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社論
一九五零年全國各級領導同志必須重視各界人民代表會議,必須開好各界人民代表會議
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於本月二日第四次會議上通過了「市各界人民代表會議組織通則」、「縣各界人民代表會議組織通則」和「省各界人民代表會議組織通則」這是推動各級人民政府與廣大人民密切聯系的重要步驟。現在全國已有百分之八十左右國土,大約四萬萬人口獲得了解放,大局業已底定,而且大多數市、縣、省都已具備了召開各界人民代表會議的條件:這時,中央人民政將對於各級各界代表會議的組織,頒佈統一的法令,規定若干項重要原則,以資全國各地遵循,是十分必要的和適時的。
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早在一九四八年十一月,便倡議召開各界人民代表會,而在一九四九年夏季以來,更極力提倡督促。
事實證明,各界人民代表會議是人民政府聯系廣大人民群衆的極好的組織形式,也是動員廣大人民群衆協助政府完成各項革命工作和建設工作的有效辦法。凡是召開了各界人民代表會議的地方,經過人民政府負責同志的報吿和代表們的討論决定和傳達人民政府的政策法令和施政意圖為代表們及廣大群衆所了解和掌握,這就大大地促進了他們的政治覺悟,提高了他們的政策思想水平,啟發了他們旳責任心和積極性,廣大群衆便自動地起來協助政府推行各項政令:而人民政府也就能比較更多地了解各階層人民的生活和要求,少犯官僚主義的錯誤。同時,由於各階層代表相聚一堂,充分地發表自己的主張和见解,相互切磋協商,使彼此的困難和要求得到對方的諒解,打破平素的隔閡,走向進一步的團結,在許多問題上謀得一致的决定,人民政府推行各項工作任務,也就便利得多,並且可以避免發生許多偏差,並及時糾正錯誤,故各界人民代表會議又是一個幹部和人民互相學習的學校。因此,許多地方在開好各界人民代表會議以後,政府和人民的關係便日趨密切,使人民民主政權獲得進一步鞏固。於是各項複雜的革命工作,例如徵粮、收稅、財政開支、剿匪、反惡覇、減租减息、解决勞資關係、公私關係、實行土地改革、恢復和發展經濟事業利文化敎育事業等等,因爲有了廣大群衆的協助,一切都比較容易、比較順利地進行了。反之,凡是沒有召開各界人民代表會議或會議開得不好卽開得不認眞、不切實、不放手、不民主的地方,各項工作仍不能不依靠少數幹部來做,結果就比較做得差些,甚至產生嚴重旳官僚主義,犯大錯誤而得不到迅速糾正。通過一九四九年差不多一個整年的經驗,全國各地廣大的領導幹部已經認識了召開各界人民代表會議的重大意義和作用。但是,仍有許多同志對於各界人民代表會議的意義和作用仍然認識不足,因而對於此項重大任務採取了不可容忍的消極態度。這些同志們以所謂「當地工作缺乏基礎」、「羣衆沒有組織」、「開會耽誤時間等」等等爲藉口,拖延各界人民代表會議的召開。或者,雖然召開了,但開得不認眞,不切實,事前缺乏準備,會塲沒有充分發揮民主精神,代表們不能暢所欲言,不能每次集中討論和解决一、二個中心問題,以致會議的收穫不大。其所以產生這種現象,是由於脫離羣衆的關門主義思想在作怪。這些同志只信任少數幹部,不信任廣大羣衆的及羣衆的代表人物,以爲少數人就可包辨一切,不願聽取羣衆的意見,不願把各項工作協同廣大群衆及其代表們一起來做。這些同志的想法是完全錯誤的。各級領導同志應當知道:召開各界人民代表會議,正是有系統地發動羣衆,協助人民政府建立革命秩序,鎮壓反革命活動,推進各種複雜繁重的工作的最好方法。經過人民代表會議和出席會議的代表們去動員廣大群衆、其範圍和效果較任何其他方式為大。如果不採取這種召開各界人民代表會議進行有系統地聯系群衆的方式,却依靠少數幹部個別活動的方式,或強迫命令的方式去推行工作,那是一定會使工作遭遇困難,走彎路,甚至犯錯誤的。根本的問題在於:究竟是依靠少數人工作好,還是讓廣大群衆共同來負責好?一切經驗已經證明:各界人民代表會議在一切地方,不論是老的和新解放的城市和縣份,均應迅速召開,而决不可把開會的條件提得太高,因爲許多條件可以在以後逐漸創造,會議也可以一次比一次地改進的。
三個各界人民代表會議的組織通則,是根據人民政協的共同經驗產生的,是中央人民政協的重要法令,我們希望各地人民政府認眞地迅速地普遍地遵照執行。按照三個組織通則,從一九五O一月起,全國一切解放了的市和縣,均須爭取每三個月開會一次,一九五O年每一個三萬人口以上的市和每一個縣,共須爭取開會四次,力求不缺少。每次會議均應在當地報紙上公開發表,並應報吿上級人民政府直至中央人民政府,使中央人民政府知道全國一切市縣開會的情况,以便總結經驗,指導全國。至於省人民代表會議,我們認爲,凡在一九五O年春季以前解放的省,不論老的和新的,一九五O年一律要爭取召開一次,力求不缺少,同樣要報吿上級和中央。總之,希望各級領導同志重視各界人民代表會議,一定要大胆放手召開,並要開得好。
(新華社北京四日電)
手机阅读
下载、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