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7日16时30分许,深圳公益救援队全员抵达深圳宝安国际机场,圆满完成赴缅甸地震灾区的救援任务。
按照应急管理部统一调配部署,经向广东省应急管理厅、深圳市应急管理局报备,深圳公益救援队快速响应“3·28”缅甸地震,组织首批23名专业救援队员和1条搜救犬,携带超1吨的救援装备和物资,于3月30日9时抵达震中曼德勒市。
当天下午,深圳公益救援队在长城饭店探测定位到埋压生命体,经过9个多小时的联合营救,于3月31日凌晨营救出1名缅甸籍35岁孕妇。这也是中国救援队伍在曼德勒救出的第一位幸存者。随后深圳公益救援队再次发挥重要作用,于4月2日配合中国救援队、中国香港特区救援队在金色乡村酒店救出1名受困125小时的52岁缅甸籍男性。至此,中国救援队伍在缅甸成功救出了9位幸存者。
截至4月4日,深圳公益救援队共完成42个工作场地的快速评估,入内搜索26处,破拆排查11处;救出幸存者2人、协助移出遇难者遗体5具,现场处置伤患3人;协同中国救援队伍开展灾民点医疗巡诊,处置伤情11人,发放药品380人次;在行动期间,深圳后方信息中心安排402人次24小时值守,为前线提供各类技术支撑。
4月4日中午,接到应急管理部撤离通知,深圳公益救援队结束在缅甸的救援任务,开始有序撤离,于4月7日下午返回深圳。
据了解,本次缅甸地震救援,深圳公益救援队携带了雷达生命探测仪、光学生命探测仪、可燃气体检测仪和漏电检测仪、轻型破拆救援设备等救援装备。其中,莱福第四代雷达生命探测仪具有无探针、无线缆、体积小、重量轻、现场安装方便、操作简单、定位准确、坚固耐用、防护等级高等特点,可帮助抢险救援人员在地震、建筑物坍塌、泥石流、雪灾等灾难现场探测到被困人员。
其废墟瓦砾中探测距离静止目标达10m,移动目标达12m,探测发射器和掌上电脑之间的无线传输距离达60m,更安全高效。除了高科技设备,搜救犬也是助力救援队员开展救援的重要力量。
深圳公益救援队的搜救犬“多吉”,不仅有超强的嗅觉、听觉以及丰富的搜救经验,还能灵活深入机械难以到达的废墟缝隙,精准标记位置,减少盲目挖掘。在曼德勒长城饭店救援现场,“多吉”展现了专业搜救犬的卓越能力。
据介绍,“多吉”是该队搜救犬组队友12064于雷训导的搜救犬,编号22K92,现年四岁半,加入救援队犬组3年,从半岁起接受训练,迄今参加过至少5次救援行动,服务时长超过50小时。
深圳市公益救援志愿者联合会(SRVF),简称“深圳公益救援队”,起源于深圳市登山户外运动协会于2008年5月汶川大地震中发起的深圳山地救援队,2009年由深圳市体育局批复成立,2010年获深圳市应急办授予“深圳市山地应急救援志愿服务队”,2013年在民政局独立注册,拥有一批实战经验丰富的队员,具备建筑物坍塌救援、山地搜救、水上搜救、应急医疗、应急通信、搜救犬、洞穴救援、高空绳索救援、直升机辅助救援等专项救援技术能力。
作为一支源自民间的救援志愿者队,深圳公益救援队专注于公共安全知识的宣传与推广,以志愿服务社会,为深圳及周边地区提供专业公益应急救援服务,推动践行“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的新安全理念,助力构建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应急工作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