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第1期

1950年04月30日出版

首页 > 政务公开 > 省政府公报 > 1950年 > 第1期
【打印】 【字体:

深入開展生產救災工作

(董必武副總理在中央救災委員會成立會上的報)


  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董必武副總理二月二十七日在中央救災委員會成立會上的報吿,題爲「深入開展救災工作」全文如下:

(一)

  去年全國許多地區遭到很大天災,由於國民黨匪帮長期搜刮和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的結果,人民生活極端痛苦,毫無抗災能力;而在日本侵略中國和國民黨發動內戰時期堤岸受到嚴重破壞,防水效用大減,由於這些原因,就使得有些地區的災情甚爲嚴重。

  各級人民政府一開始卽領導人民和災荒作鬥爭。春夏旱時,人民政府卽領導人民抗旱點種,撲滅虫害,水災到來,人民政府卽領導人民全力搶險,黃河流量超過以往任何一年,沿河各級人民政府全體幹部上堤,和農民一起冒雨搶險,奮不顧身,終於把水勢打下,未遭决口,雖有部分地區,因水流過大,雨量過多,尤其因無法抗拒的颱風,而遭到淹沒,但各種搶救工作巳把災情嚴重的程度大大地縮減了。汛期旣過,人民政府卽號召與組織群衆排水種麥,提出「小利服從大利,窪地服從高地,下游服從上游」的口號。各省種麥面積,多達被淹地的百分之八十以上,這就保證了可以縮短災期。

  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後,先後發出生產救災指示,責成各受災地區以生產救災爲目前的中心工作。提出「不要餓死一個人」的口號,同時派出三個視察組分赴蘇北、平原、及河北視察災情和救災工作。各地亦先後成立生產救災委員會,有些省的負責幹部深入災區親自督導救災工作,有的並抽調大批幹部組織黨災區工作委員會(或工作團)常駐災區指揮救災工作,我們的救災方針是:生產自救、節約渡荒、群衆互助、以工代賑,並輔之以必要的救濟。各地均依此方針進行工作,這些工作包括以下各項:

  首先是大力發展副業生產。在發展副業生產上提出了「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口號,並提倡群衆互助,自由借貸,變死錢為活錢等辦法,以解决資金缺乏的困難。對生產者採用先行貸粮,後收成品;對販運者採用先行貸貨,後收貨欵。各地貿易公司,供銷合作社與各方訂立合同,推銷土產,如河北省卽與中央貿易部訂有貸粗粮換細粮一萬萬二千萬斤的合同,由貿易部先付粗粮,麥收後再收回細粮。該省並與中央合作事業局訂有收購上布五千萬平方尺,皮硝三千萬斤的合同,與東北訂有收購火硝五十萬斤的合同。平原、山東等地亦正在訂立訂貨合同,這就使各地副業生產可以比較有計劃地進行。

  其次是以工代賑,運用災民的勞力從事建設。蘇北定出興修水利三年計劃,第一年撥出粮食卽達兩萬萬三千萬斤。這一偉大的泥水工程,不但能解决救災問題,而且是蘇北的重大建設,皖北各界人民代表會議,通過關於大力與修水利的决議,政府撥出的以工代賑及救濟粮巳達二萬萬七千萬斤。山東水利與治黃工程,本年撥粮欵巳達一萬萬二千萬斤。平原撥出治黄粮三千萬斤。中南區撥了四億斤粮食,大部用在災區的工代賑和救濟上。凡可能由災民從事的工程,應儘量僱用災民。這是積極的救災辦法,各地巳收到很大成績。

  此外是實行節約,號召災民種菜與蒐集野莱以代粮食。各地政府工作人員與人民解放軍自動進行節約一兩米運動,有的機關甚至每日每人節約四、五兩粮。有的幹部撥出全部津貼救濟災民,在各大城市進行了救災勸募,在鄕村進行了一碗米救災運動,僅河北一省卽募救濟粮食一千二百五十萬斤。中央及各大行政區又復撥出大把粮食,支持災區生產和進行救濟。

  華北區的急賑粮和救濟粮由中央批准撥給的爲三千五百葛斤。我們並計劃從東北,從晉、綏、寧,及從川、湘、贛等地調運粮食以調劑民食。以上就是我們巳作過的救災工作槪况。在幹部和廣大人民的努力下,我們巳勝利地渡過了嚴重的冬荒。

(二)

  但是災荒還只克服了一半或者大半,嚴重情况還沒有過去,目前正處在春荒時節。俗語說:「災荒怕尾不怕頭」,任何一點疏忽,就會鬧出亂子。經驗證明:我們的救災工作,全靠加强領導,深入檢査,組織災民,生產自救,精打細算,節約互助,來補救物質缺乏與交通不便的困難。我們過去這樣做了,現在仍是這様做,但做的深度與廣度,還很不够。不少地方幹部中的官僚主義傾向,還相當嚴重,如對災民關心不够,不深入到災區中去,對生產自救的信心不足,怕困難,單等救濟,對工作有佈置無檢査,只單純搬運上級的指示,而沒有硏究具體情况,只有空喊而不善於組織群衆等。救災工作本是一系列的,從護堤搶險、排水種麥、組識副業、推鎖成品,節約互助、急賑救濟、以至佈置春耕,不可有一環孤立,不可有一時鬆懈。許多地方是這樣做了,但某些地區,却發生偏向,在排水種麥以後,對於提倡副業生產,動手晚了一些,以至發生盲目逃荒的現象。或者進行了副業生產,但成品推銷不出,對災民仍然無所補益,以致大批耕畜被賣掉或被殺死,這對災區的人力畜力是莫大的損失,若不趕緊搶救,就要影響春耕,有的未深入調査硏究,把特殊問題一般化。有的把本地區「常年缺粮」與「救災所需粮」及「急賑粮」與「救濟粮」的數字混同起來,也有的把全部問題提到中央解决,而不是實事求是地精密計算需要中央帮助多少卽可使災民得救。有些地區作不切實際的報告,例如河北原報吿有六十五萬人臥倒,急待救濟,但據災區視察組了解,絕非如此,察哈爾原要救濟粮九百一十五萬斤,而實際也非如此。其次,在得了救濟粮以後,有的未能正確適當地及時分配,致未能充分發揮推動生產的作用。有的缺乏細密的組織工作,草率從事,形成平均主義的分配。也有的因要掌握機動粮,形成壓粮不放。不少地區僅注意了重災區,忽視了輕災區,或者僅注意災區而忽視了非災區和全盤的計劃調度,致使輕災區變成了重災區,而原是非災區也因財粮制度不適當或工作,抓得不緊,致使個別地方逐漸發生飢荒現象,也有些全區只注意攪副業生產而忽視了農業生業,或只注意了副業生產,而忽視了發動社會互濟,或只注意生產而不注意節約,而在非災區,則只注意節約防荒,而未提出支援災區。有些經濟機關,强調本身業務,不願自動配合救災工作,甚至有妨碍災民謀生,引起災民怨恨。另一方面,也有些地方偏於恩賜觀點,强使合作社高價收買冷貨,次貨不勞力的領工賑粮,影响國家恢復經濟建設事業的計劃,此外,某些倉庫缺乏保管粮食經驗,對存粮應發放,應調劑的,却扣不發放,人民缺粮,倉中粮又在壞,致公私俱受損失。甚至個別幹部在生產救災中發生與民爭利,私用救濟粮以及本位主義等嚴重錯誤,這些,都是不能容許的,必須迅速予以糾正。

(三)

  目前全國的災情。一般說來,並不算很嚴重,但在個別地區確是很嚴重的,估計全國急特救濟的災民約七百萬人(其中包括鰥、寡、孤、獨及烈、軍、工屬中的無勞力不能生產者)。冬荒已過,目前最重要的問題是渡過春荒,關鍵就在於我們生產救災工作的好壞,工作做得好,重災卽可變爲輕災,災荒可以渡過,否則輕災也會變爲重災。我們目下面臨着,對付春荒的嚴重戰鬥。其辦法:首先是進一步地深入貫澈生產自救的方針,所有災區應把救災工作做爲當前唯一的中心工作,災區各級政府主要幹部要親自動手領導這一工作,注意督促檢査。有災各省的主要幹部要深入到重災區去,成立工作委員會常駐指揮,以便及時瞭解災情,發現與解决問題,貫澈政策,增加主動和預見,並及時糾正工作中的各種偏向。爲了組織廣大人民力量生產,使救災工作普遍而深入,在災區應普遍召開各界人民代表會議或村人民大會,以發動生產自救熱情並尋求因地制宜的具體生產辦法,恰當地分配貸糧及救濟糧,掌握(發放過程卽組織過程)的口號,使公家的帮助能發揮更大的力量。我們一定要實現「不要餓死一個人」這一政治任務。抗戰期間及解放戰爭中我們遭受着敵人嚴重地封鎖破壞,那時物質力量比現在弱得多,但我們却曾經不只一次地戰勝了嚴重的災荒,沒餓死人。我們現在力量比以前大得多了,更不要懷疑我們物質力量不足,我國的人民是勤勞而勇敢的,我們的幹部和人民在一起,再加上我們已有戰勝災荒的豊富經驗,克服目前嚴重的春荒,應該是具有充分信心的。間題是災區黨、政、軍、民必須都動員起來,集中力量攪好這一中心工作。各級政府都要抱着「救災如救火」的熱情進一步加强對於救災工作的領導,及時總結交流經驗,並與官僚主義作風鬥爭。

  爲了攪好生產救災工作,各級政府各部門必須密切配合,協同動作,災區各地一般巳成立各級生産救災委員會,須要進一步把它加强和健全起來,使它成爲領導救災工作的强有力的機構。在統一領導下,除急救工作外,應積極扶持災區農副業生產、供給原料、貸給資金、收購成品、組織運銷。各地應卽早佈置春耕,各種農貸應迅速發放,並應嚴禁宰殺耕畜,其確無草料,酌予貸草帮助。水利部門應很好的掌握水利建設計劃,務期於汛期以前完工,儘量使用有勞力的災民做工,不要發生徒勞往返浪費民力的現象。對防災區疫問題應事先計劃對烈、軍、工屬的生產應動員其自己勞動,一面仍適當組織代耕,對於盲目逃荒現象,應立卽設法勸阻,但業已逃出在外者,卽應予以適當安置,幷組織生產。所有這些,在災區召開人民代表會議時,應列爲討論的中心。總之,各部門對生產救災工作都要拿出最大力量,互助配合,步調一致,領導廣大災區群衆戰勝災荒。同時必須從全面出發,必須了解:我們爲穩定物價及恢後與發展必要的經濟建設,各經濟工作部門都有其特定的任務,他們只能以主管的業務計劃爲主,結合救災。亦祗有這樣做,才能取传有機的工作配合,也才符合災民目前和將來的利益。

  在救災工作中必須開展節約互助運動,在這方面,以前我們巳有很大成績,爲了準備應付春荒,今後應繼續號召中央及各地機關團體與非作戰部隊每人每日一兩或二兩米的節約救災運動,並把這一運動擴展到社會上,普遍號召有粮吃的人節約粮食,每人每日節省一兩米,節省一個月,就可能拿到須急賑的荒區去,因此應當堅决反對浪費粮食的現象。在災區並應鼓勵自由借貸,開展群衆互助。我們應把一點一滴的力量積聚起來。援助災民。

  最後在國家財政困難的情况下,從各種材料看,中央和各有災地區政府用於以工代賑和救濟粮(包括急賑部分)差不多有十二億斤,其中絕大部分是工賑粮,救濟粮差不多有四億斤,其他準備在今春發放的尙有治河防汛經費、農業貸欵、合作事業管理局的副業產品易粮合同等,爲數亦很可觀。爲幫助災區渡荒,中央並準備再撥出一億三千萬斤到二億斤粮食爲急救之用,以便在檢査各重災區情況及各地粮食情形後妥爲分配。

  中央救災委員會是全國救災工作的最高指揮機關,其目的在使各有關部門互相配合、步調一致、統一領導全國救災工作。對于各地因災荒而發生的須中央解決的各個問題應迅速研究及時解決,以便勝利的渡過春荒,我們有信心戰勝災荒,而且要在生產救災中取得經驗,以改進我們的其他工作。

手机阅读

打印

下载、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