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文件库 > 全部文件 > 粤办函
006939748/2019-01183
综合政务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9-06-10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2445号建议会办意见的函
粤办函〔2019〕200号
2019-07-29
时间 : 2019-07-29 14:33:54 来源 : 本网
【打印】 【字体: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十三届全国人大

二次会议第2445号建议会办意见的函

粤办函〔2019〕200号


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

  现就马化腾代表提出的《关于综合发挥区域核心优势,全面加快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建议》(第2445号),提出如下会办意见:我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代表所提建议对于我省深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我们将在今后工作中认真研究吸纳。有关工作情况如下:

  一、关于更好发挥大湾区开放门户优势的建议

  (一)吸引更多优质企业在大湾区设立总部。

  近年来,我省特别是大湾区内地各市大力发挥区位、政策和市场环境等优势,吸引了箭牌、宝洁、杜邦等一批大型跨国公司以及外向型港澳台企业进驻,为发展总部经济奠定了基础。一是营商环境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水平不断提升。明确将企业开办压缩为设立登记、公章刻章、申领发票3个环节,开通“企业开办一窗受理”系统,开办企业全链条办理时间不超过5个工作日。二是自贸试验区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借鉴港澳经验推动广东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形成385项创新经验,其中102项在全省推广、21项在全国推广。三是打造招商重大平台。携手港澳在法国、英国、西班牙、意大利、日本等地举办了大湾区投资营商环境推介会和经贸合作交流会,组织开展中国(广东)—美国投资合作交流会、中国(广东)—欧洲投资合作交流会等,吸引跨国公司总部和国际组织总部落户大湾区。我省将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开放性经济新体制,建设高水平参与国际经济合作新平台,加大政策鼓励和支持力度,发挥好“走出去”“引进来”的开放门户作用。

  (二)深化香港和深圳科技合作。

  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目标。2017年1月,香港特区政府和深圳市政府签署了《关于港深推进落马洲河套地区共同发展的合作备忘录》,明确双方合作发展河套地区为“深港创新及科技园”,共同建立“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当前深圳市正在全力推进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开发建设。一是深圳市已积极开展深方区域总体发展规划、科技产业规划、交通规划等研究,经多轮修改完善并征求港方意见,已形成初步规划方案。二是合作区已规划建设深港协调创新中心、深港国际科技园、国际生物医药基地三个创新载体,对合作区土地空间和建筑物权属进行了全面梳理。三是合作区已引进科研项目和平台63个,与中科院深圳先进院签订战略合作协共建三个高端平台。下一步,我们将充分融合和发挥粤港澳三地创新优势,更好积聚全球创新资源,高起点参与国际科技前沿合作与竞争,共同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高标准建设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等重大创新载体;推动建立三地重大科研基础设施互通共享、跨境产学研协作、知识产权保护、跨区域科技创新投融资等体制机制;深化三地协同创新,积极支持港澳科研力量参与在我省实施的国家大科学工程以及省内科技计划项目,共同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强化未来竞争的技术先发优势。

  (三)支持澳门开放多元发展。

  我省高度重视深化粤澳合作,支持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一是完善合作沟通机制,不断完善粤澳合作联席会议等沟通协商平台,签署粤澳实施《粤澳合作框架协议》重点工作,加强与澳门特区政府的沟通对接。二是推进产业合作发展,加快粤澳中医药科技产业园发展,积极向国家争取先行先试医疗政策在横琴落地实施,推进广州南沙葡语系国家商品展示销售综合平台建设、中山与澳门合作创建国家级生物医疗科技创新区等合作项目。三是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港珠澳大桥建成顺利通车,珠澳口岸实施“合作查验、一次放行”新型通关模式,加快推进粤澳新通道(青茂口岸)基础设施及查验配套设施建设工作。四是推动粤澳青年创新创业,积极做好粤港澳大湾区澳门青年实习计划等品牌项目,进一步凸显大湾区创新创业的特色优势,吸引更多澳门青年来粤实习,为澳门青年来粤创新创业搭台搭梯。下一步,我省将积极推进与澳门的全面合作,支持澳门适度多元发展,为澳门新兴产业拓展发展空间,着力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与澳门共同推进特色金融、医疗健康、科技创新、商贸会展、休闲旅游、文化创意等产业发展,履行好服务澳门产业多元发展的重大使命。着重抓好珠海横琴创新合作区建设,推动在横琴部署更多高端创新资源,在科技创新平台、重大科研项目、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等方面推动澳门联动发展,共同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高地。推动民生领域融合发展,研究便利港澳居民在粤居住生活的公共服务和支持港澳青年在粤创新创业的政策措施,为港澳青年提供更多创业、就业、实习工作机会。推进跨界基础设施建设和通关便利化,不断完善港珠澳大桥的运营管理和机制安排,研究推动澳门轻轨衔接国家高铁网络。加快新横琴口岸建设;推动进一步完善澳门单牌机动车便利进出横琴政策措施。

  (四)加强与泛珠三角区域联系合作。

  在引领和带动泛珠三角区域协同合作发展方面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一是推进珠江—西江经济带建设。以珠江—西江干线航道为主通道,构建两广、连接东盟、通达港澳、辐射云贵、江海联运的综合交通运输大通道,提升互联互通水平,增强区域发展支撑能力。强化产业合作对接,推进产业集聚和转型升级,深化沿江生态合作,推动珠江—西江经济带和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建设。二是推进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建设。推动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合作试验区“一区三园”建设,促进三省(区)产业梯度有序转移、要素双向自由流动以及贸易、文化、旅游、人才、金融等多领域协同发展,办好泛珠区域高铁经济带建设工作现场会暨第四届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合作联席会。下一步,我省将以珠江—西江经济带、粤桂黔高铁经济带、琼州海峡经济带等沿江沿海沿线经济带为支撑,促进珠三角地区产业加快转型升级,推动粤东西北地区与周边省区协同发展。

  二、关于促进大湾区产业链全面升级的建议

  我省推动三地发挥综合优势,积极构建以创新为战略支撑、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现代金融、人力资源相配套的现代产业体系。一是优化大湾区制造业布局。高起点培育建设电子信息、汽车、智能家电等一批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着力解决产业面临的共性问题和短板。实施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聚焦攻坚行动计划,重点支持先进装备项目招商引资、落地建设和自主创新。推动大湾区电子信息与软件服务业发展。二是加快建设培育制造业创新中心。推动建设国家建设印刷及柔性显示创新中心,成为目前全国10家国家级创新中心之一。以“企业法人+联盟”的形态,整合行业产业链骨干企业、高效、科研机构、生物医药等15个领域布局建设制造业创新中心。优化大湾区创新资源,建立共享机制,推进企业技术中心建设,目前共有国家企业技术中心101家,省级1245家。三是推动大湾区生产服务业发展。推动工业设计加快发展,重点培育广东工业设计城(顺德)、深圳中芬设计产业园、深圳设计之都产业园等设计师超千人的工业设计基地。推进供应链管理创新发展,目前我省营业收入超百亿元的供应链服务企业已达10个。四是推动大湾区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出台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实施方案,推出支持企业“上云上平台”加快发展工业互联网的若干扶持政策。开展区域试点示范,选取广州、深圳、佛山、东莞等地市开展工业互联网产业示范基地建设。五是推动数字文化产业创新发展。2018年我省经营性互联网文化单位8581家,同比增长63.2%,中小微文化企业大量涌现,网络文化产业蓬勃发展。推动文化与金融、科技、旅游等融合发展,支持通过“互联网+”、生产工艺智能化改造、加大技术研发与创意设计等方式,促进传统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加强数字文化产业原创能力建设,组织多场动漫原创、政策宣讲等培训班,推荐文化创意人才参加数字文化产业相关培训。下一步,我们将重点推进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绿色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加快4K产业发展。大力发展智能制造,推动机器人产业发展,开展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建设国家数字经济发展先导区,推进珠三角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大力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推进工业互联网新应用,培育工业互联网标杆示范,推进工业绿色发展,开展清洁化制造,深入开展绿色制造体系建设。二是加快建设制造业高水平创新平台。全力推动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稳步推进国家印刷及柔性显示创新中心建设,加快前三批制造业创新中心的创建工作,高标准筹建第四批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争创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推动关键核心技术产业化,重点支持新兴支柱产业的标志性重大项目落地、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重大兼并重组、颠覆性创新成果转化等。三是推动智慧城市群建设。积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信息流一体化体制机制创新,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智慧城市群建设。积极推进电子签名证书互认在粤港澳大湾区服务贸易等领域深入应用,推动大湾区贸易便利。推进云计算在大湾区应用实践。四是加强数字经济和工业互联网合作与交流。举办“2019中国工业互联网大会暨首届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大会”等活动,深入研讨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展示大湾区数字经济发展最新成果以及工业企业运用工业互联网转型升级的成效,引导企业与工业互联网服务商对接合作,促进数字经济创新要素集聚。五是打造文化创意产业集聚高地。培育发展文化产业园区、集聚区,提升文化产业集聚水平,促进文化产业实现集约化经营和规模化发展。加快出台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发展系列政策,更好发挥产业政策的引领和推动作用,为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健康发展创造一流发展环境。

  三、关于激发高端人才潜力的建议

  人才是第一资源,打造人才高地是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内容。当前,我省积极发挥大湾区建设对人才的“虹吸效应”,不断吸引和集聚大湾区建设所需的各类人才。一是构建具有竞争力的人才制度,搭建急需紧缺人才引进平台,建立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引进“绿色通道”,全面实施“广东省人才优粤卡”制度,开展外国高端人才服务“一卡通”试点,实施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工作和外国人才签证制度。二是深化高校合作对接,广州大学与香港科技大学签署合作办学协议,香港科技大学(广州)落户南沙。香港城市大学、澳门科技大学、香港大学(医学院)、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等高校落户大湾区内地相关工作有序推进,推动新机制、高起点筹办大湾区大学。三是持续推出便利港澳居民来内地就业创业的政策举措,取消港澳人员内地就业许可,将在内地(大陆)求职、工作的港澳台人员纳入基本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对象范围,提供“一站式”就业创业服务。四是加强粤港澳青年交流合作,实施粤港澳大湾区香港、澳门青年实习计划,2018年共组织845名香港青年到大湾区内地7市实习,22名澳门青年在广州市实习。举办粤港澳青少年交流合作培训班,邀请专家授课,加强业务指导和经验分享。配合澳门特区政府举办“奋斗青春、放飞梦想—共建粤港澳大湾区青年论坛”等活动,促进粤港澳青少年交流合作。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养,努力为大湾区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一是全面落实《加强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建设的实施方案》,加快建设“1+12+N”创业孵化基地体系,强化创业扶持政策供给,吸引更多港澳青年来粤创新创业。二是扩大粤港澳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互认范围,探索开展粤港澳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评审,推动港澳专业人才在大湾区内地便利执业。三是优化提升“珠江人才计划”、“特支计划”等重大人才工程,集聚国内外高端创新创业人才。四是贯彻落实大湾区对境外高端和紧缺人才实施的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加快出台我省实施细则,打破人才流动“个税墙”。

  四、关于更好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的建议

  营商环境是促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在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过程中,我们注重依托港澳营商环境优势,学习借鉴港澳先进经验,同时支持引导社会各界参与大湾区建设,着力推进营商环境改革。一是出台“实体经济十条”“外资十条”等改革措施,压缩企业开办环境,开通“企业开办一窗受理”系统,提升粤港澳投资贸易自由化水平。二是营造各方参与推进大湾区建设发展的良好氛围。粤港澳三地政府不断健全高层会晤、联席会议、专责小组等常态化合作机制。工商企业界建立粤港澳合作促进会等民间交流平台。成立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和创新生态链、企业家等联盟,举办近百场粤港澳大湾区论坛、峰会等活动。三是积极稳妥开展宣传,联合港澳在法国、英国、意大利、日本等地举办大湾区投资营商环境推介会和经贸合作交流会,携手港澳走出去推介大湾区,进一步扩大粤港澳大湾区的宣传影响力度。

  下一步,我省将着力打造国际一流的法治化市场化营商环境,加强宣传引导,支持引导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大湾区建设。一是以深圳前海、广州南沙、珠海横琴等三个自贸试验片区为引领,大力推广复制自贸试验区改革试点经验,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和商事制度改革,推广“一照一码”改革,推行投资项目“一站式”审批服务,大力推动“数字政府”建设,推进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应用,推进口岸通关大数据建设,加快市场监管体系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推动珠三角九市加快建立与国际投资贸易标准相适应的制度规则。二是推动创新公共决策机制,扩大社会参与,逐步建立和完善大湾区政策协调机制,探讨成立社会参与的协调机构、联盟及沟通平台。三是鼓励粤港澳三地工商界、学术界、行业协会建立多形式合作机制,促进三地民间交流合作。推动建立大湾区发展研究院和咨询会,深化重大问题和重大政策前瞻性研究,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供坚强的智力支持。四是加强对粤港澳大湾区的宣传引导,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推介活动,畅通公众意见反馈渠道,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大湾区建设的良好氛围。

  以上意见,供参考。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9年6月10日

(联系单位及电话: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020-83132398)

图解

部门解读

媒体解读

视频解读

新闻发布会

访谈解读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