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第1期

1950年04月30日出版

首页 > 政务公开 > 省政府公报 > 1950年 > 第1期
【打印】 【字体:

新華社社論

自救渡過災荒


  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今日頒發了生產救災指示。這個指示,說明了各地區災害的嚴重情況,今年生產救災的成績,目前依然存在着巨大困難,也指出了今後解决這個問題的方針和辦法。和整個經濟情形同樣,在這個問題上,我們也是有困難,有辦法,有希望的。政務院的指示,使我們對於克服困難,戰勝災害增加了無限的信心。

  正如政務院的指示所說,目前災情依然十分嚴重。全中國現在巳有七、八百萬人沒有吃的或缺少吃的,如果我們不及時以大力進行生産救災工作,那麽明年春荒到來,情勢會更加嚴重。這是放在各級人民政府面前的一個極端重大的問題。因爲這件事關係千百萬人的生命,關係一九五〇年的生產,也關係新中國今後的建設工作。很顯然的,在被災嚴重的地區,如果不首先把災害克服,灾民救活,其他一切工作都是無從着手的。而在非災區,如果不協力同心,帮助災區受災同胞戰勝災害,那麼也必然會受到灾害的影响。因此,「災區的各級人民政府及人民團體,要把生產救災作爲工作的中心」,「非災區也應進行節約,發揚友愛互助的精神,帮助災區。」

  要開展有領導的有組機的而又是群衆性的生產救灾運動,戰勝嚴重的災荒,必須克服兩重橫在前進道路上的思想障礙。在某些黨政領導機關和領導人員中,存在着一種對災情的嚴重性認識不足,麻痺鬆懈,得過且過的心理,總認爲事情自然而然會好起來的,因而對於羣衆的死活缺少嚴重的關心,或者在災情面前驚惶失措,悲觀失望,認爲除了上級政府撥欵撥粮救濟以外,其他再無出路,因而只是一股勁向上報災求救,而自己却不進行任何認眞的生產救災工作。必須堅决地反對和克服這兩種錯誤傾向,各級人民政府和領導人員,才會重視生產救災工作,認眞負起責任來。而只要他們認眞負責,深入災區,親自動手,幫助群衆,和群衆一起創造出許多生產自救、節約渡荒有效的辦法,便可渡過任何嚴重的災荒。在被災的群衆中,則存在着一種聽天由命觀念和坐待救濟的心理,認爲命運决定一切,變也變不過來,除了政府救濟或向外逃荒而外,自己就無法可想,因而他們消極觀望,不事生産,不作長期打算。祗有耐心地說服群衆,用以往各地許多生產渡荒的經驗敎育他們,說明人定可以勝天,自己的困難主要要依靠自己解决,把他們充分地動員和組織起來,省吃儉用,生產自救,積極地爲生產而奮鬥,加上政府的領導和帮助(如撥粮、貸欵、扶助災民生產等),以及災區和非災區人民的互助互濟,才能有效地戰勝災荒。

  根據抗日戰爭以來,華北、東北地區多次救災工作的經驗,克服災害的最中心和最有效的辦法是生產,卽動員廣大被災同胞自己動手,生產自救,因爲政府的救濟和非災區群衆的捐輸,雖然可起很大作用,但政府的財力有限的,非災區的同胞的帮助也不可能沒有止境,而且往往遠水不救近火。俗語說:「坐吃山空」;卽使政府的撥粮撥欵和非災區同胞的捐輸數很大,如果災區同胞不好好地利用這些救濟和帮助,積極從事生產,而只要救濟多少吃多少,到了明年春荒時節,依然會發生很大困難。所以,這次政務院的指示,着重提倡生產自救,在這一方面提供了許多具體辦法,並且明確指示政府撥貸的救濟粮欵,也要用來組織生產。這無疑地是十分正確的,只要我們確立生產自救的觀念,正確地運用這些辦法,而且人人想法,個個動手,根據當地情形,創造出更多更好的經驗和辦法,我們就完全有希望渡過今冬明春的災荒。

  (新華社北京十九日電)

手机阅读

打印

下载、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