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策解读 > 省内政策速递

广东率先落地“新八级工”制度 全面激发技能人才创新活力

时间 : 2023-08-29 10:26:27 来源 : 南方日报网络版
【打印】 【字体:

  从第一颗卫星、第一代潜艇到第一枚导弹、第一颗原子弹,从卫星发射、北斗导航到“嫦娥”探月、“祝融”探火……一个个重大工程、一件件国之重器,浸润着无数能工巧匠、大国工匠的心血和汗水。

  如何评价能工巧匠、大国工匠?职业技能等级是重要的“指挥棒”。

  上世纪50年代,我国根据工资等级体系建立“八级工”制度,到了80年代又调整为“五级工”制度,以适应产业升级变化和人才发展需要。

  2022年3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印发《关于健全完善新时代技能人才职业技能等级制度的意见(试行)》,将技能人才的职业技能等级定为八级——学徒工、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特级技师、首席技师,打通了新时代技能人才的“升级之路”,锻造不同岗位上的能工巧匠、大国工匠。

  作为经济大省、制造大省、用工大省,广东在省级层面率先落地实施“新八级工”制度,去年评出了首批142名特级技师,今年还有望评出首批首席技师,挺起“制造业当家”的技能人才脊梁。

  打破“天花板” 

  29年前,张悦球从技校毕业,来到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工作。一开始,连上船都怕,但他知足常乐:“有份稳定工作,端好饭碗就不错了。”

  干活勤勤恳恳、任劳任怨,这个年轻人很快得到认可。老师傅们发现,张悦球好学上进,下班后不休息,喜欢躲在车间钻研电气原理图,都很乐意教他。

  “学历低,就自己学。年轻人,只要肯干肯学,一定不会差。”张悦球雷打不动,每天坚持学习电气类专业知识一小时,看书读报一小时,还不断求学深造,拿下了大专、本科学历,职业技能等级也不断晋升。

  对中专生王建涛来说,他的“升级”之路走得更远。

  18岁的王建涛来到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工作。那时,大亚湾核电站约1200名员工,中专以下学历仅有一成,他深知学历是自己最大的“短板”。

  “唯一能做的,就是继续学、继续考。”购买专业书籍、上网找公开课、参与英语培训,学高等数学、电机学、电磁学……王建涛像海绵一样吸收知识。

  苦心人,天不负,王建涛技能水平很快提升。他带领团队实现了自主维修的目标,还考入华南理工大学,取得大专文凭;考入中南大学,拿到本科学历;又考上了清华大学创新领军工程博士。随着技能日益精进,他还受邀到美国参加学术会议,用流利英语向全球200多名专家,展示了核电发电机检修的“中国经验”。

  学历一路升级,但在职业技能等级评定上,张悦球、王建涛都触到了“天花板”。

  9年前,王建涛评上了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属于正高级职称,一年后又获评高级技师。这已是当时我国职业技能等级评定的最高级,但在职称上只相当于副高级。职业技能等级和职称评定的“错位”,折射出了技能人才在职业发展晋升道路上空间的局限。

  我国最早推行的“八级工”制度,与薪酬、待遇进行了一一对应,催生了一代代技能高超的能工巧匠、大国工匠。时间来到上世纪80年代,“八级工”简化为初、中、高三级,后又增加确立了技师、高级技师两级技术职务,调整为“五级工”。

  进入新时代,国内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方兴未艾,制造业转型升级呼唤更多的技能人才,但张悦球、王建涛们的发展晋升遇到了“天花板”“隐形门”问题。产业一线呼吁出台和落地“新八级工”制度,因为这体现了对高超技能的追求和对劳动价值的尊重。

  2022年3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印发《关于健全完善新时代技能人才职业技能等级制度的意见(试行)》,将原有的技能人才职业技能等级从五级延伸为八级,向上增加特级技师、首席技师,向下增设学徒工——形成由学徒工、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特级技师、首席技师构成的“新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序列。

  职业技能等级制度的调整变化,打破了职业发展的“天花板”,也突显了产业转型升级和人才发展迫切需要。广东率先推动“新八级工”政策落地,22家企业的142人获评广东首批特级技师,其中就有王建涛、张悦球。

  “我们部门约260人,部门经理只有一个,但专家级工程师可以有七八个,待遇相当于部门经理。如此一来,大家不用去挤领导岗位这个‘独木桥’了,可以更专心地钻研技术。”王建涛说,“新八级工”制度在企业落地,让技术工人更有盼头了。

   突围“卡脖子” 

  “啪!”礼花炸响,彩带漫天飞舞。广州长洲岛上的一处船坞里,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缓缓打开船闸,一艘5000吨级船舶滑进珠江。

  张悦球带领电工班组登船,进行系泊试验,调试技术指标。电气系统是控制整艘船运作的“神经网络”,而这艘船铺设了370千米的电缆,连接大大小小的电气设备8500个和平台项目系统150个,仿若人类错综复杂的神经系统。

  测试船舶的主电路,需要把电线全部拆下来,一根一根地测,但船舶内光线昏暗,空间狭小,接回去时很容易出错。张悦球摸索出了一套“低阻测量法”,测试时不需要拆线,而且准确率达到100%。3个人要干4天的活,如今两个人干半天就能完成。这一方法节省了大量时间和人力,被推广到全厂。

  “越干越有经验,就越能发现问题。”张悦球已经造了200多艘大大小小的船舶,也拥有了13项发明创造,解决了不少产业一线难题。

  技能人才是支撑广东制造、广东创造的重要力量。目前,广东省技能人才总量达1934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657万人,占比34%。在重大技术难题上,许多技能人才纷纷突破国外“卡脖子”问题,坚定走科技自立自强的道路。

  扎根电线电缆制造20多年的李楷东,凭借着高超技能、精湛技艺,成为广州南洋电缆集团有限公司同事眼中的“创新达人”。

  李楷东记忆犹新,8年前,长沙地铁3号线电缆采购招标,虽然是一个“大单”,却几乎没有厂家敢接,因为要求电缆偏心率≤5%。

  电缆偏心率是电缆中心轴与电缆绝缘层中心轴之间的距离差,直接影响了电缆的性能和使用寿命。偏心率≤5%,这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当时最好的技术也只能做到≤6%,而国家标准是≤15%。

  李楷东暗下决心,全力攻克技术难关,全身心都扑到研发上,“睡觉都梦到电缆”。他改进金属导体的拉丝工艺,让每一根线的伸长力和机械性能保持一致,确保导体外径均匀不会卡模;“移植”了高压电缆的液氮冷却结壳技术,保证胶体绝缘层迅速定型……最终,样品送检结果全部合格,且偏心率≤4%。

  “这项技术至今仍属行业领先。”李楷东说,该型号的电缆为企业带来了上亿元的产值增量。

  如今,以数字化、智能化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方兴未艾,对技能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王建涛感受尤为深刻。每隔5年,核电站的发电机都要进行一次解体大修,其中风险最大的步骤就是抽转子。转子是发电机中的旋转部件,通过与定子的电磁场相互作用,产生感应电流。抽转子时,几十个人要围着直径两米,重达200多吨的转子连续奋战一二十个小时。停机一天,就会损失2500多万度电。

  王建涛了解到,国外有厂家研发了一种小型机器人,可以免去抽转子的步骤。但对方却提出了苛刻的条件:无论合作与否,开展可行性评估即收50万元,且设备只租不卖。他暗下决心,要研发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自动化检修设备。

  时间回到2018年,检修机器人的研发立项启动,经历5年攻关,3次迭代,一款磁吸式多功能机器人研发成功。这一小型机器人只有38毫米厚、A4纸大小,可以替代人工从定子和转子之间的环形气隙,爬进发电机内部狭小缝隙,根据指令输出实时画面和数据,开展自动化检修。

  “既有扎实理论基础又有丰富一线经验的技术工人,能设计出推动行业进步的新工具新方法,可以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持续地改变人们生活、推动国家经济进步。”王建涛对自己技术工人的身份十分自豪。

  “新八级工”制度落地生根,更多技能人才勤学苦练、深入钻研、大胆创新,争取在技术攻关、发明创造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释放新活力

  在广东首批特级技师名单上,既有来自中石化、中广核、广东电网这样大型国企的技术人才,也有南洋电缆、长虹电子这类民营企业的技术骨干;既有电工、钳工、焊工等传统技工岗位,也有中西面点师、钢琴调律师等让人耳目一新的技术岗位。

  “他们个个都是行业领域内的技术技能高手,职业技能水平高、业绩贡献突出,在全省高技能人才队伍中具有较强示范引领作用。”广东省职业技能服务指导中心主任叶磊说。

  要想让高水平技能人才涌现,单是构建技能人才职业技能等级制度还远远不够,关键是让技能人才有获得感。“新八级工”制度,为高层次技能人才创造了充分的发展空间,为他们留在技术岗位吃下“定心丸”——

  企业应为特级技师设立技能大师工作室等工作平台,为其开展技术技能革新、工艺流程改进、解决重大技术难题等提供条件,充分发挥其在技术攻关、发明创造以及带徒传技等方面的作用;建立起与职业技能等级(岗位)序列相匹配的岗位绩效工资制,促进实现多劳者多得、技高者多得。广东明确,特级技师可比照本企业正高级职称人员享受相关待遇……

  “在‘新八级工’的评聘中,最关键的就是将职业等级和薪酬待遇挂钩,收入分配向关键岗位、核心骨干人才及生产一线技能人才倾斜。”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有关负责人说,公司针对技能人员设置技能津贴,提升他们的获得感。

  全国政协委员、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副校长许玲则认为,“新八级工”制度出台,有助于优化人才结构、提升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和技能水平,是充分释放新时期技能人才活力的关键一招。

  今年8月,广东启动了2023年度特级技师、首席技师的评聘工作,将有望评出首批首席技师。这对高级技能人才来说,“升级”的动力更足了。

  “技能让就业更充分、人生更体面、生活更美好、社会更健全。”省人社厅党组书记、厅长杜敏琪表示,广东人社部门将一如既往地鼓励、支持、推动企业自主开展职业技能认定,全面激发技能人才活力,发挥高层次技能人才在“制造业当家”中的顶梁柱作用,在人口高质量发展中的先锋引领作用,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实干带头作用。

  技能人才更是关系到企业的发展和未来。“新八级工”制度落地之后,产业一线正在悄然发生变化。

  “原来很多人觉得制造业门槛低,不那么高大上。”李楷东敏锐观察到,通过“新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评定后,身边的年轻人多起来了,也有更多年轻人愿意留在技术岗位上了。

  未来,广东技能人才就像承重梁或者顶梁柱一样,有力支撑起“制造业当家”、制造业强省建设的整栋大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