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重点领域信息公开专栏 > 乡村振兴信息公开 > 乡村振兴工作动态

2018年我省实施产业扶贫项目33万余个 产业扶贫让贫困户走上“造血式”脱贫路

时间 : 2019-02-19 09:04:40 来源 : 南方日报网络版
【打印】 【字体: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实现“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指明了前进方向。2018年4月26日,我省召开乡村振兴工作会议,对全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行全面动员部署。今年的全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推进会即将召开,即日起,本报开设“广东乡村振兴在行动”栏目,全面展示我省一年多来在打赢脱贫攻坚战、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现代农业提质增效、推进农业农村改革等方面的新面貌、新部署,敬请垂注。

“春节前种了10亩红薯,这几天忙着浇水。”湛江雷州市那毛村村民李喜脱贫后,依然把种红薯当成主要收入来源。他对红薯有感情,因为正是那毛村的主打扶贫产业红薯帮了他大忙——不仅脱贫还迈上致富路。

我省把帮扶贫困地区发展产业作为增强“造血”功能、实现持续稳定脱贫重要手段。据初步统计,2018年全省实施产业扶贫项目33.27万个,带动在家有劳动能力相对贫困户19万户、70.4万人,产业项目收益14.8亿元;2277个贫困村建有农业特色产业4578个,成立农民合作社5388家,参与农业产业扶贫的农业龙头企业达932个。

农户靠种红薯成脱贫致富明星

3年前,李喜和妻子陈娥还是本地的泥水杂工,李喜的腿有残疾,3个儿子都在上小学,一家五口挤在一间老旧的茅草屋。扶贫队积极发动他参与红薯种植,同时制定相应的脱贫策略:参加合作社临时务工,做保洁员,种植番薯,加入合作社……2018年李喜全家收入大约可达10万元,他因此被评为湛江脱贫致富明星。

自省农业农村厅驻那毛村精准扶贫工作队2016年因地制宜带领贫困户种植红薯以来,那毛村不断发展特色红薯产业,平均每年播种面积都达500亩以上。截至目前,那毛村扶贫工作队已经带动19户贫困户、90余户非贫困户参与到红薯种植当中,目前全村52户贫困户199人,已有46户171人脱贫,户、人脱贫率达88%和86%。

那毛村是广东省发展特色产业扶贫的突出代表,类似案例还有很多。

韶关南雄市珠玑镇灵潭村通过由村党总支领办村集体公司——济福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培育光伏发电、腐竹厂等六大扶贫产业,让农民变股东参与务工、收租、分红。2017年该村集体收入达到56万元,是精准扶贫开始前的37倍,其中80%用于贫困户分红和共享,带动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至8366元,目前已全部实现预脱贫。

产业扶贫长效机制加快建立

产业扶贫是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有专家认为,没有产业发展带动,贫困地区很难脱贫;缺乏产业支撑的脱贫,脱贫后的发展也难以为继。

产业不能随便发展,产业选择至关重要。那毛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彭彬认为,在选择农业产业时,要遵循三个标准:可行、易行、能行。选择的产业要符合贫困村的地理特点和农户的劳动特点,符合当前消费市场对优质农产品的需求导向,确保稳定发展。

推进产业扶贫,我省重点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等重要载体,发展特色种养、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三大产业,发挥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三大主体作用,完善与贫困户利益联结、产销对接、科技支撑三大机制,着力健全产业扶贫的长效机制。

省扶贫办相关负责人还提出,2019年将着力健全产业扶贫的长效机制,提高带贫益贫能力,召开产业扶贫工作推进会,加快产业扶贫项目库建设,大力发展“一村一业、一镇一业”,全面推进农村电子商务建设,培育脱贫致富带头人,积极推进消费扶贫,发展集体经济,做好生态扶贫。

在产业扶贫等多措并举的推动下,至2018年底,全省累计150万相对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发生率从4.54%降至0.3%以下,有劳动力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提高到9600多元,贫困群众“两不愁、三保障”总体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