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策解读 > 文件解读 > 媒体解读

省政府批复《佛山市南海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 建湾区智创蓝海 筑岭南活力都会

时间 : 2025-07-16 08:57:49 来源 : 广州日报
【打印】 【字体:

  近日,广东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复了《佛山市南海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提出,要强化南海作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承载地的重要支撑、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岭南山水人文活力区等职能,建设湾区智创蓝海、岭南活力都会。根据《规划》,到2035年,南海区城市能级大幅提升,对广州都市圈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支撑作用更加凸显,形成广佛全域同城样板。全面建成现代化活力新南海,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格局全面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格局和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基本形成,地区历史文化底蕴、岭南特色进一步彰显,形成国家县域现代化典范。到2050年,全面建成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城区,实现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人居环境全面优质普惠发展,各项指标达到现代化国家的先进水平,成为繁荣富裕、文明和谐、绿色低碳的湾区智创蓝海和岭南活力都会。

  高标准规划建设中心城区

  此次规划范围包括全区和中心城区两个层次。其中,全区范围为南海区行政辖区内全部国土空间;中心城区范围为桂城街道、大沥镇和狮山镇罗村区域,面积约222平方公里。规划基期为2020年,规划期限为2021年至2035年。

  《规划》提出,南海区将营造活力宜居的城镇空间,构建“一主一副、两轴多点”城镇空间格局。一主,是指南海主中心,包括千灯湖、映月湖、文翰湖和广佛湾。一副,是指南海副中心,包括博爱湖、佛山西站和仙湖片区。两轴,包括千灯湖城市发展轴和广佛全域同城发展轴。多点,包括南国桃园、里湖、听音湖、南海湾、儒林湾等多个综合性城市发展片区。《规划》还明确,高标准规划建设中心城区,构建“三核、两轴、一带、多片”的城镇空间结构。三核,是指千灯湖服务核、枢纽新城商务核、三龙湾创新核。两轴,是指千灯湖城市发展轴、桂丹路—海八路城市服务轴。一带,是指广佛交界地区形成广佛同城示范带。多片,是指形成广佛湾、映月湖、文翰湖3个综合发展片区和“广州南站—佛山三龙湾—荔湾海龙围”先导区、“白云—南海”试验区2个广佛高质量发展融合试验区。

  推进广佛全域同城发展

  《规划》提出,南海区要深度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网络化空间格局。全方位融入环珠江口“黄金内湾”,形成粤港澳大湾区核心极点之一。同时,建设大湾区西部枢纽门户。加强与珠江口跨江通道及东南向通道的联系,引领珠三角西岸发展。

  共建共享“轨道上的大湾区”,强化与环湾城市的高效互联,完善车站集疏运体系和综合交通枢纽配套,将佛山西站打造为大湾区西部枢纽门户。加快推进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合作试验区(广东园)建设,打造大湾区辐射大西南的前沿阵地和大西南融入大湾区的枢纽。

  融入大湾区创新与生产网络。全力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加快融入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承接大湾区优质产业资源,发挥广东金融高新区战略平台作用,建立“全球科技+港深研发+南海中试、制造+全球市场”的创新链网格局,推进港澳合作高端服务示范区建设。

  《规划》还明确,南海区要推进广佛全域同城发展,以城市功能对接耦合为核心,链接各大交通枢纽和发展平台,形成“纵贯南北、一带链接,联动东西、融湾同城”的广佛全域同城发展格局。同时,以一轴一带共建广州都市圈,促进交通全域互联互通,开拓广佛产业合作新平台,促进广佛生态环境共治。推进广佛高质量发展融合试验区建设,具体包括着力推进“广州南站—佛山三龙湾—荔湾海龙围”先导区、“白云—南海”试验区、“荔湾—南海”试验区建设。

  推动国土空间布局全面优化

  《规划》要求严守国土空间安全底线。到2035年,南海区耕地保有量不低于45.95平方公里(6.89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42.88平方公里(6.43万亩);陆域生态保护红线不低于57.19平方公里;城镇开发边界面积控制在631.84平方公里以内。

  《规划》强调要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以“三区三线”为基础,实施农业空间、生态空间、城镇空间、产业空间“四集中”策略,推动国土空间布局全面优化。构建“一带五区多园”农业空间格局,引导农业空间集中连片,保育振兴特色农业农村空间;构筑“一山三江、一环多园”的生态安全格局,引导生态空间织补成网,塑造山清水秀的生态空间;构建“一主一副、两轴多点”的城镇空间格局,引导城镇空间强心聚轴,营造活力宜居的城镇空间;划定190平方公里工业用地控制线和42个工业集聚区,引导产业空间集聚提质,助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规划》对营造美好人居环境品质提出要求。构建均衡协调的公共服务体系,以15分钟城乡生活圈为基本单元,落实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养老等民生设施配置标准。建立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保护西樵镇、松塘村、西樵白云洞等重要历史文化空间,防止大拆大建破坏各类历史文化遗存本体及周边环境,加强桑园围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等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活化利用。依托历史文化和自然生态特色资源,塑造“一山映塘、三江画廊、九脉秀城”的总体城乡景观风貌。

  《规划》强调要统筹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坚持制造业当家,引导产业向园区集聚,为佛北战新产业园、三龙湾科技城和佛山国家高新区南海园等产业平台提供空间支撑,更好承接国内外特别是大湾区优质产业资源,建设国家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试点先导区。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盘活农村存量建设用地,引导村庄分类,强化宅基地、乡村产业项目用地保障,提升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助推“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