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走进广东 > 岭南文化 > 文化在线

革命浪漫主义的“红棉花雨”漫天飘洒 舞剧《风雨红棉》17年后再现舞台

时间 : 2019-09-25 09:16:37 来源 : 广州日报
【打印】 【字体:

文化在线.jpg

红棉花漫天飘洒,观众席在静默后爆发出了热烈的掌声。图片来源:广州日报

  广东歌舞剧院经典舞剧《风雨红棉》17年后将再现舞台!复排后的该剧日前在广东歌舞剧院小剧场进行了试演。当尾声处那一面震撼的雨帘垂落,红棉花漫天飘洒,观众席在静默后爆发出了热烈的掌声。“好看”“震撼”“让人感动”是观众评价的关键词。据悉,作为“岭南风华·我爱你中国——广东省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舞台艺术精品展演”的重点演出之一,舞剧《风雨红棉》将于9月28日、29日在友谊剧院演出两场。

  曾摘取中国舞台艺术最高奖——文华大奖

  舞剧《风雨红棉》取材于广州起义烈士周文雍、陈铁军“刑场上的婚礼”这个红色浪漫爱情故事。该剧首演于2002年,在第八届广东省艺术节上一炮打响,囊括了编导、剧目、作曲、表演、舞台设计、灯光设计等所有项目的一等奖。2004年,《风雨红棉》摘取了中国舞台艺术最高奖——文华大奖,实现了广东在这个奖项上零的突破。

  谈到《风雨红棉》的复排,广东歌舞剧院院长、舞剧《风雨红棉》出品人熊健表示,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广东歌舞剧院建院70周年,在广东省委宣传部和广东省文旅厅的指导和支持下,广东歌舞剧院以“复排不是复制”的标准,历时10个多月的筹备、排练、合成、彩排,让舞剧《风雨红棉》17年后重现舞台。

  熊健说:“通过这个剧,希望让人们特别是年轻人认识到英烈做出的巨大贡献。”他还表示希望红色题材的剧目能更好地走向市场。复排版《风雨红棉》首演之后将在广东演8场,12月会进京演出,争取明年再演20场。“不断调整和修改,让其符合当代观众的审美,我们在舞美、演出阵容上都做了调整。希望通过这个剧,让演员们勇攀艺术高峰,在业务上有大的提高。”

  人物定位更准确

  《风雨红棉》以现代人的视角,在舞剧艺术形式上大胆突破,将革命者形象更人性化地搬上舞台,通过形体动作、音乐语言以及优美画面展示给观众,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舞剧的音乐震撼人心,以大片式的风格,恢宏的气势征服观众。大制作的舞台设计与灯光效果,把舞剧的背景和气氛烘托得恰到好处。

  复排版保留了真实的下雨景象和满天飞舞的红棉花这些经典桥段。谈及复排版的亮点,《风雨红棉》总编导文祯亚表示:“和17年前的那版《风雨红棉》相比,这次的人物定位放在了他们当时的年龄,周文雍23岁,陈铁军24岁,他们是年轻人,是很有朝气的,我们尽量去还原历史。”因此,所有的舞段都进行了重新编排,试图表现年轻革命者的面貌,在舞蹈语言上增加了一些俏皮的动作。

  在舞美和服装设计上,《风雨红棉》营造了仿古的怀旧的感觉,“一开始的服装设计全是彩色的,我说不行,要以黑白灰为主。我们用了老照片、熏黄的、黑白的、一点红这些方式,实际上这不是创新,在电影里都有运用,但是作为这么大一台舞剧,从头到尾这么用下来,我们确实是第一个,因为这方面确实需要技术上的支持。” 文祯亚说,这次尝试,从试演现场的反馈来看,观众是能接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