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重点领域信息公开专栏 > 公共文化体育信息公开 > 服务保障信息

东莞文化惠民线上线下融合服务 市文化馆今年新建10个镇街分馆 把文化馆建到市民“家门口”

时间 : 2019-04-02 09:37:24 来源 : 南方日报网络版
【打印】 【字体:

  露天广场成了时尚秀场,灿烂阳光变作舞台灯光。3月30日上午,在东莞市文化馆,一场接地气的走秀让数百名市民现场感受到了东莞时尚文化季的魅力。与此同时,“走进艺术云课堂”新编广场舞正在线上课,来自各镇街的学员享受到了“零距离”的文化服务。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组织专家到市文化馆、东城分馆等地对国家首批数字文化馆试点建设实地调研,并点赞东莞一核多元、分步推进的文化馆总分馆制和数字文化馆建设。今年,东莞市文化馆提出打造“中央厨房”资源流通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总分馆体系建设,新建10个镇街线下实体分馆,进一步创新线上线下互动的服务模式,把文化馆建到市民“家门口”。

  数字文化馆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

  “每天十分钟,学会一支舞就一周吧,老师直播上课,学习很方便。”张姐点开手机上的课堂直播,向记者展示“文化莞家”在线平台上的广场舞教学。

  在“文化莞家”网站和微信公众号了解活动预告、报名参与、在线学习,已成为东莞市民的一种生活习惯。“为用户提供‘零距离’、多终端的在线公共数字文化服务。”这是专家组对“文化莞家”的评价。

  3月27日上午,专家组一行来到东城分馆实地调研数字化建设和运用情况,了解东城数字体验馆、33小镇共享文化馆,并在市文化馆听取东莞市文化馆就数字文化馆试点建设的现场汇报。

  据了解,近年来市文化馆将数字化建设作为现代化发展的关键战略,努力实现服务效能、功能定位和发展格局的三大提升,实体数字体验空间建设注重增强互动性和趣味性,线上平台注重吸引群众参与,以及支撑文化馆总分馆制线上互联互通、统筹管理。

  历经三年的建设和使用,数字文化馆建设从文化馆推广到了全市,形成了线上线下并重、现代便捷高效开放的服务体系。目前,东莞数字文化馆“文化莞家”已建成了“线上平台+线下空间+数字资源库”的服务框架,并基本形成总分馆数字化运作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服务实效。

  在反馈环节,专家组对东莞数字文化馆的建设给予了高度肯定,认为东莞根据基层文化馆各自特点,按其条件、需求,探索对应的运营机制,形成了一核多元、分步推进的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与运营的东莞模式。其中,数字文化馆整合力度较好,打造资源管理系统,结合慕课技术,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文化网络直播活动和互动培训,全面带动基层文化馆的发展。

  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巡视员王莉表示,希望东莞市能抓好试点建设的提升,进一步提高数字化和智能化水平,丰富数字化内容,增强服务普惠性,探索线上线下结合、服务增质提效的方法和路径。同时抓好梳理总结,形成管理、运维以及人才培养等方面的试点经验和成果,争取走在全国前列,发挥排头兵作用。

  “要把抓好数字文化馆作为建设现代文化馆的重要课题和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的有力抓手,以新时代老百姓的文化需求为落脚点,做到有效供给、精准供给、多元化供给,提高老百姓的生活品质。”东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局长陆世强在汇报会上说道。

  接下来,市文化馆还将进一步创新线上线下互动的服务模式,进一步规范管理,完善总分馆服务绩效考核机制,进一步提升社会化参与水平,着力将“文化莞家”打造成为“文化惠民之家”“文化涵养之家”“文化创新之家”“文化共享之家”,真正打通东莞公共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新增10个镇街分馆把资源“送上门”

  金黄稻田上的优人神鼓,明清古村落的中秋游园,这是去年东城分馆、茶山分馆文化惠民活动的两幕精彩画面,也是东莞文化馆总分馆制的成长记录。

  “建设文化馆总分馆制,是东莞市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和生机活力的重要举措。”东莞市文化馆馆长黄晓丽表示,总分馆制建设工作自2016年启动以来,有效盘活了基层公共文化设施,文化馆站的公共文化服务辐射力大大增强。

  按照计划,2019年还将建成10个镇街(园区)线下实体分馆,在线上全覆盖的基础上,线下镇(街)分馆覆盖率将超过75%,并结合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大力推动村(社区)支馆建设,把文化馆建到市民“家门口”。

  在大力推进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的同时,市文化馆2019年将同步推进“中央厨房”资源流通体系建设,整合单位职能,打造非遗保护中心、总分馆服务中心、艺术普及中心、演出活动中心、群文创作中心和品牌策划中心。

  “通过‘中央厨房’,把来自全国省市各方的文化素材‘烹饪’为‘文化佳肴’,根据基层需求,实现科学搭配、精准送‘菜’,同时带动基层做‘菜’,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的同频共振。”市文化馆相关负责人说道。

  以茶山分馆为例,2019年东莞市文化馆将向茶山分馆配送演出、培训、展览等公共文化服务合计49场次,茶山分馆在此基础上按近1:5的比例配套近250场活动,并对全年304场活动进行统筹,按需向17个村(社区)支馆配送。未来,东莞市文化馆总分馆体系内业务联动将复制“茶山模式”,推动优质文化资源向基层倾斜,大力提升基层市民的文化获得感。

  实体文化馆不断新增的同时,城市文化空间也在拓展。

  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据介绍,东莞市文化馆将结合这个重要时间节点,大力开展爱国主义主题教育,将策划推出袁崇焕、蒋光鼐、王作尧等系列东莞英雄人物事迹主题展览,推进现代公民素质培育中心建设,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主阵地。

  此外,市文化馆将与社会专业力量合作,开辟全新的“莞家课堂”栏目,举办健康、法制、阅读、科技、艺术等不同主题的讲座,逢周末开讲,进一步丰富市民的周末文化生活,提升市民整体文化素质和现代公民意识。

  聚焦文化品质打造品牌活动

  在日前召开的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工作会议上,东莞市再次强调“湾区都市,品质东莞”的工作目标,打造高品质文化引领型城市。今年,东莞市文化馆将重点聚焦文化品质,打造有号召力和影响力的品牌,彰显东莞都市文化形象。

  粤港澳大湾区文旅体公共服务采购会(以下简称“文采会”)是市文化馆2019年的一出重头戏。届时,文采会将吸纳来自全省及香港、澳门地区的供给商和采购商参与,致力打造一个粤港澳大湾区文旅体公共产品交易平台、经验模式交流平台、区域文化交往平台。

  “今年有三个亮点,一是在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下举行;二是辐射面更广,邀请大湾区9座城市参与,特邀香港澳门文旅体机构,学习他们的先进经验;三是采购商更多,展演、路演、洽谈方式更加多样,让供应商和采购商无缝对接。”黄晓丽说道。

  “东莞文化四季”是今年的第二个品牌活动,包括时尚文化季、青少年艺术季、粤港澳大湾区大学生文化交流季、东莞工场戏剧季等。其中,粤港澳大湾区大学生文化交流季将利用文采会契机,组织香港、澳门两地大学生走进东莞,了解东莞革命故事、非遗文化,促进青年艺术文化交流。

  “我们还会邀请港澳艺术团体到工场戏剧季,走进车间、工友宿舍进行创作表演,与广大产业工人共享时尚的艺术。”黄晓丽说。

  第三个品牌活动是寮步佛灵湖的中国(东莞)森林诗歌节,将集中展示国际前沿生态研究成果和世界生态文学、特别是森林诗歌的创作趋势,总结和梳理东莞自然诗歌教育与创作实践理念与美学原则,搭建东莞生态文学与中国当代乃至世界生态文学学术交流的长效平台和运作机制。

  绿色东莞流行音乐节是第四个品牌活动,以“绿色”为主题,邀请全省优秀的音乐人及大岭山的本地优秀歌手参加。同时,继续做好东莞草坪音乐会等优秀品牌,以品质活动讲好东莞故事、彰显东莞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