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第3期

1997年01月25日出版

首页 > 政务公开 > 省政府公报 > 1997年 > 第3期
【打印】 【字体:

转发省人大常委会对省人民政府

关于发展农用工业的议案办理方案

报告的决议的通知

粤府办[1997]3号


各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省府直属各单位:

  省八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省人民政府《关于发展农用工业的议案的办理方案报告》,并作出相应的《决议》。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一九九七年一月八日


广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对省人民政府关于发展农用工业的

议案办理方案报告的决议

(1996年12月3日广东省第八届人民

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通过)


  广东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听取并审议了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发展农用工业的议案的办理方案报告》。会议原则同意省人民政府的报告,由省人民政府组织实施。


关于发展农用工业的议案的办理

方案报告


省人大常委会:

  省八届人大四次会议代表提出的《关于发展农用工业的议案》(第133.139号),交由省人民政府办理。省人民政府成立了办案工作组,多次召集省经委、计委、农办、财政厅、重化厅、电子机械厅、轻纺厅、农业厅、国税局、地税局、农行、工行等单位参加的议案办理工作会议,并组织各有关单位到番禺、佛山、云浮和广州等市(县)对农用工业目前的状况,存在问题和今后发展的规划设想、政策措施等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广泛征求了各方面的意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议案办理方案。现报告如下:

  一、我省农用工业的基本情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基本情况

  化肥工业:我省化肥生产企业至1995年底有39家,职工人数2.15万人,全省化肥生产能力72.22万吨(折纯)。从化肥品种来分,氮肥生产能力有47.31万吨,磷肥生产能力24.91万吨,钾肥生产仍是空白。1995年全省共生产化肥53.89万吨,约为现有生产能力的75%,只能满足全省需要量的40%,全省缺口化肥资源60%。

  农机工业:1995年省电子机械厅归口管理农机企业104家,职工人数3.6万人。1995年农机企业完成工业产值19.8亿元(含非农产值),固定资产净值8.5亿元;主要产品有小型拖拉机、内燃机、农用运输车、农副产品加工机械等。全省耕地机械化程度47%(低于全国平均水平55.5%)。

  农药工业:1995年底,我省经核准定点并取得农药生产许可证的企业共59家(含生产、加工分装)。能加工农药制剂120种,产品除供省内自给外,还销往周边省份和国际市场。1995年全省农药生产工业总产值(1990年不变价)4.15亿元,产品销售收入4.36亿元,上缴税额1451万元,实现利润99.97万元。

  农膜工业:我省农膜定点生产企业15家。生产能力达6万吨。1995年全省共生产(计划内)农膜7555吨,比上年增长14%。全省共销售农膜7288吨,比上年增长26.2%。

  (二)农用工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企业资金紧张,经济效益差,亏损严重是农用工业普遍存在的问题。造成亏损有多方面原因,如原材料供应价格普遍上涨,运费增加,电价提高,企业难以消化,已经形成恶性循环。据调查,1986-1995年10年间,小化肥企业总共亏损2.16亿元,现有亏损企业亏损挂帐达1.46亿元。农用薄膜的单位成本高达8864.25元/吨,而省定农用薄膜出厂价为8100元/吨,每吨亏损764.25元,企业生产越多亏损越大。

  农用工业企业一般具有全年生产,季节使用,产品销售有淡旺季之分,资金周转慢的特点,因此流动资金需求很大,但由于企业效益差,难以取得贷款,资金无法补充,企业生产举步艰难。所以,许多企业不得不减少生产或转产,甚至停产。10年间,化肥生产企业减少了34家,农机生产企业减少了80家,而且现有104家农机企业中非农产品占了40%以上,一些有前景的农机研制新产品没有企业愿意生产而被省外厂家接去生产。

  2.农用工业生产规模小,结构不合理,设备老化,产品单一,自我发展能力不强。在目前尚有的39家化肥企业中,小型企业就占了36家,15家农膜企业中,小型企业就占了13家。1995年全省缺口化肥资源60%,而且钾肥生产在我省至今仍是空白。农用机械的机型老化、陈旧,致使农机企业处于不断衰退之中,而研制、开发、推广新产品的工作却又跟不上。农药生产的原药自给品种少,在我省具有合成能力的大吨位品种(如乐果,甲胺磷)多为已生产使用长达30年以上的老品种,而生产设备又非常落后,大部分仍延用五六十年代的生产线,严重制约生产水平的提高。

  3.农用工业职工生活水平低,队伍不稳定,专业技术人才缺乏。据调查,1995年全省小氮肥企业职工人均年收入仅4700元,一些企业发不出工资,且不少企业是靠搞多种经营创收以维持职工基本生活费收入,加之还要接触有毒有害物质,所以没有人愿意从事这些工作,陆续调离此行业。据了解,我省农药科研队伍已基本萎缩,已没有从事仿(研)制原药的基本专业队伍,搞剂型开发的专业技术力量也在萎缩。

  4.农用工业产品的原料进货渠道、产品销售等流通体制还有不尽合理的地方。农用工业大多为季节性产品,但销售流通部门为减少储备金的积压,淡季时往往不愿增加储备。而企业为均衡生产,被迫充当蓄水池,占用大量本来就不宽松的资金。有些产品经过流通部门转手,往往高出出厂价甚多,又加重农民负担。农膜生产企业所需原材料供给做法有其优势,但在实施过程中,存在许多弊端:到货率低,未做到专料专用,并增加原料进货价格;经测算,每吨原料增加费用约400元;另外供货时间拖长,缺包、破包、货不对板的情况也较严重。为确保国家计划的严肃性,不少企业只好用地方外汇进口塑料生产,但地方外汇与国家计划每吨差价高达2650元。有些地方的假冒化肥、农药、农膜充斥市场,使农民、生产企业都遭受很大的经济损失。

  二、农用工业“九五"发展规划及设想

  根据上述情况和省人大代表提出的议案的要求,省人民政府决定:要切实抓好扶持发展农用工业的工作。要制定和完善发展农用工业的规划,并纳入国民经济的整体考虑。其基本指导思想是:必须真正把加强农业放在经济工作首位;紧密围绕以增加农民收入,减轻农用工业企业负担和提高劳动生产率为目标,优化配备结构,强化宏观管理,完善发展机制,在政策、资金、物质和技术上扶持农用工业发展。

  (一)化肥工业的发展目标

  “一氮两磷,小厂补足"的化肥工业发展规划。“一氮":即广石化扩建到60万吨尿素,在原52万吨/年的基础上增加8万吨/年,我省负责承贷90%的建设资金,所增产的8万吨尿素归我省分配使用,等于我省兴建一个中型尿素厂;“两磷":第一是湛江化工厂现有年产35万吨普钙的生产能力,另外10万吨/年复合肥装置预计在1996年完成酸和氨的配套,1997年将新增10万吨复合肥的生产能力;第二是充分利用我省云浮硫铁矿的资源优势,筹建一套大型磷复肥的装置,形成24万吨磷铉和17.5万吨复合肥的生产能力,该项目如获国家批准,按正常进度建设期3年6个月,可望在“九五"末期投产。

  (二)农机工业发展目标

  “九五"期间,农田耕作用拖拉机由目前34.3万台发展到36.6万台,工厂化育秧设备由目前15套发展到150套,收获机械由目前378台发展到6000台,农用排灌动力由175.5万千瓦发展到185万千瓦;农副产品加工机械总动力由149.5万千瓦发展到161.1万千瓦,其中粮油加工能力由1300万吨发展到1500万吨,饲料加工能力由500万吨发展到700万吨;其他如水产养殖机械,畜牧养殖机械,农用运输以及适合“三高”农业的农畜产品深加工、保鲜、包装、贮存的机械均有新的发展。

  (三)农药工业发展目标

  首先是自我完善,加快产品更新换代,提高生产率,促使其在短期内上规模。加快丙溴磷农药的中试,力求近期内形成批量生产能力;改造杀虫霜农药生产工艺,开发杀蝉农药生产;加快对除草剂新品种的筛选,针对近年耕地杂草群落发生变化的情况,抓紧丁草胺、草甘磷两种主要有效成份的混配制剂开发。进一步推进一套装置生产多种产品的改革,重点提高现有菊酯类杀虫农药和有机锡杀菌农药生产装置的利用率,根据农时用药所需调节品种生产。其次为配合当前各地城市规划建设改造,我省骨干农药企业在完成搬迁过程中,应相对集中,力求形成一定规模的原药生产基地,小型农药企业则向改造为制剂加工和分装网点方向发展。

  (四)农膜工业的发展目标

  农膜生产发展必须与国民经济发展速度相适应,增长速度保持在10%左右。产量规划达2万吨,农膜品种向多功能、耐老化方面发展,地膜向易回收、降解型方向发展,选择已有一定实力的骨干企业扩大规模上档次,以增强农膜企业的整体实力和抗风险能力。

  三、扶持发展农用工业的政策措施

  (一)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发展农用工业是增强我省农业发展后劲,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不可少的重大措施,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真正把发展农用工业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农用工业分别属于重化、机械、轻纺几个不同的行业,为统筹考虑,省政府将由一位副秘书长负责,协调各方关系,做好发展农用工业“九五"计划和2010年规划的组织实施工作。有关部门要在政策、资金、物质、技术等方面对农用工业给予优先倾斜。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有计划、有组织、有领导地发展农用工业。

  (二)对发展农用工业实施优惠政策

  1.进一步给予化肥、农药生产用电优惠,增加广氮和韶氮尿素、小氮肥、小磷肥、复混肥生产及农药行业的优惠电量。优惠电量原则上一季度结算一次,以适应化肥企业每月实际用电不均衡的情况。优惠电价戴帽供应,各地政府和有关部门不得截留、挪用或增加附加费。同时,将进一步改进农用工业优惠用电的办法,逐步改暗补为明补,防止倒卖支农优惠用电或用于非支农方面。

  2.继续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规定。

  (1)对国家已经执行的对农用工业的减免税政策,如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对若干农业生产资料免征增值税问题的通知》(国财税字[1996]18号),各地政府、财税部门要认真执行,使其有一定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2)积极组织落实财政部《关于财政支持农业技术推广的若干意见》(国财农字[1996]329号)和财政部、农业部、水利部《关于建立粮食自给工程资金的通知》(国财农字[1996]13号)的两个文件精神,将省农技推广经费,支农周转资金列入预算开支笼子,逐年增加投入,并增加省级农机事业费中用于引进、开发、综合试点、培训和技术推广的费用。增加农机周转资金用于农机化重点项目开发和服务体系建设;相应增加粮食自给工程资金中农机化项目的比重。“九五"期间农用工业企业的技改项目资金应予保证,特别是小化肥技改项目要争取列入国家技改规划的笼子。对产品有市场、前景广阔的支农产品,银信部门要优先安排流动资金贷款,如佛山金浪水稻联合收割机制造有限公司生产的珠江一1.5型水稻联合收割机阳江机械厂生产的水稻割脱机等。

  (3)为鼓励农民和专业服务组织购买农机工业产品,各级财政金融部门对适合本地农业发展的重点机具(设施)大型机械的购买和更新给予导向性补贴、贷款或贷款贴息,鼓励和引导农民增加对农机投入。

  (三)多层次、多渠道筹措资金,缓解农用工业企业流动资金困难

  1.省财政从1997年起至“九五”期末每年安排化肥度淡专项资金1500万元,农药度淡专项资金1000万元,实行省直属由省财政委托金融机构贷款,市县属企业由省财政贷给当地财政部门转贷的原则。

  2.省工商银行从1997年起至“九五”期末每年为关键农机生产企业新发放流动资金2500万元。具体项目由省电子机械厅向省工商银行推荐,由省工商银行审定。

  3.省农业银行从1997年起至“九五”期末每年为化肥、农药新安排度淡资金2000万元。具体项目由省化肥公司、重化厅向省农业银行推荐,由省农业银行审定。

  (四)为农用工业排忧解难,为其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条件

  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要帮助指导农用工业企业加强内部管理,深化企业内部改革,努力增产节支,积极开展多种经营,多创效益少亏损。要规范和改善农用工业生产的原材料供给和产品销售渠道,减少中间环节,增大工厂直销到基层农资部门的比例,以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克服企业的资金被流通部门占有的情况。

  1.对农膜生产的原材料供应,计划部门将按照“扶大扶强,保证品量,降低成本"的原则,逐步将计划内农膜生产集中安排到重点企业生产。国家计划内原材料供应可由生产企业自主选择直供或委托省化工公司中转,不搞一刀切。

  2.减少经营农膜的中间环节。省、市、县农资部门均可按供货计划直接到生产厂购买农膜。

  3.加强农业机械安全监理和质量监督管理。

  4.重视农药科研队伍建设。有关部门将规划和组建我省农药开发的专业队伍和基地。

  5.对农膜产品的定价,物价部门将简化程序,及时调控。定价时,一方面给企业留有余地,另一方面制订企业平均单位利润标准,如出现利润超标时,采取建立农膜调节基金的办法或采用记帐方式让企业自行计留调节基金,使企业能稳定地取得合理的盈利。

  6.建立以省为中心,省市县相结合的农药质量监测网络,打击制售伪劣农药行为,有效保护合法厂家的正常生产活动。此项工作将由省农业厅组织实施。


广东省人民政府

一九九六年十月三十日

手机阅读

打印

下载、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