行调研时强调,要充分借鉴港澳两地经验,进一步优化城市建筑标识,增强城市可读性。

寻求文化和情感的共鸣

目前广东正在推进建设粤港澳文化遗产游径,追溯粤港澳大湾区文化的“源”。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汪一洋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共建粤港澳文化遗产游径,除了要将三地的文化遗产进行物理串联,更重要的是将文化经脉打通,寻求文化和情感的共鸣。

广东省政府地方志办公室研究员侯月祥表示,深入挖掘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古驿道资源,最大限度地加以整合,发挥古驿道文化的教育启迪作用,对加深爱国爱乡感情,增强国家、民族和文化认同感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也是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的重要体现。

他建议,开辟大湾区城市群间的古驿道旅游新路线。古驿道旅游要有针对性地配合开展特色村镇游、古村落游、森林游、红色资源游、民宿游及休闲农庄游等,增添文化、智慧、科学等全新元素。同时还要开辟大湾区古驿道休闲旅游,发展文创产业,建设共享农庄、共享果园、共享菜园、共享土特产和共享民宿等,发展“城市后花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