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机遇发挥优势
推动丰顺经济再上新台阶
丰顺县县长 陈绍雄
丰顺县地处梅州市南端,毗邻潮汕,靠近沿海。改革开放以来,丰顺县的经济和社会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1995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比1990年增长1.18倍,工农业总产值增长1.4倍,财政收入增长3.2倍,农村人均纯收入增长3.6倍,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增长20.4倍;交通、通信、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方兴未艾,投资环境日臻完善;经省政府批准设立的丰顺县经济开发试验区的建设已初具规模,丰顺温泉省级旅游度假区的建设态势良好;精神文明建设、科技、教育、文化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九五”时期,我们要以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针,以省第十次山区工作会议精神为动力,把握新机遇,拓宽新思路,围绕“1997年消除贫困、2000年实现小康”这一奋斗目标,紧紧抓住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这两个根本性转变,抓好农业、基础设施、科技教育这三个基础;落实好工作中的各项措施,做到定任务、定人员、定责任、定奖罚;实现开发性农业、工业总量、第三产业、招商引资、财政收入这五项主要经济工作有新突破,力促全县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主要应抓好如下几项工作:
(一)稳粮食、扩“三高”、帮民富,全面发展农村经济
首先,抓好粮食生产,确保粮食稳产、高产。落实粮食生产责任制,查丢荒,抓复耕,保面积,推良种、抓抛秧;抓好农资供应,搞好农田水利建设,落实抗灾夺丰收措施,确保粮食总产达到17.3万吨。其次,扩大“三高”农业面积,提高质量和效益,增加农民收入。①抓基地上规模,在巩固现有10万亩绿竹的基础上,至2000年,建成10万亩龙眼、10万亩青榄、5万亩茶叶、5万亩蔬菜、3万亩水产等六大农业商品生产基地;②抓农户办庄园,到“九五"期末,力争50%多的农户办起3亩以上的小庄园,发展一大批年收入超万元的先富农户;③抓科枝上质量,大力引进良种和新的栽培技术,提高产品的质量与档次;④抓市场促销售,建立农副产品专业市场,组织好推销队伍,推进农产品进入大流通、大市场;⑤抓加工增效益,加快乡镇企业发展。充分利用县“三水"(矿泉水、温泉水、小水电)资源和农副产品,发展小水电和资源型加工企业,推进乡镇企业经营机制的转变和产业、产品结构的调整,提高企业素质、产品质量和管理水平。
(二)转机制、增总量、要效益,发展壮大地方工业
在大力发展多种所有制形式企业的同时,对国有、集体企业着重抓好三方面的工作:一是深化改革求发展。加大企业改革力度,组建和发展电力、汽:配、冶金、纺织、五金、食品等六大企业集团,发展规模经济;对长期亏损、无前途的企业,采取“兼、让、租、卖”等多种形式进行转制,放开搞活。二是促进工业上规模。对产品有市场、效益高的汽车配件厂进行重点投资,扩大生产规模,同时加速水泥厂的建设进度;搞好工业新区的建设与配套工作,为加快工业发展创造条件,推进整体工业增总量、上规模、快发展。三是加强管理增效益。强化企业节能降耗,加强对企业内部资金、人员等的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三)抓重点、改难点、选优势,搞好基础设施建设
集中力量抓好重点工程建设,着力攻克资金紧缺这一难关,营造加速经济发展的“硬环境”。重点抓紧装机容量为2.4万千瓦的八乡第三级水电站、220千伏变电站等重点工程项目的开工,加快县城内岭改河防洪排涝工程、自来水工程、国省道丰顺路段改造、县乡重点路桥项目的建设,继续抓好5万千瓦火力发电站、21层邮电综合大楼等的续建工作,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改善投资环境,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四)推良法、重“普九”、育人才,大力发展科技教育事业
加大对科技教育的投入,加强科研、引进、培训、网络、队伍建设等工作。抓好先进技术的应用推广和开发利用,重点抓好利用嫁接技术优化老果树、老茶树工作,提高产品质量与经济效益;推广利用温泉水发展养鳗鱼、白鳍、甲鱼的技术,发挥资源优势,提高科技贡献率。坚持一手抓普及、一手抓提高,在确保今年实现“普九”教育的基础上,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培养更多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实用型人才,提高人民文化素质,增强群众自我致富能力。
此外,要充分发挥地缘和人缘优势,搞活商贸和旅游业,推动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同时,要进一步做好招商引资工作。
手机阅读
下载、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