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东莞全市电动自行车上牌车辆数量庞大,随着居民群众短距离出行需要,保有量还将不断增多,各部门的火灾防范压力比较突出。近日,据了解,为巩固整治成果,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东莞市消防救援支队坚持“疏堵”原则和大力宣传多措并举,有序推进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综合治理服务工作。
高位统筹,部门联合。去年6月份,东莞市消防救援支队推动市府办印发了《东莞市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行动实施方案》,成立专班围绕生产、销售、使用、道路、停放、充电、报废、回收等重点环节,凝聚行业部门和社会面合力,稳步推进治理成效,坚决预防电动自行车火灾发生,强化源头管控、道路交通安全治理,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出台规范,做好保障。市住建、消防等7部门联合制定住宅小区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设施建设工作方案,明确部门、建设程序和保障的要求。东莞市消防救援支队配套出台地方性标准《电动自行车集中停放、充电场所消防安全规范》,明确管理措施、停放充电等要求,为有序推进小区集中停放充电点建设提供政策和技术支持。
突出重点,严防事故。在市镇两级共同推动下,全市各类电动自行车隐患有效治理。市消防、网格等部门持续开展“三小”场所违规住人和出租屋违规占用首层楼梯间隐患“动态清零”行动,年内共处置违停、飞线充电等涉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75.29万宗,全市排查架空层6660栋,清空违规停放电动自行车的民用建筑2665栋,累计劝离清理违规停放电动自行车2.44万辆。下一步,东莞市消防救援支队将结合市政府工作要求,进一步突出高层住宅等重点场所指导。
疏堵结合,方便群众。去年初,市委、市政府将“推动电动自行车配套设施建设”纳入2024年十件民生实事范围,由市府办督查室督导推进。截至去年底,全市1412个既有物业小区中,1277个小区累计建成停放场所共5271处,可停放车辆约26.42万辆;建成充电设施共5539处,累计建成充电端口10万个,全市近67%小区达到5:1车充配比。为更好满足群众需求,去年来东莞推动新增端口3万余个,增设数量在全省排名靠前。
广泛宣传,增强意识。东莞市消防救援支队集中开展“五个全覆盖”宣传,充分利用市主流媒体、各类平台、各部门资源加强全市电动自行车整治各个环节各个流程宣传。同时,持续发动消防志愿者、社区人员、网格员、安全员等力量开展“流动+前置”宣传。
东莞市消防救援支队联合相关部门通过全市2000余家电动自行车销售门店定期向广大群众发放宣传提示单张,并通过电梯安全“三进”等活动宣传电动自行车进入电梯的消防安全隐患,推动全市16万余台电梯张贴禁止电动自行车进入的警示标志。
另外,物业协会通过聘请专家集中授课、现场实操等方式完成住宅小区从业人员消防知识培训和消防实操培训。各村(社区)落实54.3万套出租屋和9700余栋高层建筑全面粘贴电动自行车入楼入户的警示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