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骤停的黄金抢救时间仅有4分钟。据统计,我国每年猝死的病人有50多万,因此,提高社会应急救护能力与守护群众生命安全紧密相关。2024年,阳江市将“救在身边”应急救护工程纳入十件民生实事重点推进,积极打造“社会急救圈”。
近日,在阳江市阳东区东城镇综合文化站,一楼的墙上贴着心肺复苏(CPR+AED)课程的培训流程和培训要求,表明这里的另一个“身份”——应急救护安全教学点。阳东区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关芬娜介绍,东城镇应急救护安全教学点于去年7月投入使用,配备心肺复苏模拟人、AED训练机、海姆立克训练背心以及数字红会一体机等设备。教学点每月定期开展公益应急救护培训,去年培训了近200名持证救护员。
“现在乡镇群众想学习应急救护知识方便多了,不仅离家近、免费学,而且半天就能拿证。”去年11月,市民阚女士通过培训考核,获得了心肺复苏(CPR+AED)培训证书。阚女士表示,“家门口”的红十字公益培训让越来越多人掌握急救技能,让他们遇到突发情况能出手、敢出手。
东城镇应急救护安全教学点的投用,是阳江市推动应急救护安全知识普及的一个缩影。2024年度十件民生实事之实施“救在身边”应急救护工程提出,要建成10个镇(街)应急救护安全教学点。阳江市红十字会副会长叶高伟介绍,2024年阳江市顺利在江城区城北街道、城西街道,阳东区东城镇,阳春市河口镇、合水镇、春湾镇、河镇,阳西县新墟镇、沙扒镇、东平镇建成10个教学点。每个教学点增配一台AED自动除颤仪,有力增强基层应急救护能力。同时,阳江市去年还新建了4个学校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基地,超额完成民生实事任务。
教学点建成后,开展培训的讲师必不可少。实施“救在身边”应急救护工程要求培训应急救护师资不少于100名、救护培训持证人员10000名。据阳江市红十字会赈灾救护工作负责人吴明朗介绍,2012年,阳江市仅有20多名持证应急救护师。近年来,随着应急救护培训及相关普及工作的持续推进,全市持证应急救护师资快速增长。
2024年3月和7月,阳江市红十字会组织开展两期应急救护师资培训班,选送优秀救护员参加中国红十字会和省红十字会救护师资培训,并建立阳江市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师资库,持续加强师资队伍管理。据统计,2024年全市新增持证救护师资107名,新增持证救护员12558人,提前超额完成师资培训任务。截至目前,全市持证救护师资已达363名,全市持证应急救护员达35154人。
为加大应急救护知识普及力度,阳江市红十字系统创新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科普宣传活动。叶高伟介绍,阳江市红十字会去年先后在东平珍珠湾、阳江职业技术学院举办应急救护公益挑战赛,在大型商业综合体举办“救在身边”红十字文化主题打卡活动、组织发起“救在身边答答乐”线上答题活动,全力营造“人人学急救 急救为人人”的良好氛围,全年累计普及应急救护知识77575人次。此外,阳江市红十字会不断完善城乡应急救护网络,将应急救护培训和AED地图等服务事项接入“粤省事”,方便群众报名及查询。
“应急救护安全教学点覆盖面越来越广,让更多有需要的人群学习掌握了应急救护技能。”阳江市人大代表陈家富表示,2024年阳江市超额完成“救在身边”应急救护工程任务,让基层的应急救护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如今许多乡镇都建有应急救护安全教学点,大多公共场所也配备了AED自动除颤仪,“社会急救网”越织越密。
陈家富表示,目前“社会急救网”的硬件配套越来越齐全,相关部门要持续推进应急救护知识的普及工作。“不少群众还不会使用AED自动除颤仪等设备,认为这些设备只有医护人员才能使用。”陈家富希望政府部门继续提升公众急救水平,优化培训课程设置,丰富培训内容,切实提升全社会的应急自救互救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