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转省农办、农业厅关于全面实施“沃土计划”的意见的通知
粤府[1996]23号
各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省府直属有关单位:
农业部提出了在全国范围组织实施“沃土计划"。我省人多地少,人口增加,耕地减少,耕地资源承载力越来越重。土壤是最基本的农业生产资料,稻谷产量七至八成来自地力,地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产量的高低。因此,实施“沃土计划”对我省有更为重要的意义。目前,我省有过半耕地的地力在下降,而地力下降后难以在短期内恢复,正严重威胁着农业生产。对这一严峻形势,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必须有深刻认识,自觉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摆上议事日程,花大力气,舍得投入,发动群众,克服困难,切实抓好“沃土计划"的实施工作。要根据农业部和省的要求,因地制宜作出具体规划,结合粮食创高产活动抓好示范样板,多方筹集地力建设资金。
现将省农办、农业厅提出的《关于全面实施“沃土计划”的意见》批转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实施情况请直接报省农业厅。
广东省人民政府
一九九六年三月二十日
关于全面实施“沃土计划”的意见
省人民政府:
为保证到本世纪末我省耕地地力产量实现提高一个等级的目标,根据农业部“沃土计划”要求,结合我省实际,特提出我省实施“沃土计划”的意见。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增加投入
近年来,我省农业短期行为较多,忽视地力的提高已达到严重的地步,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迅速扭转。
(一)土、肥是提高农作物产量的十分重要的因素,改良土壤,提高地力是确保我省农业稳定高产的一项长期的重大战略措施。各级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和分管农业的领导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把此项工作摆上议事日程,要因地制宜地做好改良土壤提高地力的规划和实施工作,并将其列入政绩考核内容。
(二)各级政府的领导要象抓造林绿化一样,亲自抓改良土壤、提高地力的样板,带动群众自觉培肥地力。各地要于每年底前将样板的建设情况书面向上一级政府报告。
(三)增加地力建设的资金投入,各地每年要拿出一定资金用作绿肥种子经营、繁育。要多渠道筹集资金投入地力建设,保证地力建设的资金来源。
二、培肥地力的目标、途径和措施
农业部“沃土计划”提出,每亩耕地每年施用有机肥2000公斤,有机肥的施用量每年递增5%,到本世纪末地力产量要提高一个等级。这是符合我省实际的,也是我们改良土壤,培肥地力的目标。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和措施是:
(一)大力发展绿肥。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积极发展专用绿肥。1996年冬全省专用绿肥要达到150万亩,以后连续几年,每年递增50万亩以上。至“九五”期末,全省冬季专用绿肥要突破400万亩,约占晚稻面积的20%。粤北地区以发展紫云英为主,适当发展罗卜菁,部分可搞三花混播;粤中主要发展紫云英,开展紫云英的综合利用(如作菜上市、作禽畜饲料、作鱼塘饲料);西南部、沿海及冬季水源不足的地方,主要发展抗旱力强的苕子。省计委会同省农业厅每年春将当年冬种绿肥的面积分解下达到各市。各级种子部门按省下达的绿肥面积及时做好绿肥种子的订购,要确保质量。要将冬绿肥当作一造来抓,特别贫瘠的土地应实行封田育肥。
根据市场需求,扩展种植兼用绿肥。每亩有500公斤以上的鲜茎叶还田的农作物列为兼用绿肥。1996年种800万亩,占稻田面积四成,以后每年增加50万亩以上。至“九五"期末,我省兼用绿肥要达到1000万亩以上,约占稻田面积的五成。鼓励发展冬季农业,特别要发展既能增加经济收入,又有相当部分茎叶还田的作物。
(二)狠抓稻秆还田。1996年早造稻秆还田1200万亩,晚造稻秆还田200万亩,随后几年每年增加50万亩以上,“九五"期末,要有八成以上的面积实行稻秆回田或秸秆过腹还田,其中早造要达1700万亩(包括利用稻草盖秋番薯),晚造400万亩。各地要大力推广手拖驱动滚扎耙等适用机械,以保证既能做到稻秆还田,又不误农时季节。要采取有效措施严禁在田间或田边焚烧稻秆。
(三)鼓励农民多积农家肥、采集野生绿肥。应继续提倡积集和施用家栏肥。对野生绿肥丰富的山区,应鼓励当地农民多采集野生绿肥。
(四)充分利用河塘泥培肥农田。各地应利用我省塘泥丰富的优势,在干塘时抓紧将塘泥送到附近农田。沙田地区负海平面地区的喷泥抬田是增肥改土的有效措施,应继续大力推广和扶持;其他地区也应结合河涌清淤把河泥入田,以增厚耕作层,提高地力。
(五)组织城肥下乡。要充分利用城镇人粪尿。城市环卫部门要研究垃圾的处理和分选方法,在保证不污染环境的条件下,将可作肥部分提供给农民用作园地肥料,以缓解旱园作物同水稻争有机肥的矛盾。
(六)支持有机肥商品化。我省大中型猪、鸡等禽畜场不少,这些禽畜粪多数未得以合理利用,相当部分被浪费掉,有的还污染环境。要把这些粪肥通过加工商品化,既可充分利用有机肥源,又可减少环境污染,是改良土壤,提高地力的好办法。各级政府要支持开办有机复合肥加工厂。省准备建一间年产万吨以上的有机复合肥厂,以摸索经验,作出榜样。
(七)因地制宜、适当轮作。合理改变耕作制度,适当进行轮作,能改善土壤环境,活化土壤有益菌群和养分,培肥土壤,提高农作物产量。各级农业和土肥研究部门应帮助指导各地进行多种作物轮作的示范和推广工作。同时加强坡耕地的水土保持和培肥工作,防治坡耕地水土流失,实行保持水土的新耕作制,以增强坡耕地的地力。
(八)开展改良土壤、提高地力的宣传活动。新闻媒介要利用各种渠道多宣传报道,各级农业部门要形式多样地向广大干部农民宣传地力建设的重要性,要使全省农民都知道我省人口多、人平耕地面积少、地力下降的情况,自觉改良土壤,提高地力。乡规民约中要有农民有用地的权利和养地的义务的内容。
(九)搞好部门协作。保持和培肥地力是利国利民的大事,各级政府必须精心组织,充分发挥计划、科技、财政、林业、农业、国土、环保、环卫等部门的作用;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将各项措施真正落到实处。
(十)每年组织一次培肥地力工作检查,检查自下而上分级进行。对成绩突出的给予表扬,对工作不落实不负责任的给予通报批评。
以上意见如无不妥,请批转各地执行。
广东省人民政府农业办公室
广东省农业厅
一九九六年一月三日
手机阅读
下载、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