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接再厉勇于开拓
为发展广东地方志事业作出新贡献
——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张高丽在全省第二次
地方志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一九九六年九月二十日)
同志们:
今天,全省第二次地方志工作会议开幕了。这是在全省第一次地方志工作会议召开十二年后,省政府召开的全省地方志工作会议。十三年来,我省地方志工作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和各界人士的支持下,在全省地方志工作者的辛勤努力下,取得了丰硕成果,在两个文明建设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在此,我代表省委、省政府向所有关心我省地方志工作的领导、老同志、专家学者、海外侨胞、港澳台同胞,以及直接参与修志的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对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致以崇高的敬意!
下面,就我省地方志工作,提几点意见:
一、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地方志第二次工作会议精神
今年5月4日到7日,国务院召开了中国地方志第二次工作会议。会议期间,李鹏总理在百忙中接见了会议全体代表,合影留念,并讲了话;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李铁映三次到会,两次讲话;中央电视台和中央报刊对会议都作了详细的报道。这些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地方志工作是高度重视的,对地方志工作成绩是充分肯定的。
这是一次承前启后、务实鼓劲、开创未来的会议。这次会议,总结了十几年来地方志工作的经验,规划了今后的蓝图,促进了地方志工作的制度化、法制化,对今后地方志工作的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可以说,这是我国地方志事业新的“里程碑”。
李鹏同志和李铁映同志的讲话,对中国地方志的悠久历史、地位和作用,对今后的地方志工作,都作了精辟的论述和具体指示。我们要认真学习有关文件,深刻领会,迅速落实。特别是李铁映同志在闭幕会上讲的八个问题,对地方志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各级领导更要认真阅读,贯彻执行。
各位代表回去后,要及时将有关文件和这次省会议精神向市委、市政府和单位领导汇报,还要结合本市、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贯彻措施,对中央提出的要求,能落实的要马上落实,暂时做不到的,要做好计划,有步骤地去完成。千万不要汇报了就完事。有关贯彻情况要向省地方史志办公室汇报。
二、加强领导,落实“一纳入、五到位”要求
李铁映同志说:“志书是一种特殊的史书,是'官修'的地情书,也是继往开来,服务当代,垂鉴后世,有独特历史文化学术价值的国情书"。他又说:“修志工作绝不是可有可无的事,而是各级政府的职责,主要是省、市、县三级政府主要领导同志的职责,是两个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志工作难度大,要求高,往往不为人们所理解,所注意,因此特别要强调加强领导。这正如江泽民同志说的:“修志工作是一项不容易引起重视的重要工作。”李铁映同志提出“一纳入、五到位”,“一纳入"即把地方志工作纳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和各级政府的任务之中;“五到位”即领导到位,机构到位,经费到位,队伍到位,条件到位。这些要求既高度概括,又具体实际。从广东实际情况看,离这些要求还有距离。有的地方和单位的领导对地方志工作不够了解,也不够重视;有的地方和单位地方志机构人员少、人员素质不合要求、经费少、条件差,很难开展工作;有的地方和单位出版经费解决不了,书稿出来后几年出不了书;有的部门单位修志工作至今未起步;有的打打停停、半途而废。在这次机构改革中,个别地方把地方志机构撤销了。所有这些,都是不重视地方志工作的表现。按照地方志属性和历史惯例,地方志都是由各级地方政府负责编修,由地方行政长官主持。希望各级政府要真正重视、支持地方志工作,为地方志工作办实事,办好事,给他们提供起码的工作条件,不要把“加强领导"当作一句空话。对一个领导来说,关心和支持地方志事业,是有文化、有知识的表现,是尊重历史、尊重人才的表现。历史上,地方官大多数都关心本地的修志工作,不少人还亲自组织编修志书,自己动笔撰写,成为优良历史传统。这就是李铁映同志说的“官职”、“官责"。我们各级政府领导,要把加强地方志工作作为一种历史的责任,作为自己工作的一部分把它抓好。加强领导,就是要保证地方志工作有必要的人力、财力,使日常工作能顺利开展;业务上要加强指导,以保证质量,加快进度;地方志干部要老、中、青“三结合",领导要德才兼备,有些地方志机构领导不适应的,要及时作适当调整。
三、加强紧迫感,力争在本世纪末完成本届修志任务
据统计,到今年6月,全省已出版省志分志12部,市、县志34部,专业志、地情书、综合年鉴等5000多部,取得了很大成绩。但还有一大批志书没有出版,这个任务还很艰巨。现在,全省志书出版很不平衡,有的志书已经出版了三、四年,而有的志书也许还要三、四年才能出版。当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最主要的还是领导问题和基本工作条件问题。为了尽快完成本届修志任务,我们要统一认识,同心协力,加强骨干力量,把基本条件解决好,创造一个良好的编修环境,这样才能尽快编好本届志书,不搞“马拉松"。现在离2000年只有三年半,时间紧迫,拖延不起。这是一个很艰巨的“硬任务",希望各地做好。
当然,我们讲加快进度,是有前提的,就是要保证志书质量,确保质量第一,不能草率从事。现在有些地方为了赶在“撤县建市"几周年匆匆忙忙出书,质量受影响,这是不可取的。
四、勇于开拓,开创地方志工作的新局面
地方志工作不仅仅是编一部书,它是一项范围广阔、内容丰富、功能多样、效益持久、意义深远的长远事业,我们要继续开拓,把它全面做好。特别是已经出了综合志书的地方和单位,要积极参与本地的各项建设事业,多动脑筋,出点子,当好党委、政府和领导的“参谋”、“顾问”,起“智囊团"的作用,为当地改革开放服务。同时,我们还要为新一届修志作好准备工作,特别是资料准备工作,这是一项很重要的任务。地情研究、出版综合年鉴、文献辑存、地情咨询服务等都是地方志工作,义不容辞。此外,还要研究、宣传如何发挥新志书的作用,体现其价值。“服务当代,惠及后世,功在千秋”,现在首先要研究如何“服务当代"。有好的事例,要及时总结,及时宣传,加以引导。不少新志书在海外和港澳台地区很受欢迎,宣传了家乡的变化和进步,沟通了乡情,这也是新志书的一个重要作用,有别于旧志书。
省地方史志办公室有一个建立地情基础资料信息库的设想。这也是地方志机构的一个用武之地,是一项很有前途、作用很大的工作。希望能与有关单位配合,把这件事情办好。有条件的市、县地方志办公室,可以先搞方志材料的电子检索,建立自身的地情基础资料信息库。
地方志工作是大有可为的。方志工作者要创造条件,拓展视野,主动工作,争取做出更大成绩,发挥更大作用,各级领导应予支持。
五、加强基本建设,保证地方志工作延绵不断
李铁映同志说:“必须保持修志机构、修志队伍的稳定,这就一定要使之制度化、规范化,也就是科学化。最可靠的是要形成制度,制定法规。"机构和队伍问题,是地方志工作至关重要的两大问题。这两个问题不解决,地方志工作就是一句空话。
地方志机构是有行政职能的单位,是各地政府主管地方志事业和开展地方志工作的办事机构,主要负责本地区地方志工作的规划、组织、协调、编纂、审查、出版、研究、宣传、推介、人才培训、服务和建立基础资料信息库,完成党委和政府交办的各项任务,有条件的地方还负责筹建和管理方志馆。
对于地方志机构问题,全国第二次地方志工作会议提出,地方志编委会办公室为当地政府下属的具有行政职能的一级单位。我们的意见是:地级市地方志机构应该保留,单独设置。县(市)级地方志机构最好能保留独立机构;如果确实需要合并的,可合并到县(市)政府办公室内,保留牌子,对内作为办公室领导下的一个机构。不主张与其他单位合并,更不能撤销。对这件事情,要冷静考虑,以高瞻远瞩的眼光看问题,不要草率决定。
目前,广州、梅州、肇庆建立了方志馆。广州市方志馆具有一定规模,梅州市方志馆是华侨損建的。方志信是集编写、收藏、研究、展览、检索、服务于一体的地方志机构,与档案馆博物馆一样,作为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建设基础设施,对发展地方志事业很有意义。市一级有条件的地方,都可以建方志馆,作为一个基地、一个阵地来规划、建设和发展。省也应该建方志馆,中南地区的广西、湖南、湖北、河南等省、区都建立了方志馆,他们能建,我们广东也应该能建。省地方史志办公室近期应抓这件事,做个规划,写个报告,报省委、省政府研究决定。
关于基本建设,还有一个采用现代技术、现代设备、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的问题。地方志工作有大量的资料要整理,要储存,建立基础资料信息库应该采用现代技术手段,使用现代设备。希望各地方政府和单位能关心这项工作,给地方志机构配置电脑,以适应工作需要。这样为领导部门服务、为社会服务都会方便很多。当然,开始要求不必太高,逐步发展,逐步健全。
六、振作精神,奋发工作,以新成绩跨入新世纪
李铁映同志说:“一定要培养一批甘于淡泊、铁心修志的志学专家,造就一支修志队伍。"经过十多年的培养、锻炼,我省已形成了一支具有较高政治思想觉悟、较高业务水平的地方志专业队伍。他们在艰苦条件下,默默耕耘,勇于奉献,克服一个个困难,涌现出一大批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省地方史志办公室要大力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使后来者学有榜样。全省地方志干部要学先进,赶先进,继续保持艰苦奋斗、埋头苦干、淡泊名利、铁心修志的精神,完成各项任务。省地方史志办公室要加强对他们的培养教育,举办学习班、研讨班、书评会,让他们不断深造,不断提高,年年有新进步。学术上确有成就的,要协助他们评聘技术职务。各地各单位的领导要真正关心他们的生活、福利,诸如住房、升职、工资,以及稿费、审稿费、劳务费等,这些看起来是“小事”,都要为他们解决,以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地方志机构其实是一个藏龙卧虎的地方,刻苦干它十多年,成为熟悉地情的专家,这是非常重要的财富。不少地方把地方志机构作为培养干部的一个场所,大胆信任,大胆使用,委以重任。这是一种有远见的做法。方志界有“修志不得志”的说法,领导要创造条件,让修志者得志,大显身手,芳名广传。有这么一大批有真才实学的人才不利用,不依靠,这是浪费人才、轻视知识的表现。
这次会议后,省和各地都应制定“九五”规划。做规划的时候,要实事求是,要考虑到本地的实际和特点、需要和可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地方志工作的潜力,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同志们,还有三年半时间,我们就要跨入21世纪。三年半时间,对每一项工作都是至关重要的,地方志工作也不例外。地方志事业天地广阔,大有作为,前途光明。让我们紧密团结,同心同德,在省委、省政府领导下,为广东地方志事业再创辉煌。
手机阅读
下载、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