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重点领域信息公开专栏 > 公共文化体育信息公开 > 服务保障信息

第二届东莞市民运动会持续260多天 办赛水平、规模实现全面升级 文体旅融合打造城市体育品牌

时间 : 2019-12-17 09:07:24 来源 : 南方日报网络版
【打印】 【字体:

  一颗黄色小球在赛场上勾勒出一条半透明的视觉曲线,球员在球场上挥拍截击。14日,在东莞市网球中心,东莞市第二届市民运动会的最后一场网球团体联盟总决赛开打。

  同日,本届市民运动会的闭幕式也在此处举办,意味着这场一年一度的全民健身盛会圆满落幕。

  自今年3月开幕以来,在260多天的时间里,东莞市第二届市民运动会举办了28个群众体育项目,参与者超过30万人次,实现周周有比赛,月月有精彩。

  秉承“办赛事,办城市”的宗旨,东莞市民运动会不仅推动全民健身的发展,还成功打造了城市体育品牌,为东莞擦亮“全民运动之城”的城市名片作出贡献。

  28个项目奖牌共2.44万枚

  各年龄层次市民都能参与

  今年3月23日上午,东莞市第二届市民运动会以徒步活动的形式拉开帷幕。参加者上至60岁的银发老者,下至3岁孩童,纷纷走到户外参加运动。

  罗睿杰是一名徒步爱好者,他表示自己经常会在周末和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到户外徒步。在罗睿杰看来,东莞“全民运动之城”的美誉实至名归。

  2018年,东莞创新举办市民运动会,成功打造东莞全民健身品牌,擦亮东莞“全民运动之城”名片。

  今年,东莞市第二届市民运动会将主题定为“共建湾区都市,共享运动生活”。

  本届市民运动会在办赛水平和规模上实现全面升级,为东莞市民提供一场全民运动盛宴。共设置28个项目,其中有大众热情参与的三人篮球、乒乓球、羽毛球、足球、游泳,也有时尚动感的网球、攀岩、棒垒球、电子竞技,也有适合中老年人的门球、健身气功、太极拳和广场舞,也有适合青少年朋友的轮滑、体育舞蹈、航空模型、车辆模型,以及比拼思维能力的桥牌和棋类项目。

  “我们报名不设绝对门槛,各年龄层次的市民都能一展身手。截至闭幕,参赛及现场观赛观众超30万人次,发放奖牌2.44万枚,证书3.8万份。”组委会负责人表示。

  同时,本次比赛还结合移动互联网、新媒体技术,采用线上报名、在线评价、直播等多种技术进行宣传报道,创新的形式吸引了很多市民加入到这场体育盛宴之中。

  据介绍,市民运动会闭幕不代表市民运动会的结束,全民健身永远在路上。明年,东莞还将继续高质量举办市民运动会,让这场全民健身的嘉年华为更多人带去运动的欢乐。

  “万人迷”与“小而美”并存

  群众体育向多元化发展

  在东莞,不少镇区都地处水网地带,河涌交错,游泳可以说是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游泳项目作为今年开幕式后的首场比赛,赛场热闹非凡,除了参赛选手外,场外围满了前来观赛的市民,足以体现出市民对游泳运动的热爱。

  据了解,比赛举办地道滘体校有着悠久的历史,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是东莞游泳的摇篮。

  “我们力争把游泳设为开幕式后第一个项目,对游泳在东莞的开展有很大的推动。”东莞游泳运动管理中心主任李泽认为,东莞市民运动会在省内具有领先性,比较新颖、超前,受到各界的人密切关注,“热爱运动的市民都在关注市民运动会。”

  与李泽有同样感受的协会负责人不在少数。他们纷纷借助市民运动会的平台,让协会的比赛影响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作为全民运动之城,除了篮球、羽毛球、足球、游泳等参与面非常广的项目,东莞群众体育也呈现出多元化、个性化并与国际接轨的特点。

  东莞的体育协会众多,除了有“万人迷”,还有“小而美”,有很多新兴的体育项目以及针对特定阶层和群体的项目在东莞颇受追捧。这些被认为是新兴运动的项目,正成为东莞市民开展全民健身的重要载体。

  东莞市棒垒球协会会长黄卫国说:“市民运动会将棒垒球项目纳入其中,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推广平台,是让更多市民认识了解、感受棒垒球魅力的机会。借助市民运动会这一拥有强大的群众基础的平台,以球会友,推广普及棒垒球。”

  东莞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会长牛凤梅介绍,“棒垒球项目被纳入市民运动会,无疑为其推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通过举办市民运动会将棒垒球运动介绍给广大市民认识,领略棒垒球运动的魅力,继而让东莞乃至粤港澳大湾区的群众体育运动呈多点开花的趋势。”

  事实上,尽管这些“小而美”项目在推广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参与比赛的,有不少是民间高手、运动“民星”。

  “由于攀岩项目对场地、安全设备等要求较高,对普通市民来说不是一种常见的体育项目。经过多方讨论和进一步斟酌,决定将攀岩项目列入到市民运动会中,希望借此让更多市民了解该项运动并且能够克服恐惧、挑战自我,投身到攀岩当中,从而让东莞群众体育更加精彩缤纷。”牛凤梅说。

  不管是“万人迷”还是“小而美”,这项多元化项目的开展都让运动在东莞真正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成为培养民间运动健儿的温床。

  “请人吃饭不如请人流汗”

  运动成东莞市民生活方式

  正如东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局长陆世强所说,过去9个月时间里,在全市各个镇街陆续举办的28个项目,成为这座城市的一道道亮丽风景线,也像火种一样点燃了全民健身的热情。在东莞,运动已经成为市民的一种生活方式,“请人吃饭不如请人流汗”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共识。

  以乒乓球为例,这是一项全身运动,相对于足球篮球等运动,它没有直接的身体对抗,自己可控制运动量,非常有利于普及。

  第一届市民运动会就将乒乓球赛纳入其中,让更多热爱乒乓球运动的社会各界人士参与到赛事中。“乒乓球是平民运动,没有多少场地限制,现在很多镇街自己组织小规模的邀请赛。通过东莞市民运动会,可以把大家聚在一起,提高乒乓球比赛的影响力。”东莞市乒乓球协会副会长梁启文说。

  据梁启文介绍:“市乒乓球协会自成立以后,我们走访各镇街的乒乓球协会、体育俱乐部、乒乓球场馆和乒乓球爱好者团体,了解群众性乒乓球运动的开展情况。通过评估,吸纳社会各界积极因素,让更多的热心于乒乓球运动的社会各界人士充分融入到这个大集体中来。”

  到目前为止,加入市乒乓球协会的包括企业家、企业高管、专业教练、退役运动员、个体户、企事业单位人员、乒乓球团体(体育俱乐部)负责人和喜欢乒乓球运动的普通群众等,由于他们的加入,市乒乓球协会不断壮大和发展。

  推动湾区城市互动

  “文体+旅游+体育”成亮点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互动、文体旅相互融合,是今年市民运动会一大特色。

  在“三江六岸”徒步现场,来自广东科技学院的4名大学生顺利“打卡”6公里徒步。这几名热爱户外运动的学生表示:“沿途看了很多风景,一边走一边拍照,不觉得累,体验非常好。”

  赛事以运动为形式,用脚步丈量美丽东莞、“打卡”城市景点、传播城市文化,比赛项目在三江六岸、历史遗迹、城市绿道都留下了足迹。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的赛事继续以运动为桥梁,加强大湾区兄弟城市互动交流,为大湾区各城市市民搭建沟通感情、加强交流的互动平台,各项比赛82支队伍通过市民运动会相聚在一起。

  以自由式轮滑公开赛为例,为期两天的赛事共吸引2000多名选手参与,其中就吸引了来自广州、深圳、佛山、揭阳、河源等城市代表队前来参赛,赛事规模和影响力较首届比赛进一步扩大。

  “自2017年成立市轮滑协会,轮滑运动获得发展良机,据统计全市轮滑俱乐部共有130多家,并且先后举办千人规模的市民运动会赛事。同时,东莞轮滑水平得到明显提升,在省内也处于领先的地位。在今年的全国轮滑锦标赛上,东莞选手夺得4枚金牌的优异成绩。”东莞市轮滑协会会长谢木良介绍道。

  牛凤梅认为,在第二届市民运动会的比赛中,许多珠三角、香港和澳门的选手都参与其中,体育舞蹈比赛中甚至还有国外选手参加,因此希望借助市民运动会的平台把东莞全民健身的理念推向高潮,也希望这样的理念可以传播影响到大湾区,甚者走向国外。

  以运动为载体,举办电竞、轮滑、三人篮球、城市乐跑等深受年轻人喜爱项目,传播动感、活力、时尚的城市形象,激发广大市民共建湾区都市,共享运动生活。

  线上线下打造立体平台

  推动东莞全民健身开展

  第二届市民运动会的成功举办,是这座运动之城群众体育全面开展的一个生动缩影。

  东莞正在通过线上线下打造立体平台,推动东莞全民健身的开展,为“全民运动之城”的建设进行积极探索。

  东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东莞不断完善以“六个群众身边”为主体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即完善群众身边的体育健身组织、建设群众身边的体育健身设施、丰富群众身边的体育健身活动、支持群众身边的体育健身赛事、加强群众身边的体育健身指导和弘扬群众身边的体育健身文化。

  如今,东莞全市各类体育设施面积达2600多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3.19平方米,经常参与体育运动的人口比例超过30%。

  除了继续举办市民运动会,今年东莞还打造了新的品牌赛事活动,策划并举行东莞市户外时尚运动节。旨在通过设置各类时尚运动项目吸引市民特别是年轻人参加,展示东莞“年轻、时尚、活力、动感”的城市形象。

  首届户外时尚运动节将分设十多个项目,既涵盖年轻人关注的街舞、滑板、花式足球和电竞赛事,也不乏竞争激烈、充满肌肉碰撞的健美健身、棒垒球、1V1篮球赛和橄榄球赛事。同时,还设有定向越野、瑜伽、无线电测向、航模冠军赛和户外营地赛事。

  可以说,在群众体育赛事的开展上,东莞目前市级和镇街的比赛涵盖不同类别的项目,不同年龄段的市民都有一展身手的机会。

  随着市民对运动健身的需求越来越高,东莞不断强化科学健身指导服务,提升科学健身指导水平。

  据介绍,东莞依托社会体育指导员服务站开展“万人体育公益培训”实施,每年为超过1万人提供体育公益培训服务。今年,东莞对于科学健身的培训和推广正从线下走到线上,探索“互联网+体育”的形式以惠及更多市民。

  8月8日是全国第11个全民健身日,由东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联手南方+客户端推出的“好好运动——东莞全民健身线上公开课”上线,第一期就请来东莞游泳健将、夺取世界公开水域“三大皇冠”的中国第一人陈苏伟为大家讲解游泳知识。

  此后,“好好运动”栏目还先后邀请了广东宏远青年队教练张堃、运动防护师洪楚水在线教大家科学打球;请来亚运会现代五项冠军郭建力和东莞市健美健身协会会长林万红,在滨江体育公园,为大家现场演示如何正确使用器材达到健身效果。

  在第17届亚洲马拉松锦标赛暨2019东莞国际马拉松赛开跑前夕,邀请了中国半马冠军、广州马拉松半程三连冠殷晓雨和常住东莞的业余马拉松大神、100公里超马国内记录保持者斯国松等嘉宾录制节目,为跑友提供科学跑马拉松的线上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