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1997年工交工作回顾
及1998年目标与措施
1997年,我省工交工作认真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坚持“稳中求进,有效增长”的方针,工交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势头。
——工业生产增长稳中加快。1997年,全省完成工业总产值12400亿元(现行价,下同),比上年增长18.0%。其中乡及乡以上完成工业总产值8406.12亿元,增长16.44%,增幅比上年上升1.04个百分点,绝对值跃居全国第一位;国有工业完成1811.42亿元,增长8.03%;大中型企业完成3590.3亿元,增长20・46%。工业产品销售率达到95.82%,比上年上升0.23个百分点。
——工业产品出口持续增长。1997年,全省出口产品产值完成2967.3亿元,比上年增长18.1%;工业产品出口交货值达2802.98亿元,占同期全省工业销售产值的34.8%,比值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其中,机电产品出口达到312.1亿美元(海关统计),比上年增长18.5%,出口总额占全国机电产品出口的一半左右,继续保持在全国的领先地位。
——交通邮电通讯建设快速发展。随着清连一级公路及虎门大桥等一批项目的建成通车,我省新增公路里程5000公里,其中:高速公路38公里,一、二级公路2000公里。至1997年底,全省公路通车里程达到91862公里,其中高速公路793公里,均居全国第一位。交通建设的成就,促进了我省运输的增长。全省全年完成客运量52658.6万人,增长8.0%;完成货运量22340万吨,下降0.8%;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19863.7万吨,增长3.4%。
1997年,全省邮电业务总量和业务收入分别完成336.1亿元和325.0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8.8%和30.3%。全省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到1269.7万门,电话用户达到1079.8万户,提前4个月实现电话用户1000万户的目标。
——工业整体经济效益明显提高。1997年,全省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实现利税总额524.3亿元,比上年增长19.46%,其中,实现利润222.7亿元,增长41.69%。独立核算国有工业企业实现利税总额167.3亿元,增长13.44%,其中,实现利润48.3亿元,增长35.75%;大中型企业实现利税总额396.9亿元,增长25.83%,其中,实现利润204亿元,增长51.15%,占全省利润总额的91.6%。
1998年全省工交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落实十五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继续坚持“三改一加强”方针,进一步加大企业改革力度,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加大技术进步力度,加大市场开拓力度,加大宏观调控力度,抓好大的,放活小的,为大多数国有大中型亏损企业三年左右的时间摆脱困境打下基础,实现全省工交经济稳中求进、有效增长、持续发展。
1998年,全省工交工作的主要目标是:
1.全省工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15%,其中:全省乡及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16%,国有企业工业总产值增长8%,工业产品销售率达到96%。
2.独立核算工业的综合经济效益指数比上年增长4个百分点,资本保值增值率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工业成本费用利润率与上年持平,总资产贡献率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比上年增长8%,工业流动资金周转次数与上年基本持平。
3.国有独立核算工业盈利企业盈利额比上年增长8%,亏损企业亏损额比上年减少8%,亏损额占利税总额的比重减少5个百分点。
为实现上述目标,要抓好以下工作:
(一)企业改革方面
1.进一步摸清企业现状,突出抓好重点行业解困工作。
2.继续依法推进“优化资本结构”试点工作。
3.提高组建和发展大企业集团的水平。
4.进一步放开放活小企业。
5.大力发展混合经济。
(二)结构调整方面
我省近期内的产业政策是:突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使之成为我省经济发展新的优势;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促进电子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重点培育发展电子通信设备制造、电气机械及专用设备制造、石油及化学工业三大支柱产业,大力改造纺织服装、食品饮料加工、建筑材料加工三大传统支柱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我们要根据这一新的产业政策,重新修改制定全省工业结构调整的总体规划。
要注意发挥国家重点扶持的44户重点企业和省重点扶持的70户大企业集团在结构调整中的龙头作用。
要抓好珠江三角洲地区重点项目的实施。
要把结构调整工作与“优化资本结构”试点城市工作结合起来。
(三)技术进步方面
切实把技改作为从根本上提高产业竞争力,增强经济发展后劲的重要途径。
要认真做好《国务院关于调整进口设备税收政策的通知》(国发〔1997〕37号文)的贯彻实施工作。
切实加大技术改造投资力度。
继续认真组织实施《技术创新工程方案》
(四)企业管理方面
全面贯彻《“九五”企业管理纲要》,大胆探索管理创新,加快与国际接轨步伐。
规范创省名牌产品活动。修改完善《广东省名牌产品管理办法》
根据“九五”培训规划做好企业管理人员的工商管理培训,广泛开展针对性强的短期适应性培训。
配合组织人事部门抓好国有大中型企业领导班子建设。
(五)市场开发拓展方面
发挥大企业集团的市场开拓主力军作用。
加强引导,发挥政府的服务职能。
继续落实国家扶持出口政策和进口管理政策。
(六)交通邮电方面
继续加强交通邮电综合协调管理,支持重点企业所急需的工业原料调入和产品输出计划的安排;推进交通邮电管理体制和运输通信企业经营机制改革;加快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的结构调整;努力培育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运输和通信市场。
(七)工交经济调控方面
理顺工业管理体制。
加强工交系统信息化建设。
做好生产要素的调配。
继续釆取有力措施制止“三乱”。
(本文由省经委许应华供稿)
手机阅读
下载、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