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钟鹤副省长提出加快实现
全省贫困华侨农场脱贫的步伐
6月2日,卢钟鹤副省长在全省贫困华侨农场工作会议上提出,大家都来关心支持华侨农场,帮助贫困华侨农场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促进华侨农场经济发展。
卢副省长指出,全省扶贫攻坚工作取得了历史性突破和阶段性的成果,基本消除了绝对贫困,在这种形势下,华侨农场更要加大扶贫攻坚力度,绝不能拖全省经济发展的后腿。如果华侨农场的经济不加快发展,不仅影响全省经济的总体发展,也直接影响到我省消除贫困目标的实现。因此,我们要从全局的高度来认识和重视华侨农场的脱贫问题,以强烈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把华侨农场的脱贫问题放在全省脱贫工作的突出位置上去解决。
卢副省长强调,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有责任通过多渠道采取切实措施减轻华侨农场的负担,使华侨农场经济得到较快发展,使归侨和难民的生活得到较大改善。为此,要抓好几方面的工作。
首先,要理顺财税关系。建立和健全财税制度,是华侨农场发展经济的必要条件。政府和财政部门要支持和帮助华侨农场理顺和完善财税体制。
第二,把华侨农场的教育、卫生纳入地方统一管理。有关市政府要将华侨农场的学校、医院纳入地方统一管理,将经费列入地方政府财政预算。省教育、卫生部门及各级政府要适当安排专项经费和配套资金,支持和帮助华侨农场完善和巩固教育“普九”工作和医院“一无三配套"建设。
第三,把贫困华侨农场的职工养老保险纳入地方统筹和管理。把贫困华侨农场的职工养老保险纳入地方统筹,对农场的生存和发展、对保证归侨和难民的稳定有着重要的意义。省政府去年已决定从省财政一次性安排4000万元,作为启动资金,专款用于帮助贫困华侨农场职工养老保险纳入地方的统筹和管理。各有关市政府以及财政、社保部门对此也要大力支持和配合,安排相应的资金解决贫困华侨农场职工养老保险问题。
卢副省长还指出,贫困华侨农场能否脱贫致富,要靠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重视与支持,但主要还是要靠农场自身的努力,通过内因发挥作用。因此,必须抓好华侨农场领导班子的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树立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信念,发挥工作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大胆采用一切有利于华侨农场经济发展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实事求是地进行改革探索创新。华侨农场的内部改革,要走农村改革的道路。进一步完善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将经营权放给生产者,将生产经营效益与个人利益挂勾,家庭农场要实现生产和生活费用两自理。
(粤府字[1998]33号)
手机阅读
下载、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