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走进广东 > 岭南文化 > 文化在线

南海Ⅰ号已出水18万余件文物 船体确定为中国造 始发港为泉州港

时间 : 2019-08-08 08:29:22 来源 : 南方日报网络版
【打印】 【字体:

8ae6ba4f-dbba-4000-84ff-e391bd104a75.png

“南海I号”出水的天秤和铜砝码。图片来源:南方+客户端

  据国家文物局举行的“考古中国”重大研究项目新进展工作会消息,“南海Ⅰ号”目前已全部完成船舱内文物的清理工作,沉船中出水文物精品达18万余件。

  这也是“南海Ⅰ号”自2014年以来全面考古发掘工作开展以来,首度由国家文物局发布成果。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李伯谦、刘绪、孙庆伟,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刘庆柱,故宫博物院研究员王光尧,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水下考古研究所所长姜波等专家解读了“南海Ⅰ号”的重大价值。

  可能曾停靠广州港等地

  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研究员孙键介绍了“南海Ⅰ号”的一系列重要发现,围绕“南海Ⅰ号”长期以来的一些谜题也得以破解:“南海Ⅰ号”确定为中国造,始发港为泉州港。

  尽管船上出水了不少异域文化风格的器物,但考古专家从船体结构、船型工艺等方面判断,“南海Ⅰ号”属于“福船”类型,采用木材的产地来自于中国东南沿海、西南及南亚等地区,因此判定为中国制造。而根据诸多线索判断,它的始发港为当时的贸易港口泉州港,可能曾停靠广州港等地。

  孙键说,考古队员发现,“南海Ⅰ号”使用了一种先进的升降船舵技术以及“可倒桅”技术,升降船舵由中国人发明,先传到阿拉伯,14世纪才传到欧洲,因此,“南海Ⅰ号”对于中国造船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南海Ⅰ号”极为丰富的出水文物,生动展示了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画卷,被考古专家们称为浓缩了宋代生活的“时间胶囊”。孙键说,船上出水了一些陶器残片,其中一些带有汉字,还有一些带有阿拉伯文;船舱内还出水了整套天秤、砝码,与沙特塞林港附近出水的铜砝码几乎一样,印证了宋代中国远洋贸易的繁盛。

  “南海Ⅰ号”出水瓷器包括了江西景德镇窑、福建德化窑、磁灶窑等窑口的产品,展示了宋元时期我国陶瓷外销的壮观景象。为适应海外市场的需求,许多瓷器风格带有异域风格,如德化窑的仿金银器执壶。此外,船上铁器在贸易品中占比甚高,总重量超过130吨,生动展示了铁制品在宋代海洋贸易中的重要性,说明宋代以煤炭化石为燃料的冶金业产量巨大,且已经广泛用于对外贸易。这些发现为梳理中国古代对外关系以及航海贸易路线提供了新的佐证。

  “考古队对发现的大量新考古材料,特别是有机物、动物、人骨等,分别进行了保护、鉴定和初步研究,开展了海洋沉船埋藏环境、沉船遗址的海洋生物影响、古代海上生活、古代中外生物交流等综合研究。”孙键介绍说,“南海Ⅰ号”考古项目是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多学科合作的一次创新。

  史无前例的水下考古典范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孙庆伟曾提出,没有殷墟就没有中国考古。6日的会议上,他再次提出,“南海Ⅰ号”对中国水下考古的开创性意义或可与殷墟对于中国陆地考古的开创性意义相媲美。

  “从1987年发现古船,到整体打捞、全面发掘保护,已经过去30年,‘南海Ⅰ号’为中国水下考古树立了一个典范。这30多年来,中国的水下考古工作从零起步,如今迈入世界一流行列。”孙庆伟评价。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从四个方面评述了“南海Ⅰ号”的重大价值。第一,“南海Ⅰ号”发掘见证了中国水下考古发展的历程,是可以写入整个人类水下考古教科书的典型案例,其采用的整体打捞方案、发掘方案,被印证是非常正确的,让考古专家能最大限度提取古代沉船生活信息;第二,“南海Ⅰ号”对于研究宋元时期的海上贸易,尤其是还原当时人的生活,提供了非常难得的材料;第三,丰富了我们对宋代社会经济的认知,更新以往对于海上丝绸之路出口瓷器、丝绸的旧有认知,认识到铁器出口的重要性;第四,实现了水下考古挖掘和公众展示的统一,沉船放入水晶宫内,整个考古的精细化过程得以全面展示于公众视线下。

  姜波说,通过用沉箱整体打捞“南海Ⅰ号”古船的方案是史无前例的,这使得这艘800年古船能在博物馆内进行室内精细化、数字化档案记录发掘。“南海Ⅰ号”已经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荐的经典案例向全球推广,成为中国水下考古界的骄傲。

  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崔勇介绍说,在国家文物局大力支持下,广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投入人力、物力、财力和技术共同完成了这一创举。

  将建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南海Ⅰ号’对于中国海上丝绸之路考古研究具有无与伦比的价值。它满载货物,保存完好,实施了整体发掘。‘南海Ⅰ号’上出水的不仅有货物,还有大量生活用品,包括钱币、度量衡、漆木器、动植物遗骸,生动展示了海洋贸易的方方面面,提供的考古信息量是其他任何项目无法比拟的。”姜波评价。

  刘庆柱认为,“南海Ⅰ号”是研究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不可多得的物证,为研究“一带一路”提供了新的视角。今后,“南海Ⅰ号”的重要价值会愈发凸显。

  结合“南海Ⅰ号”上出水的瓷器,王光尧认为,伴随海上丝绸之路的瓷器出口,在“南海Ⅰ号”的时代,中国人和海外的交流已经基本上到达了大航海时代之前所有人类可能达到的地方。“围绕‘南海Ⅰ号’整船货物的研究,从中国产地到运输路线、运输方式再到行销地等一系列课题的研究,我们得以透视中国古代对世界人类文明史交流所作的巨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