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第1期

1950年04月30日出版

首页 > 政务公开 > 省政府公报 > 1950年 > 第1期
【打印】 【字体:

廣東省人民政府

關於防洪復堤工作的緊急指示

辦水字第九號

一九五〇年元月八日


  我省大陸巳吿解放,目前各種工作急待展開,但發動群衆興修水利、堵口復堤、開河疏渠,尤爲沿江沿河地區當前主要工作之一。由於過去國民黨反動派統治之貪汚腐敗無能,對防洪禦災工作毫不關心,以致我省去年六七月間,西北江洪水暴漲,各地堤園紛吿潰缺,被淹農田八十餘萬畝,受害災民約五十萬人,造成人民嚴重的損害,東江韓江現有堤防,水閘、涵洞亦因年久失修,潦患亦有發生之可能,必須加强歲修,才可禦防災害。

  我各級人民政府及水利機關管以後,爲恢復受災區之生產,卽積極領導動員受災人民籌集粮欵,査勘計劃,現巳有部份堤圍巳動工堵修,惟今年各地情况不同,受災區如西、北江堤圍堵修工程巨大,且有季節性,故必須抓緊時間發動羣衆,依靠群衆,統一領導,統一指揮,分段負責,協力同心,克服困難,結合科學技術與群衆經驗,大力進行,才能完成這一艱鉅任務,爲此,省府政務會議乃通過成立省級『防洪復堤委員會』首先進行西北江防洪復堤工作。根據目前我們對情况的初步了解,特作如下指示:(東江韓江各專區可根據指示精神及本地區情况,定出今年治水計劃,切實執行。)

  (一)西江之高要、高明、四會、珠江之三水、南海、順德等縣水災巖重,專署和縣應成立『防洪復堤委員會』,鶴山、新會、淸遠等縣亦應成立,委員會中可吸收受災區主要幹部、專家、熱心公益事業人士參加(華僑資本家),專區、縣之負責幹部,(專員、縣長、民政科長、建設科長)必須領導這一工作,此外舉凡地方民主人士,富有治水經聽之技術人材和本地知識份子,靑年學生,皆應吸收他們參加工作,結成防水治水的最大力量,以共同完成這一工作。

  (二)原有之圍董會如劣跡昭著,爲群衆反對者,宣佈解散,淸理舊賬,追還被侵呑之公欵,用以防水治水;由基本群衆另行籌組「防洪復堤委員會」如尙可保留之圍董會,應注意改造,吸收農村中可靠的積極份子參加,堤圍工程較大者,縣、區應派幹部掌握。

  (三)爲統一領導,珠江水利局駐肇慶工程隊撥歸西江專署防委會指揮,該局另派一工程隊撥歸珠江專署防委會指揮,北江淸遠由由西江工程隊派技術人員協助該縣防委會工作,鶴山、新會兩縣防委會之技術人員由珠江工程隊派出,原東江工程隊撥歸東江專署指揮,原韓江工程隊撥歸潮汕專署指揮,派赴專區之工程隊,專署應派一有群衆工作經驗與群衆有聯繫之主要幹部爲工程隊指導員,以加强地方聯繫及對工程人員之敎育!派赴各地工作之水利工程人員必須接受當地人民政府之政治領導與組織領導,各級政府亦應將領導水利工作視爲重要之一,使地方群衆之動員工作,水利建設的宣敎工作與改造舊技術人員之政治工作,很好的結合起來,使地方政府技術機關和羣衆,三者很好地結合起來,同時適當的公平合理的解决群衆中的水利糾紛,反對以鄰爲壑的思想。

  (四)必須建立防水治水的公約與紀律,發動群衆督促檢査,對敷衍塞職搶修不力者,要分別予以懲處,對防水治水有卓越成績者要分別獎勵,同時要加强對群衆宣傳敎育,利用各種形式如大會、標語、漫畫、群衆喜見樂聞的各種活動形式等進行宣傳,進行動員敎育,反覆說明水利與人民的關係,啓發群衆的積極性,挑起革命競賽,提高工作效率,以加速工作任務的完成。

  (五)在領導群衆對自然界作鬥争中,對敵特破壞份子的造謠破壞,必須提高警惕,幷對群衆進行防特敎育,發現與培養積極份子,通過他們隨時揭發或檢舉捣亂份子的破壞行爲,幷在興修水利過程中,反對地主封建勢力的壓迫、剝削、欺騙行爲。

  (六)經費以自籌爲原則,根據田多多出,田少少出,有錢出錢,有力出力,計工還賑,合理負担,互助互利原則籌劃,其辦法必須簡便易行,儘力予以組織領導,同時可使用過去結餘水災賑欵,社會公產(粮欵)等,但確有困難,自籌不足或無力自籌者,省府當酌予貸欵或撥欵,在籌欵中心須注意防止和克服平均攤派,按人均攤等方法,以免因負担過重,影响今年的春耕。

  (七)關於工資間題,各園頗不一致,如求全部劃一,亦有困難,爲避免懸殊過大計,特規定一般工資,每華井不超過廿二斤半(司斤)谷爲標準,過高者應予調整。

  去年西北江水災之嚴重爲三十年來所未有,我各級政府領導同志必須嚴密注意這一工作,以最大的努力,領導幷發動群衆,克服各種困難,爭取時間,做好堤口修堵工程,保證今年西北江各縣之農業生產不致因汛期來到而再遭災害和損失,東韓江地區各級人民政府應根據各該地具體情况,提出本年水利工作任務,按時完成,各級負責幹部,必須親自動手,結合剿匪反霸征粮等繁重工作來進行,并要深入檢査和督促,力爭於今年四月春潦前完成這一工作,幷將最近防洪復堤工作情况報吿省府,省府防委會將於最近期間派專人赴各地區檢査這一工作之進行。


  主席  葉劍英

副主席  方方   古大存   李章達

手机阅读

打印

下载、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