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数据发布 > 地市数据

2018年一季度肇庆市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时间 : 2018-04-16 09:19:29 来源 : 肇庆市统计局
【打印】 【字体:

当前我市经济内、外需求不足,生产环节处于结构调整、动能转换的阵痛期,重大基础建设项目支撑动力下滑,经济发展提速亮点不多,一季度部分主要经济指标表现不尽理想,经济增速总体偏低。

一、经济运行特点

一季度,我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以下简称GDP)397.63亿元,同比增长3.9%,增幅比去年同期回落0.9个百分点。其中,三次产业分别完成增加值61.56亿元、174.15亿元、161.92亿元,分别增长3.8%、2.9%和5.1%,对GDP的贡献率分别为13.5%、34.9%和51.6%,分别拉动GDP增长0.5、1.4和2.0个百分点。

(一)从有效供给看。农业生产平稳,工业继续低速增长,建筑业、服务业相对稳定。

1、农业经济持续平稳发展。一季度,全市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89.59亿元,增长3.9%。春播面积稳中有升,全市农作物春播计划面积255.39万亩,其中:早稻意向种植面积121.67万亩,蔬菜计划播种面积40.06万亩。全市生猪出栏114.72万头、出售和自宰活家禽2018.49万只,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6.4%和3.7%。肉产量11.79万吨,增长5.3%。水果产量2.57万吨,比上年增加902吨,增长3.6%。

2、工业经济增速放缓。一季度,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5%,增速同比回落0.8个百分点。从企业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18.4%,私营企业增加值增长5.9%。从行业类别看,食品饮料业(11.9%)、建筑材料业(8.5%)、金属制品业(25.4%)、通用设备制造业(9.0%)、医药制造业(6.7%)等行业增加值实现增长,纺织服装业(-5.6%)、家用电力器具制造业下降(-43.5%)、陶瓷制品制造业(-12.6%)等行业增加值增速出现下降。

3、建筑业生产保持相对稳定。一季度,全市实现建筑业增加值16.72亿元,增长6.2%,增速同比回落0.6个百分点。

4、服务业发展总体稳步。服务业增加值增长5.1%,增速同比提高0.3个百分点,对经济的贡献率为51.6%,同比上升10.8个百分点,但有个别指标波动较大。

表现较好的行业:一是金融业,增加值增长10.0%。3月末,全市金融本外币存款余额2389.65亿元,同比增长13.6%,增速同比提高2.8个百分点;金融本外币贷款余额1616.79亿元,增长19.3%,增速同比提高15.5个百分点。二是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8.9%。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1-2月实现营业收入13.30亿元,增长16.0%,增速同比提高9.6个百分点;电信业务增量增长111.8%,增速同比提高72.3个百分点。

增长欠佳的行业:一是批发业出现较大下行波动,增加值下降21.4%。一季度批发业销售额下降19.5%,低于1-2月增速28.4个百分点;二是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速较低,增加值增长3.3%。货物运输周转量增长4.5%,其中公路、水路分别增长6.3%和1.5%。客运周转量下降0.1 %。邮政业务总量增长4.4%。

(二)从三大需求看。固定资产投资需求较低,社会消费品需求总体平稳,外需不足。

1.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偏低。一季度,实现固定资产投资215.9亿元,增长4.9%,增速仍处低位。其中,在肇庆的城市化建设不断加快和作为大湾区不限购城市的影响下,房地产开发投资保持强劲走势,增长42.7%,对全市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到157.4%,拉动全市投资增长7.7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快速回升,增长23.0%,增速高于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18.1个百分点。基础设施投资和工业生产投资则由于项目动力不足增速回落,分别下降12.1%和12.9%。

2.社会消费品需求总体保持良好。一季度,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3.24亿元,增长12.6%,增速较1-2月提高0.2个百分点。分地区看,城镇和乡村分别增长12.3 %和13.1 %。分行业看,批发业、零售业、住宿业、餐饮业分别增长7.7%、13.8%、5.7%、6.0%。从消费品种看,粮油食品类、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化妆品类、金银珠宝类、日用品类、体育娱乐用品类等商品保持较快增长,分别增长17.5%、29.7%、30.1%、15.5%、27.8%、21.4%;石油及制品类商品销售回升明显,增长12.3%,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11.2个百分点;汽车类商品销售回落较大,下降2.4%,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11.9个百分点。

3.商品房销售市场下降。商品房销售面积104.36万平方米,下降13.1%,低于1-2月增速23.1个百分点,低于去年同期38.3个百分点,增速自2017年来首次下降。全市商品房销售额为72.67亿元,增长19.3%,增幅较去年同期低9个百分点。从分县(市、区)的房地产销售面积来看,除了广宁县、怀集县和鼎湖区有所增长外,其余县(市、区)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4.对外经济仍显不足。一季度,全市外贸进出口总值为91.9亿元,增长4.3%,增速同比回落8.6个百分点;其中出口总额50.33亿元(业务数,下同),下降2.0%,增速同比回落11.9个百分点。全市实际利用外资1828.00万美元,同比下降6.8%。

(三)从经济结构调整看。无论是三次产业结构变化,还是产业内部结构的调整优化,优化升级有向好因素也有待破难点。

1.从产业结构看,三次产业结构(可比价)从去年的13.9:46.7:39.4调整为13.9:46.2:39.9,与去年同期相比,一产持平,二产占比下降了0.5个百分点,三产提高了0.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占比进一步提高说明服务业对经济的贡献在增强,结构有所优化,但我们还要认识到这一结构变化其实有工业的增速回落致使此消彼长因素。

2.从工业内部结构看,新动能在加快发展,但整体还不强,占比还比较低,对工业增长的拉动力比较弱。一季度,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7.1%,增速高于规上工业总体增速14.6个百分点,但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仅为8.7%,其作为工业增长的新动力还有明显不足;占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10.1%的规上先进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9%。

3.从固定资产投资结构看,项目投资尤其是工业产业类投资持续下降,一季度工业产业类投资下降12.9%,其中,技术改造投资下降44.2%,先进制造业投资增长0.9%,高技术制造业投资下降29.3%,优势传统工业投资下降16.4%。产业投资尤其是工业投资是我市经济可持续发展及产业调整优化的重点和关键所在,投资结构的优化升级任务还很重很急。

(四)从经济质量效益看。财政收入增速加快、质量提高,工业利润回升,物价平稳。

1.财政收入增长加快,收入质量进一步提高。一季度,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6.94亿元,增长12.6%,增速同比提高27.7个百分点;其中,税收收入20.08亿元,增长29.0%;非税收入6.85亿元,同比下降17.9%,占比25.4%,比重同比下降9.5个百分点,收入质量得到显著的提高。

2.工业企业利润增速回升明显。1-2月,实现规上工业利润总额17.14亿元,增长8.7%,比上年同期提高15.3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但规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5.33%,低于全省(5.65%)、全国(6.18%)水平。

3.物价平稳。一季度,肇庆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温和上涨,同比上涨1.8%,涨幅比全省(上涨2.2%)低0.4个百分点。

二、当前经济低速增长的原因及运行中需要关注的问题

从一季度的经济运行情况看,经济运行的复杂性、严峻性还在加剧,在追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稳步增长压力持续加大。

(一)加大环保整治和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业生产回落压力大。2018年,我市加大了对污染源的整治和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力度,对市区及周边包括鼎湖、四会等地区实施全面禁养政策,对高要和山区县部分地区实施限养政策,致使养殖业退出量大,3月末猪存栏和活家禽存栏已出现明显下降,分别下降13.4%和2.2%。

(二)“进口三废”企业的调整退出,影响工业和批发零售。“进口三废”政策调整后,直接影响我市6个县(市、区),近60家再生资源生产企业的关、停、并、转产,直接或间接拉低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近1.3个百分点;影响19家纳入批发业的再生源贸易类企业销售额同比下降91.9%,直接拉低全市批发业销售总额增速31个百分点。

(三)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和当前的环保整治使一些传统产能进一步缩减。无论是青山绿水的要求还是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要求,都需要陶瓷、玻璃制造、印染等一些低端传统行业进一步缩减产能。一季度,我市规上水泥、石灰和石膏制造业增加值同比下降4.4%,玻璃制造、玻璃纤维和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制品制造业增加值同比下降7.4%,陶瓷制品制造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2.6%,纺织业增加值同比下降4.3%。

(四)新兴零售业态增长逐渐放缓。新兴零售业经过前两年的迅猛发展,增长速度目前正在逐步放缓,一季度我市新兴零售业销售额同比增长31%,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46.1个百分点,对零售业销售额拉动由去年同期的7个百分点下降到4.3个百分点。

(五)投资结构优化任务迫切。工业投资占比较大,其投资增速的持续下降,将直接影响我市投资总额的增长,既是我市投资结构能否得以优化的关键,也将制约我市工业经济加快转向高质量发展的步代。

三、意见和建议

(一)以政策机遇对冲政策影响,在强化组织领导和工作责任落实上下功夫。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府坚持“解放思想、东融西联、产业强市、实干兴肇”的发展思路不动摇,推进“三个年”活动,强化工业发展“366”工程、创新驱动“1133”工程抓手作用,致力推动我市经济趋向高质量发展。强化投资目标责任制,将全年目标任务细化分解,加强领导联系、协调联动、跟踪稽查和考核通报机制,层层传导、压实责任。紧紧围绕工业发展“366”工程,创新驱动“1133”工程,以及100项重点工作项目,逐项建立责任清单、任务清单,加强要素保障,促进项目建设。加快已开工项目建设进度,推动重点项目落地建成投产。紧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契机,发挥枢纽门户城市功能,用政策影响腾出“笼子”吸引政策机遇的“凤凰”,大力培育我市工业经济新动能。

(二)着力提振工业经济,在工业扩大增量和优化存量上下功夫。以优势特色产业群为抓手,促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扶持壮大新兴产业,新兴与传统及时形成有力联盟。一是以对接“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规划”和推动工业发展“366”工程为抓手,瞄准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先进装备制造业等高端领域,积极推进相关重大产业项目布局,培育我市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先进装备制造业等特色产业集群。二是抓好服务精选推优,全力为企业排忧解难。针对一季度企业生产下降面扩大的情况,各地政府和相关部门要精心遴选一批发展前景好、竞争能力强的企业,推动现有优质企业增资扩产,加快企业技改创新;帮扶重点工业企业扭亏为盈,力促企业优化生产。细化企业扶持政策落地,完善落实领导挂点联系制度,提高帮扶精准度,着力解决企业存在的实际问题。三是积极搭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大力扶持新技术新业态发展,支持相关地区培育新产业新动能,全面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和产业竞争力。综合运用规划、资金、项目等手段,将新兴产业与传统优势产业技术改造融合发展。将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形成互补联盟,推动肇庆经济全面高质量发展。

(三)着力转变投资发展理念,在提高产出效益、打造投资亮点上下功夫。转变投资理念,从追求投资总量和增速,到追求总量、效益并重,将投资向着更追求投资效益、更注重项目质量的方向转变。在保持全市投资规模合理增长的同时,要着力提高投入产出效益,把扩大投资规模与优化产业结构结合起来,继续细化各领域、各行业的融资政策,出台切实可行的优惠措施,充分调动激活民间资本的活力,允许与鼓励民间资本参与重大基础设施、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以及原有垄断行业的建设,建立公平竞争的融资环境,促进民间投资更好地服务于我市经济发展的大局。打造新的投资亮点。立足市场需求,适应市场变化,建立自主创新体系,提高技术改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高产品的深加工能力,开发高端、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高效益产品,带动产品结构优化升级。

(四)着力鼓励和引导传统商贸企业加快推进经营模式的转型升级,在培育新型消费上下功夫。目前全市在统计名录库的批零业法人单位仅4.3%应用互联网等现代手段进行销售,绝大部分在库单位仍以传统的销售方式,市场竞争力较差。积极鼓励、引导和支持企业加快应用互联网等现代技术手段,重点扶持我市一些传统百货、连锁超市企业依托原有实体网点、货源、配送等商业资源开展网络零售业务,支持小商品市场经营户开展网上销售,推进传统零售业与网络零售有机接轨;同时借助电商企业组织推动的各类购物节,丰富销售形式,拓展商品销售渠道,促进销售。抓住经济转型升级、新兴服务业加快发展的机遇,关注新型消费方式,培育信息消费、社区消费等较大潜力的新型消费。推进全域旅游,做好相关宣传,吸引更多的国内外游客来肇庆休闲、康养、度假,进一步增强旅游业对我市消费的带动力,培育出我市消费领域新的增长点。

(五)着力提高居民收入,在提高预期消费上下功夫。加强和完善各项城乡居民增收措施,逐步提高居民收入水平,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活跃城乡两个消费市场,进一步挖掘和释放城乡消费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