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走进广东 > 岭南文化 > 文化在线

大型杂技剧《化·蝶》创新演绎“梁祝”故事

时间 : 2021-02-04 08:27:00 来源 : 广州日报
【打印】 【字体:

杂技.jpg

《化·蝶》剧照。图片来源:广州日报

  杂技和大家熟悉的民间故事“梁祝”如何创新融合?大型当代杂技剧《化·蝶》告诉您答案!

  由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出品,广州市杂技艺术剧院创排的大型当代杂技剧《化·蝶》由“肩上芭蕾”创始人吴正丹、魏葆华领衔主演,以杂技、舞蹈及戏剧等多元艺术语言讲述中国故事,用现代手法重塑经典。该剧2月2日、3日在广州大剧院试演,3月5日、6日于广州大剧院“女性艺术节”正式公演。

  顶尖艺术家联手打造艺术精品

  《化·蝶》是广州市杂技艺术剧院继《西游记》(“文华大奖”作品)、《笑傲江湖》后全新打造的又一大型杂技剧。该剧邀请了总导演赵明、编剧喻荣军、艺术指导宁根福、舞美设计师秦立运、服装造型设计师李锐丁等国内顶尖艺术家作为主创人员,与广州市杂技艺术剧院的艺术家们共同精心制作。

  《化·蝶》以梁山伯和祝英台凄美浪漫的经典爱情作为故事基线,以梁祝化蝶的意象作为爱情的象征,结合庄周化蝶的哲学思想,紧紧抓住“蝶”这种意象,把蝴蝶破茧化蝶的自然过程,跟梁祝生死爱恋的过程完美地结合起来,表现一个生命从孕育、孵化、抗争到破茧而出、自由飞翔的过程,多层次多角度来讲述化蝶的故事,阐述生命的意义,从而形成一种张力,在讲故事的基础上用杂技、舞蹈与戏剧等多元艺术形式来表现不同的场面与意象,形成一种互动,贯穿始终。全剧写意、空灵而浪漫,既有传统中国文化的审美,又有当代舞台表演的创新。

  作为广州文艺界的全新力作,《化·蝶》实现杂技从“技”到“剧”的蜕变。出品方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希望该剧“可以成为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代表之作,叫好又叫座,把中华文化传承好、传播好,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都能演下去,演500场、1000场,常演不衰”。

  32项杂技与多元艺术形式创新融合

  杂技剧《化·蝶》提取东方传统文化之精华,融入现代艺术表现手法,呈现时尚、唯美、震撼的舞台表演,符合当代年轻人审美,并以此刻画出梁山伯与祝英台诗和远方般超脱世俗拘束的纯粹爱情,给予年轻观众耳目一新、前所未有的视觉享受。

  第一幕中梁祝初识的场景,编排了大量群体节目。演员们化作栩栩如生的彩蝶,伴随灵动轻快的音乐,与大气典雅的舞美配合,通过空竹、软功、蹬人、蹬伞、球技等数十种杂技节目的创新表演,展现闺阁中、书院里的少女柔情、少年爽朗。

  为将马文才强势迎娶祝英台、鞭打梁山伯的剧情表现好,第二幕中又以绸吊、抖杠、软钢丝、六人技巧等杂技节目作为重点,结合传统技艺和现代审美加以创新。演员们调动舞步和肢体,动作精准、情感到位,传递给观众清晰明了又意味深长的震撼观感,引人入胜。

  《化·蝶》总导演赵明介绍称,剧中融合了32项中国传统杂技。据悉,广州市杂技艺术剧院花了近两年时间打造许多新创意项目,包括集体扇舞、蹬伞、男女爬杆、抖杠、毛笔手技、滑稽钻箱等,以期能带给观众独具特色的艺术享受。尤其全剧对于肩上芭蕾的运用,起到了画龙点睛的效果,烘托出“生死相随,皆缘和你永远徘徊缠绵”以及“旷世蝶恋,只为在你肩头片刻停留”的独特艺术效果。

  表演形式新颖,实现杂技的“戏剧化”

  “《化·蝶》杂技剧对我来讲是一个梦,当我和吴正丹、魏葆华第一次把《化·蝶》这个节目带到央视春晚的时候,我当时就有一个梦想,一个5分钟的小片段是否能够扩展成一个大的杂技剧。”在前不久举行的媒体访谈会上,赵明总导演讲述了该剧的创作缘由。在赵明看来,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命运,就像是蝴蝶生命的抗争,“梁祝的故事充满了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怎么更有思想性、哲理性、戏剧性地用杂技剧来演绎?这部剧非常好地解决了技术和艺术的融合,人体极限的表达和思想的表达非常完美地融合,使《化·蝶》如此美丽、如此深刻、如此富有内涵。我觉得实现了我的梦想”。

  “我是越看越激动,越看越震撼。这部剧的内涵可以有无穷无尽的联想。”该剧艺术指导宁根福在演出结束后分享自己的心情。宁根福直言,杂技不能只注重技巧。杂技要有创新,讲故事,从中追求艺术美感。他认为,《化·蝶》是真正完全用戏剧的理念来整合技巧、表演和人物故事,将杂技和芭蕾、舞蹈、魔术都结合在一起,“这是一种新的表演形式”。

  广州杂技艺术剧院总经理、艺术总监兼女主演吴正丹表示,该剧将继续打磨,争取以完美的姿态在首演舞台上跟观众见面:“我希望《化·蝶》能够成为留得下来、传得出去、叫得响的作品,在国际舞台上把中国故事讲述好、表达好,在弘扬传统文化、中国文化方面做出我们的贡献。”杂技编导兼男主演魏葆华则透露,参加演出前曾有过犹豫,“赵导等主创为艺术全情投入的精神让我坚定了信心,杂技团的凝聚力也打动了我。作为演员,我要逼自己走出舒适圈,要永远有不断探索、不断攀登的愿望——只有这样才能在艺术这条路上越走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