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水利
廣東省人民政府
關於發展農業生產積極準備春耕的指示
農字第二十五號 一九五O年二月五日
一、本省大陸已經全部解放,目前的中心工作之一就是大力恢復和發展生產;而增產粮食,又是本省本年度生產工作中的中心環節。估計我區情況,開展生產是具備極端有利條件的,卽我區行將全部解放,環境人心都趨穩定,交通逐漸恢復,基本上消滅了戦爭的破壞,減少了戰勤的負担,特別在全國解放的勝利形勢下,羣衆情緖日益高漲,其生產情緒,也將是隨勝利的發展高漲的。但同時開展生産是有困難的,剛解放後農村秩序未完全恢復,大部份地區土匪未肅淸,個別地方因戰爭與災荒影响,無法再生產;加以幹部缺乏領導生產經驗,農村中鬥爭尖銳,特別土改宣佈後,羣衆如果不充分了解,卽足嚴重影响生產。因之,今天開展春耕問題,厥在於解决領導思想和羣衆思想,首先要打通某些幹部對生產不關心,以爲「生産是農民的事情,你不去推動,他們也會生產」的錯誤思想,同時,打通認爲工作很忙,沒工夫領導生產的錯誤思想。在生產季節,所有工作都應該環繞與結合生產工作去進行。在有土匪的地區,必須大力肅淸土匪,安定社會秩序,掃除生產障碍,在近支前的地區(如南路)必須把坐產與支前統一起來,旣不放鬆支前領導,更不放鬆生產領導,消除人力物力負担不公現象;在其他一切農民運動中,都應該極端重視農民的生產時間,不違農時,不妨碍生產。對廣大羣衆應該宣傳土改是爲了發展生產,而不是破壞生產,幷宣傳保護佃權,誰種誰收,將來土改以原耕爲基礎、抽補分配,以穩定情緖,號召實行減租,增加農民收入,以提高情緒,造成開展生產的有利條件。
二、生產任務:據估計本省每年缺粮平均近一千萬担,除非我們在現有的生產水平上每畝田增產百分之五到百分之十,以得彌補,否則,粮荒問題仍然是嚴重的。因之,我區的農業生產方向,應以增產粮食(主要是稻麥和雜粮)爲主,在大部份地區要求逐漸恢復生產,保持並提高質量,做到不荒地或诚少荒地,力争恢復戰前的生產水平。同時,全區解放後,交通逐漸恢復,工業品銷路日廣,應提倡在可種地區,多種特種作物,增加生產原料,如苧麻、棉花及油料類作物,增加國際貿易之農業生產,如推廣優良蠶種與桑苗指導,培養優良桐苗,利用荒山,擴大油桐栽培面積,利用荒地,推廣茶葉面積。此外,如甘蔗、烟草等,應依原來範圍與規模,去逐步恢復和發展,以增加農村收入。
除以上生產外,本省河濠池塘特多,應普遍提倡養魚,種蓮藕等水產,並繁殖家畜如猪、鷄、鷲、鴨等。多種菓木竹林,獎勵種樹,推廣造林工作。家庭副業,應根據各地情況,積極倡導如打魚、打菱角、打柴、紡織、繅絲、編織等,
爲了開展生產運動,必須按照各地實際情况,積極佈置下列幾項主要的準備工作和輔助工作:
(1)興修水利,本省連年水災爲患,粮產銳减,去年有些縣份(如西江各縣)相當嚴重。大力興修水利,顯然是我們粮食增產的一個前提條件。因此,各縣、區、鄕政府,應該將興修水利作為本年春季的重要工作。在二月份內,各區鄕一定要開好水利會議,檢査並討論各區鄕的水利情况和水利工作問題。耍切實檢査區內之水塘、陂圳、隄埧水車等失修情形,領導和組織農民興修。在水利問題較嚴重的地方,要建立機構,選定專人負責,動員羣衆,籌集經費,切實做好水利工作,若區鄕本身無法解决的,就要與各該縣、專署商量,妥爲解决。總之,必須在春雨來臨之前,完成此一工作。
(2)搜儲製造肥料。施肥為增產的重要條件,應號召和動員農民勤勞搜儲和製造肥料,綠肥爲最廉價而可得大量之自給肥料,但多數地方尙無栽植使用綠肥作物之習慣,粵北農民向有栽培油菜、蘿蔔菁、大芥菜、紫雲英以爲水稻綠肥之習慣,應廣為倡導。此外如堆肥、骨肥、收效亦大。應以自力更生,作爲解决肥料問題最基本最切實的辦法。政府在可能範園內,將盡量籌撥肥料貸欵,帮助解决肥料問題,但不應有任何單純依賴政府的思想。
(3)調濟種籽。某些災情較嚴重或缺粮地區,群衆缺乏粮食種籽,應大力組織群衆生產自救,採用互助互濟,互借方式解决困難,並加以組織領導,要注意被借戶僅限於地富,要經過調査硏究,採用合理方法,借出後,應保證有借有還,根據雙方協議,訂明利率及歸還曰期。如仍不足,可由縣府酌情向銀行商量借欵,合理分配各鄕,統一購買,重點貸欵,要防止平均分配現象。
(4)適當解决農具和耕牛。應該在二月份內調査各區鄕(村)農民農具耕牛的缺乏情形,發動農民依據習慣,在自願兩利的原則下,組織合作互助,採取記工換工辦法,根據當地情况的牛工折谷計價,以人工或實物償還。或者在取得多數人的同意下在祖嘗項下撥借實物添購耕牛,租給缺乏畜力的農民,同時鼓勵私人合股購買,共同使用。减租不減牛租,以便利農民。嚴防地主以偷宰傷害和餓壊耕牛,並嚴禁偷運出口及違法屠宰。
(5)改良耕作方法,提倡精耕細作。應該很好的說服農民,逐漸改變他們的保守思想,選用好的品種,敎育農民,改變多少年來由於種種剝削致使他們生產情緖不高,粗枝大葉的作風,精耕細作多打粮食。
(6)獎勵開荒。要廣泛深入宣傳省政府獎勵開荒的新法,向農民羣衆講解,誰開誰得,開荒將來在土改時不再重分,開生荒五年,開熟荒三年免交公推。可能時,可組織各鄕各村各戶分別具體擬定本年的開荒計劃,特別在人口多土地少有荒可開的地區,尤應積極佈置。
三、領導問題。爲了大力展開上面各項增產工作,領導上還必須作下面各項佈置:
(1)在春耕以前,各區鄕要召開農民代表大會、或以村爲單位召開農民大會,以開展生產作爲中心議題,首先宣傳政府恢復與發展生產和穩定生產關係的法令,然後具體而切實地商討本區鄕的興修水利,調濟種籽,解决農具耕牛的困難等問題,得出有效的辦法和結論。老區可有重點的在區鄉村以至戶提出本年度的增產計劃,發動挑戰競賽,以影响和推動工作。
(2)在老區可根據本區固有的習慣,組織互助換工組,進行半勞動力與全勞動力的換工,輕工與重工的換工,牛工與人工的換工,這些紐織必須是根據群衆自願和需要的原則組織起來,必應從小組作起,切忌採取行政命令,一下子就組織全村大換工隊,這將是形式主義的。同時,一切記工,折工,齊工,記賬,都要經過民主討論。首先要保証缺勞動力的烈軍工屬及出差民工的田地不荒,產量不減。在新區只可選擇有條件的區鄕(村)作爲示範,藉以敎育農民群衆。
(3)農村中的農會,靑婦及兒童團體,應以組織或協助生產運動作爲春耕時期的中心工作,換工組可在農會的領導下進行活動。靑年團員婦女會員可以提出生產競賽,進行挑戰,但是,這些競賽的計劃應該是切合其家庭要求的免單獨搞一套的或過份强調集體的脫離羣衆現象。
(4)所有一切後方機關、學校、地方武裝及整訓期的部隊,在農忙時節,都應以盡可能抽出的人力畜力,帮助群衆生產,首先是帮助缺乏勞動力的烈軍工屬,出差民工家屬。要認眞的愛惜民力,並善於把力量使用到生產中去,除戰勤及必要的運輸外,不應隨便動用民力。
(四)各專署各縣政府在推動生產運動上,要有重點有歩驟有計劃地進行。在三月十五日以前應先將生產計劃具體工作的佈置,執行經過,有何困難以及如何解决等情形,報吿省府。
手机阅读
下载、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