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动态 > 要闻

中国金融论坛——第二届广金·千灯湖金融峰会举行

时间 : 2016-10-31 10:14:00 来源 : 南方日报网络版
【打印】 【字体:

  29日,佛山南海的广东金融高新区,美丽的千灯湖畔,围绕“谋划十三五金融发展,推动金融业供给侧改革”这一主题,中国金融论坛——第二届广金·千灯湖金融峰会隆重开幕。

  本届广金·千灯湖金融峰会由广东金融学院与广东省政府金融办公室共同主办,中国金融学会和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提供业务指导和支持。论坛自去年起,每年在广东举办一届。广东省政府党组成员陈云贤、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国有重点金融机构监事会主席于学军、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王国刚等1000多位来自国内外的政府官员、金融业界高管、专家学者参加了活动。

  活动分为主旨演讲、专题演讲两个环节,从完善中央与地方金融监管体制,到广东要打好“特色牌”力争在新一轮金融改革率先取得突破,20多位金融“大咖”围绕论坛主题,分享自己对金融业发展、改革的真知灼见。

  “本届峰会主题高度契合当前国内国际金融经济发展面临的形势与挑战,顺应国家当前与未来经济社会发展改革需求。”广东金融学院校长雍和明说,“与会者众,不仅说明论坛的内涵魅力和社会影响,更反映政府、学界、社会、行业对金融问题的高度关注,以及金融对当今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广东省政府党组成员陈云贤:

  完善中央与地方金融监管体制

  地方金融发展促进了企业社会经济的发展。但与此同时,区域内的金融风险也在增长。

  “特别是区域性的小微金融机构、准金融机构、网络金融等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由于中央和地方的监管权限不清,监管碎片化、监管重叠、监管难题等问题突出。”陈云贤建议,从机构准入和业务审批上落实,建立和完善中央与地方金融监管体系,从而建立起一个适应现代经济和现代金融发展、竞争有序、监管有责的中央和地方分层监管的金融体制。

  在界定中央与地方的职权和风控监管方面,他提议,对原来审批层不明确的,建议由地方审批、备案和监管,“主要是区域性金融企业借贷,包括区域性的互联网、P2P借贷平台等”。

  陈云贤建议,由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协调,中监办牵头,财政部等部门参加,将金融监管体制改革作为一项重要的改革任务,抓紧调研听取意见,起草我国金融分层监管体制总体的改革方案、实施意见,从而推进中央与地方金融监管规范性的文件和各项机制的建立工作。

  其次,推进金融分层监管的法律法规体系的建设。“一是建立国务院出台地方金融监管指导意见和地方金融监督管理条例,明确地方金融监管部门职能的定位、职权范围、监管对象、工作程序和保障机制等等,以此为契机,建立地方金融监管局。二是在适当时候进行全国人大立法,对中央与地方金融监管职能机构等进行权限界定。三是完善地方金融监管法规,省级政府根据中央法规意见,结合地方实际,建立地方金融监管法规规章、实施细则、操作办法。”陈云贤说。

  银监会国有重点金融机构监事会主席于学军:

  房地产市场成吸纳货币重要领域

  “当前,中国的货币环境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美联储加息及美元升值的预期是重要影响因素。”于学军解释说,2015年美联储调高美元利率,美元指数明显上升,美元由“流出”变为“流入”,全球外汇储备由持续“增多”改变为不断“减少”,对中国造成了多方面的影响:外汇储备由增加变为减少,人民币汇率由升值压力变为贬值压力,利率方向由调高变为调低,银行放贷由利率上浮改为利率下浮等。

  内外部货币环境的改变,致使中国的货币投放,无论从性质还是渠道来看,均发生重大变化。其中,房地产市场成为吸纳货币的一个重要领域。

  于学军指出,房价本质上是个货币符号,近期全国房地产市场火爆、疯涨,便是一种货币现象,是自2015年以来货币持续巨额投放并不断积累的总爆发。他认为,这是三大因素使然:货币大量投放,相当部分资金涌入房地产市场;政策力推,包括中央政策和地方政策,形成合力千方百计刺激房地产市场;保值增值的取向或需要。

  他认为,随着银行业务表外化、中西部省份不良贷款高发,我国的货币监管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建议国家宏观调控要适度收紧,并进一步精细化银行的监管,真正做到精确指导。“我们除了学习和接轨国外的银行监管经验以外,还需要设计一套符合中国国情的银行监管体系。”他说。

  于学军对中国未来的宏观经济形势做了预测,他认为:经济下行压力仍将存在并持续;基建投资和房地产短期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新技术、新业态、新产业不断涌现,会对经济结构调整产生一定的作用。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长王国刚:

  “去杠杆”不在于“关停并转”多少企业

  “‘去杠杆’并不意味着要将‘负债’全部去掉,使资产中仅存‘净资产’或‘所有者权益’。”王国刚解释,“去杠杆”的重心是降低实体企业的资产负债率。

  债务,既是实体企业经营运作必然发生的现象,也是实体企业资产规模的重要组成部分。他说,实体企业的债务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经营活动中的购销环节,表现为具有产业关联性的实体企业上下游之间的债务链条;二是金融性借款,表现为银行借贷、发行债券等。

  王国刚说,债务性资金是实体企业提高盈利水平的重要机制,在资产利润率高于债务利率的条件下,债务资金的借入将在扩大营业规模的同时,提高企业的资本利润率。

  “去杠杆”的目的不在于“关停并转”多少家企业。他强调,对实体企业和金融机构等而言,债务本身并非风险。“债务”的对应面是“资产”,在“资产”结构优化、效率较高并能够保证现金流的条件下,实体企业不仅能够偿付到期债务本息,而且将有盈利的增加。因此,对那些产品销路较好、盈利水平较高的实体企业不仅不应减少债务性资金供给,而且应当及时满足它们的借款需求。

  他建议,可以从资产负债表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等方面展开,可以运用财政机制、金融机制,也可以运用其他经济机制,如利润、折旧金转投资等。

  佛山市市长朱伟:

  以“三链融合”推动制造业发展

  佛山去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近2万亿元,作为制造业大市,金融如何服务实体经济?朱伟向与会嘉宾给出了答案:佛山以“三链融合”来推动制造业发展。其中,产业链是核心、创新链是动力、资金链是助推器。

  朱伟说,2015年,佛山在全国推出首个地级市“互联网+”行动计划,并高规格举办了全国性“互联网+”博览会,引导传统企业实现跨界融合,积极打造“广东互联网+众创金融示范区”等互联网孵化器。其中,众陶联这个以“产业+互联网+金融资本”为核心的B2B+O2O陶瓷产业链的全球平台,短短2个月便有112亿元交易量。

  目前,佛山市已经形成银行、证券期货、保险等传统金融机构和融资担保、小额贷款、股权投资基金、融资租赁等泛金融机构相结合的较为完备的金融体系,机构总数超过700家。截至2016年9月底,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2798亿元,各项贷款余额8525亿元,各主要金融指标位居全省第3位、全国前列。

  下一步,将如何继续提升佛山金融的供给能力?“运用好境内境外两个资本市场,着重发展产业金融、消费金融和科技金融。”朱伟说,具体措施包括推动广东金融高新技术服务区升级发展,争取其成为国家级金融改革创新平台;大力发展总部金融,做大做强金融产业;积极争取绿色金融体系试点等。

  他表示,将以金融服务结构性改革为动力,确保佛山金融供给精准有效。“前三季度,佛山绝大部分资金流向房地产行业,流向实体产业的在下降,我们要让金融精准适配到实体经济,到产业上去,到科技金融上去。”

  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行长王景武:

  广东金融改革要打好7张“特色牌”

  今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广东金融改革发展呈现一系列新亮点:信贷投放和社会融资规模保持全国领先,是目前全国唯一一个贷款余额超过10万亿元的省份;金融创新创造八项全国第一,如成立我国内地第一家港资控股的合资基金管理公司……

  开了好局,起好了步,今后广东金融系统该如何力争在金融改革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率先取得新的突破?王景武认为,要着力打好创新牌、总部牌、实体牌、环境牌、港澳牌、普惠牌以及底线牌这7张“特色牌”。

  “广东要依托珠三角金融改革创新综合试验区、自贸试验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等平台,加快推进金融组织创新、市场创新、产品创新和服务方式创新,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金融改革创新经验,在全省各个地区、乃至全国范围推广。”王景武认为,打好创新牌,能增创广东金融发展新优势。

  王景武建议,广东要按照“三个梯队”的发展思路,增强总部金融的实力和竞争力。其中,第一梯队指全国性法人金融机构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第二梯队指区域法人银行,第三梯队指地方金融控股公司。

  他说,“十三五”时期,广东要以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为契机,继续深化与港澳地区的金融合作,推动与港澳地区的金融市场对接、金融规则对接和金融管理对接。要积极推进“深港通”,实现粤港两地资本市场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