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走进广东 > 岭南文化 > 文化在线

广州考古成果国博首展

时间 : 2021-08-11 09:52:30 来源 : 南方日报网络版
【打印】 【字体:

445972b86aa951a3eb091d1e40fcdab.jpg

来自广州的300余件秦汉文物在国博亮相,不少文物因外形独特“圈粉”无数。图片来源:南方+客户端

  我国目前考古发现最大的一枚西汉金印、独一无二的丝缕玉衣、“华音宫”印文陶片……经过一年的筹备,来自广州的300余件秦汉文物终于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与观众见面。

  8月10日,由中国国家博物馆和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主办的“海宇攸同——广州秦汉考古成果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这是首个在国博举办的广州考古成果专题展,展览以宏观、中观、微观叙事相结合的全域视角,全面呈现岭南地区古代历史文化的面貌与特色。众多广州出土的精品文物为首次进京展出,不少文物因外形独特“圈粉”无数。

  精品文物让你大开眼界

  展览中,一件件独特而生动的文物吸引不少观众围观、拍照。其中,2020年在广钢新城M4出土的陶鸮形五联罐,因造型“萌萌哒”,神似“愤怒的小鸟”,让观众感叹“这件文物太适合做成文创了”。

  每一件文物都蕴含着人类在社会活动中遗留下来的宝贵财富。“海宇攸同展”策展人翟胜利以用来烹制调味品的青铜染炉以及用来烤肉串的铜鍪铜烤炉举例说:“其实古人的生活离我们今天并不远,因为在两千多年前的秦汉时期已经创造出来了包括煎、炸、烹、煮等各种我们能想到的饮食方式。”

  虽然诸般珍馐美馔早已烟消云散,但透过考古发掘出土的各类饮食器具和相关遗迹,观众依然可以感受到岭南地区极具特色而又丰富多元的古代饮食文化魅力。

  展览中,带着异域色彩的胡人顶灯俑也让人印象深刻。从目前的考古发掘情况看,胡人灯这类器物在广东、广西、云南等地区均有少量发现,其中又主要集中在广东地区,尤以广州为多,可以说是一种具有特色的本地考古遗存。

  “这种造型很特殊,仔细观察不难发现这些人俑有着特别的体型特征,比如深目高鼻、脸上多留有络腮胡,表明了他们应当是当时的胡人形象,”翟胜利解读道,可能在历史中胡人给南越国的贵族提供各种各样的服务,“所以把他们的造型做在这种灯上,作为一种器具的体现。”

  展品中,丝缕玉衣无疑是最重磅的文物之一。独立展柜周边围满好奇的观众,纷纷惊叹这件玉衣巧夺天工。

  “这次我们把近年来广州地区的考古文物精品都带来了。”南越王博物院院长李民涌介绍,此次展览共展出广州地区出土的秦汉时期精品文物332件(套),包括一级文物38件、二级文物43件、三级文物53件,另外还有广州地区近年出土的汉代金饼、陶胡人俑灯、珠串、汉代陶鸮形五联罐等尚未定级的精美文物。这批文物主要从中华文明的构建和塑造、基因的传承以及交流融会等几方面进行组合,其中不乏丝缕玉衣、“文帝行玺”金印、木简、金饼等具有重要意义的珍贵文物。

  广州考古成果首次集结外展

  “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时期,位于帝国南域的岭南地区在这一时期取得了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李民涌介绍,经过秦平岭南、和辑百越、汉设九郡等一系列历史事件,岭南地区成为了秦帝国直接管辖下的行政区域,通过不断学习中原地区的先进技术和吸收多元文化的精华,岭南地区形成了兼收并蓄、勇于开拓的文化底色。

  新中国成立后,为配合城市建设,广州拉开了大规模考古发掘研究工作的序幕,在广州市区先后发现了南越文王墓、南越国宫署遗址、南越国木构水闸遗址及大量汉代臣民墓葬。其中,南越文王墓是中国华南地区发现的规模最大、随葬品最丰富、墓主身份最高的汉代彩绘石室墓,被称为20世纪80年代中国考古五大发现之一。

  南越国宫署遗址内出土了我国现存最早、保存最为完好的汉代宫苑遗迹,被誉为“广州历史文化名城的精华所在”。南越国木构水闸遗址是世界上迄今发现年代最早、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一处木构水闸遗址,反映了汉代的高超水利技术。

  由以上三处南越国考古遗存组成的“南越国遗迹”于2006年入选“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2012年,南越国宫署遗址、南越文王墓作为“广州海上丝绸之路史迹点”再次入选预备名单。

  近年来,在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的指导下,广州市属博物馆和文物单位通过组织“广州考古六十年”等展览,集中展示了广州秦汉考古的重要成果,这些成果集结送至省外则尚属首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