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第15期

1997年05月25日出版

首页 > 政务公开 > 省政府公报 > 1997年 > 第15期
【打印】 【字体:

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再创广东林业新辉煌

省林业厅厅长 梁星权


  自1985年省委、省政府发出“十年绿化广东”的号召后,我省的林业高速发展,于1993年提前两年绿化全省,实现林业历史上的重大突破。对此,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广东“全国荒山造林绿化第一省”的光荣称号。为推动广东林业再上新台阶,省委、省政府于1994年及时作出《关于巩固绿化成果,加快广东林业现代化建设的决定》,提出到本世纪末,要初步建成生态公益林体系和适应社会主义市场需要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基本实现“优化环境,富山富民富行业”的目标。在新的历史阶段,如何在“十年绿化广东”的基础上,有效地组织好广东林业由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转变的“第二次飞跃”,实现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林业发展目标呢?我认为应该从如下五个方面积极培育和建立起广东林业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

  一、加快城市林业发展,改善和优化全省城乡生态环境

  城市林业作为现代林业的一个分支,它是以成片森林为主体,乔、灌、草相结合,与城市建设布局相适应,通过建立多树种、多层次、多色彩和多功能的森林景观和绿化系统,以支撑城市持续发展。随着广东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使城镇人口增加和城市污染加重,造成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建设极不协调,甚至可以说已成为城市持续发展的重要阻力。为了从根本上改善和优化城市生态环境,应将山地、城市和村镇作为一个完整的森林生态体系来建设,在全省基本实现绿化的基础上,当前要突出把发展城市林业放在重要的位置认真抓好,以提高和发展全省的整体绿化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以湛江50万吨木浆厂为龙头,大力推动林纸一体化

  林纸结合是中国林业和造纸工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林纸结合就是木浆造纸企业直接投资兴办自己的原料林基地作为企业的第一车间,这不仅可以使木浆造纸企业有可行的原料基地,而且可以按造纸的需要选择优良树种,进行定向培育,提高林业的经营水平。建国以来,我国林业生产与造纸工业互相脱节,为改变我国木桨造纸工业的落后面貌,国务院决定“九五”期间在湛江兴建一个总投资近90亿元、年产50万吨木浆的生产项,由林业部组织实施。这是迄今我国规模最大的木浆造纸项目。它的建成将大大推进林木定向培育,实行基地化、集约化和规模化经营的进程,意味着粤西地区首先要突破“林业两个根本性转变”,实现现代林业的飞跃,这不但对广东林业的发展,而且对粤西乃至全省经济的发展都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同时,还要积极推动广州造纸厂与林业生产单位与新闻用纸单位合作,兴办原料林基地,并把它作为造纸厂的第一生产车间来经营管理。这不仅能解决广州造纸厂长期以来原料供应不足的问题,而且能满足新闻用纸单位的需求,不失为一条有广东特色的林纸结合的有效途径。

  三、以组建广东省鱼珠企业集团为契机,积极推动林业企业的改革

  广东省鱼珠木材厂是50年代初建立的以生产人造板和粘合剂、木材加工为主的大型国有企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形成拥有30多个分厂、公司,集科、工、贸一体化,具有综合经济实力的企业,但也存在“体制不顺、产权不明、机制不活、效益不高”的问题。为深化林业企业改革,经省政府批准该厂为全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试点单位。我们要抓住机遇,合理调整集团公司产业、产品和组织结构,以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为方针,以发展家具为龙头,“二板”(中纤板、刨花板)为基础,科技为先导,效益为中心,建立“三个机制”为目的,通过改革、改造、改组和加强企业管理,努力把广东省鱼珠林产集团有限公司建成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年销售额超过30亿元的跨行业、跨地区、多元化、外向型的现代企业集团,并最终发展为多产业、多功能的大型跨国企业集团。同时,不断增加企业集团的成员单位,逐步扩大广东省鱼珠企业集团,充分发挥大企业集团的整体优势和“名牌”效益,形成规模经济,走集约化、规模化的发展道路,促进广东林业企业经济的大发展。

  四、以综合开发利用缓坡地为突破口.积极发展“三高”林业.促进山区经济的发展和山区奔小康步伐

  省委、省政府作出的“大力开发25度以下缓坡地”的决策是非常正确的。做好这篇文章,不仅对提高山地产值、促进山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而且也是提高林业经济效益,实现“山区、群众和行业”共同富裕的一个新经济增长点。

  开发缓坡地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应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确立以市场为导向,经济效益为中心,科技为支撑,优化环境和发展经济相结合,实行多项目、多层次、多形式的综合开发,多部门、全社会参与,重点放在“靠山吃山、希望在山"的山区县(市)和乡镇。各级林业部门要继续发挥“一马当先”的作用,抓住机会,通过开发缓坡地来加快林种、树种结构调整的步伐,使林种结构更趋合理,森林生态系统更加稳定,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森林的生态功能和提髙林业经济效益,实现林业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结合,推动山区群众致富奔小康。

  五、拓宽投资渠道,增加资金投入,加快林业产业化进程

  与“绿化南粤大地”的宏伟工程相比,广东省第二次林业建设的特点是实行高投入、高科技和高效益。在全省林业经济还比较脆弱和政府财力还不宽裕的情况下,如何才能增加对林业的资金投入呢?我认为,除继续采取“七个一点”(即国家支持一点,省财政拨一点,银行贷一点,部门扶持一点,市、县财政安排一点,群众自筹一点,乡镇投一点)多层次筹集资金外,还应采取更加优惠的政策、措施,尽快出台《广东省生态公益林公益补偿办法》和《广东省外商投资造林管理办法》,大力吸引社会资金和引进外资,积极拓宽林业资金的新渠道,加大对林业的投资力度,加快林业产业化进程。同时要大力推行以林地、林木资源入股的方式,引进外资兴办人造板加工工业和木浆造纸工业,力争”九五”期间引进外资达20亿美元。

手机阅读

打印

下载、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