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发关于南海市信息化
应用情况调查报告的通知
粤府办[1999]6号
各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省府直属各单位:
信息化工作,越来越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一项重要工作,对社会经济生活等各个方面有着深远的影响。南海市的信息化工作已取得明显效果,有效地提高了当地机关办公、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产品设计、商贸服务等各领域工作的效率和质量。现根据省政府主要负责同志的意见,将省计委、信息中心联合调查组《关于南海市信息化应用情况的调查报告》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学习参考南海市信息化应用的做法和经验,加快发展本地区、本部门信息化,为促进我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做出贡献。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一九九九年一月二十一日
关于南海市信息化应用情况的调查报告
1996年,南海市在全国县级市中率先建成了统一的计算机信息交换平台,开通了计算机国际互联网,相当一部分企业利用网络获取最新的经营、技术资料,进行信息交流、经营管理和网上交易,提高了经济和社会效益。现已开通的各类型网站和内部应用系统800多个,城域网信息流量迅猛增加,信息化应用逐步深入到各个领域。现在,南海市委、市政府又提出了更高的工作目标——创建“信息市”,以此推动全市两个文明建设发展。
一、信息化提高了政务效率和透明度。
自1997年起,南海市政府机关逐步推行电子信息化,建设并投入使用了各类电子信息管理和应用系统。市公安局已投入使用的“南海市公共安全指挥中心”功能系统有110接报警系统、查车系统、电子地图系统、全市自行车管理系统、指纹识别流动人口管理系统等。市区各主要路段均已装置摄像系统,交通、安全等方面的管理效率大大提高。1997年利用流动人口管理指纹识别系统就侦破案件60多起。市委、市政府、市纪委均建起(单向外联)内部网,超过20个直属局与网络中心专线互联,机关部门可按权限进行办公档案查阅。镇级政府网络应用试点工作已经展开,首批3个镇政府电子信息应用系统工程已启动。全市各镇区图书馆已实现与市图书馆联网管理、资料查询等。部分镇区的财务管理电脑化也已开始,西樵区下辖的各管理区已初步实现财务电算化管理,可通过电脑进行财务管理和监督,逐步走向管理公开化。
二、信息化成为企业发展的新的推动力。
(一)信息化为传统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纺织业是西樵区的传统产业,主要以中小型企业为主。为提高这一传统产业的竞争力,区政府在西樵轻纺城内建立了纺织业制版服务中心,利用电脑模拟仿真系统为纺织企业提供最新的纺织制版面料的资料及样式,使企业的新产品开发周期及费用大大降低,提高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带活了纺织行业的一批中小型企业。开业半年,制版服务中心已接受各类技术咨询5000多宗,开发新样品2000多个,批量生产近300个。轻纺城内还可以进行远程同步股票和期货交易,形成带动行业发展的多内容的交易市场,交易城内的店铺也由以前的1000多家发展到现在的3000多家,年交易额超过100亿元。里水镇已有10多间传统产业的企业,通过网络计算机内部或公用系统来改造生产管理经营结构,促进了企业进步,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现代信息技术在印刷、机械制造、化工、建材等行业也得到大量应用。如国家“863”项目中南铝合金轮毂厂CIMS—期工程已通过专家验收。
(二)信息化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水平。里水鸿业袜厂是一个生产袜产品并全部出口的工厂,原来人员、原料、销售、资金管理全靠企业主人为估算。现在通过网络信息化管理,推选MRPⅡ管理方法,每一个工序都由电脑进行生产管理,数据资料流入工厂计算中心处理,并通过网络与外部客商保持联系,然后反馈指令控制生产过程。由此原料采购时间压缩了20%,产品仓库占用减少30%,产品订单及工艺设计效率提高一倍,流动资金占用量减少200万元。华达木模具厂是间中日合资厂,在没有开通信息网络前,产品图纸要靠航空邮寄或传真发送,数控加工中心程序要靠日本专家到中国进行现场装机调试,整个过程快则半个月,慢则一个月。现在实行网络化后,生产图纸及工艺编程全部通过网络传输,远程调控工艺参数,几个钟头即可完成原来一个月才能完成的工作,质量稳定可靠,费用是原来的1%,实现了快捷反应生产系统,将地理上分开的生产车间与科研设计中心连在一起,使得智力资源最大限度地得到利用。还有黄岐的南光树脂有限公司、中联通佛山分公司等一大批企业,主要通过利用电脑信息网络进行企业管理,提高了生产管理效率。这些企业已到了计算机网与企业正常运作不可分离的状况。
(三)信息化拓展了企业的营销渠道。桂城区一家生产工艺品配套产品的小厂,以往找客户一靠广交会,二靠出口公司带资料、样品到国外参展,效果差强人意。1998年5月,该厂通过信息网建立网站发布产品信息,7月份做成了他们以“网络为媒”的第一单出口贸易,向拉脱维亚一位商人发送了一批货品。网络拓销使企业营业额翻了两番,有七八家国外公司正与该厂洽谈产品的分区代理。里水镇已有一批企业,如志高空调机厂、一方制药厂等,在网上建立了自己的网站,通过网络带动自己销售市场的发展。
(四)信息化增强了外贸企业的经营活力。1998年,南海市几家工艺品进出口公司通过网络参加21个纺织品类别配额许可证的网上全国公开招标,投中8个标,出口额达300多万美元,为今后的业务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南海市外贸企业通过“网上洽谈”,已与一批新客户达成出口订货合同,合同金额达100万美元。同时,市外贸局EDI电脑中心与市内出口口岸(货场)报关中心连接,缩短了报关时间,1998年共处理了20多万份EDI单据,有力地推动了对外贸易的发展。
(五)信息化带来了更多的投资。位于官窑镇的美泰集团是一家外资企业,近年来随着南海市信息网络环境的改善,该企业现在通过利用市内的互联网络实现与在美国的公司总部进行信息交换,大大提高了企业的营运效率,使生产、管理、贸易实现全球实时化,也促使总公司将亚太地区的分公司迁到官窑,并再投资5000万美元扩大基地规模。
三、信息化促成了区域商品流通中心。
南海市现已建成的信息网络平台和一批交易市场,为电子商贸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广东环球水产交易市场于1998年初建立了广东省鲜活水产流通企业的第一个大型信息发布网站,每日发布广东省主要水产品市场的水产品种价格,提供大量的国内外供求信息。水产市场实行会员制的电子贸易,吸引了来自各地的客商,网站的日访问量不断攀升,交易量也从去年的平均每日20吨猛增到现在每天约100吨,成交额从1997年的3.5亿多万元增加到1998年的8亿多元,不但拓宽了市场面,并逐步发展为一个在国内及东南亚地区较有影响力的水产品交易市场及信息中心。最近在省林业厅的支持下,开设了全省虎纹蛙交易中心及信息管理中心,负责对虎纹蛙的进口数额、外省入粤数额及本地生产数额进行总量掌握,并将省外调入的虎纹蛙全部集中在中心内,实行统一销售,统一调配,规范市场,以解决野生动物保护和维护了合法饲养者和经营者的正当权益的矛盾。盐步一花农利用信息网建立起南方花卉网站,在短时间内即收到多个来自欧洲及国内多个地区的客户信息,丹麦一华侨商人要求洽谈有关合作出口事宜,江、浙的不少花商了解规格、价格后即到来看板、定货,1998年的贸易超过300万元人民币。信息网络的发展,为农产品开辟了新的市场销售渠道。
四、信息化提高了人民的生活质量。
信息化将一个农村镇区与全国乃至全球联系在一起,逐步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不仅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也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新的手段。现在南海人可以了解世界每个地方发生的事,世界也可以知道南海人在干什么,使南海人的思维以最快的状况跟上形势的发展。
教育方面,与清华大学合作,采用卫星传输与国际互联网相结合的方式,于1997年建立了清华大学远程教育南海分站,开设了研究生班和各类的短期培训课程。其中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企业管理研究生班有60多人在读(考试合格可获得硕士学位),各类培训班培训人数300多人。近期还免费为下岗人员举办培训班,各类培训考试的合格率达90%。卫生方面,南海中医院的无纸病历和远程自动护理系统方案已基本完成,正着手建设。娱乐方面,VOD随意点播系统已投入试运行,准点播视象系统(NVOD)正在建设中,预计1999年2月可向全市提供服务。
五、信息化产业在发展。
南海市狮山开发区建设中的信息产业园,是南海市软件产业的开发基地。园区内完善的光纤高速网络环境为园内IT企业提供了方便的研发环境,园内已有12家中外IT企业注册,产值可达5亿元人民币。清华大学在信息产业园成立了广东——南海——清华信息产业研究中心,并计划在园内开办研究生班和企业博士后工作站。微软公司在考察了中国的许多地区之后,认为企业和社会的信息化应用在南海市有着良好的基础和广阔市场空间,最终选择南海市为微软公司在中国地区的一个重要战略合作伙伴,决定在南海信息产业园内建立微软认证培训中心和微软南海软件实验室。为中、小型企业服务的社会公共信息计算机平台工程建设正在协商中,与西安交通大学、国防科技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共建计算机研发、培训基地的合作协议正在草拟中,全市的宽带多媒体网络建设正稳步推进。
南海市信息化建设和应用能够取得这样的成功,是与以下三点分不开的。一是信息化的观念在南海市已成为社会各阶层尤其是领导层的共识;二是成立由党政一把手挂帅的信息化建设领导机构,设立专职主管部门,统一规划,强化管理;三是在信息化推进辻程中,注意协调各部门利益,资源共享,联合建设。
南海市信息化带来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正如江泽民总书记所说,“四个现代化,哪一化也离不开信息化”。
广东省计划委员会
广东省信息中心
一九九九年一月十二日
手机阅读
下载、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