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把化州建设成为发达中等城市
化州市市长 陈亚春
化州位于广东省西部,与广西交界,交通方便,河(唇)茂(名)铁路穿越境布与三茂铁路沟通,设有客、货运站4个,国道207线横贯境内,是广州经粤西进入海南、广西等地的重要通道。化州地处南亚热带,土地肥沃,盛产稻谷、糖蔗、蚕茧、花生、北运菜、橡胶、茶叶、水果、中药材、黄烟等。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钛、铁、铅、锌、铜、高岭土、钾长石、白石、花岗岩等,其中钛矿储量为广东之冠,白色石灰石纯白度大于90%,为国内所罕见。这些,都为化州经济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三年来,全市经济出现快速增长的好势头。1994年工业总产值达40.9亿元,比1978年增长39倍。“三高”农业蓬勃发展。粮食生产被列为广东省粮食基地市,北运蔬菜为全国最大的县级基地,蚕桑面积、产品、厂丝出口创汇名列全省第一。1994年农林牧渔总产值、水果总产量、糖料总产量分别居全国县级第23位、45位和47位,农业总产值达15.4亿元,比1978年增长2.3倍。
城市面积不断扩大,交通、市政设施日臻完善。市区总面积已达58.6平方公里。鉴江经济开发试验区、下郭、北岸、下街地、十一万等新区建设快速推进;梅化、南化、茂化工业走廊迅速拓展;乡镇电话实现程控化,生产生活用电充裕。新建的北京大桥、下郭大桥、民主大桥、化州大桥复桥、橘城大道、站前路、沿江路已建成通车,茂化一级公路、市区4条环市路建设步伐加快,一个中等城市的格局已展示在人们眼前。
1994年7月,国务院批准化州设市,标志着化州跨入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我们将抓住设市这个新机遇,励精图治,团结拼搏,开拓进取,努力实施“工业立市、农业稳市、商业活市、科技兴市、基础设施建设领先”的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加速经济发展步伐,全面推进社会进步,用5到10年时间,把化州建设成为发达中等城市,即到2000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09亿元,工农业总产值达19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小康水平。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将采取如下措施:
一、大力开发高新技术,发展骨干企业,营造大工业
充分发挥资源和基础优势,积极引进资金和高新技术,上大项目、高科技项目。抓好建材、橘红、变压器、丝绸、石料、轧钢、药品、电子、羽绒、重质碳酸钙等产品深度开发,扩大产品系列。近期着重抓好超细粉末、30万吨乙烯后备项目和150万吨水泥项目落实,并借助高新技术引进电子、精细化工、精密仪器、新型建筑新材料的技术,开发高科技产品。通过企业改革、改组、技术改造,调整产品结构,发展骨干企业和龙头产品,造就一批产值超亿元、税利超千万元的大企业,带动和辐射地方工业的大发展。乡镇工业继续按照“一镇一品”的思路,利用各种优势和资源,搞好一个或几个产品的深度开发,加快南化、梅化、茂化工业走廊建设速度,加速营造各镇工业小区,筑巢引凤。加强企业的内部管理,深化改革,尽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努力提高资金、设备、人才利用率,降低成本,提高质量。积极发展企业集团,形成群体优势,增创拳头产品,提高市场占有率,促进化州工业向高科技、大规模的方向发展。
二、抓好粮食生产,发展果、菜、桑、蔗、竹,推进“三高”农业进程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要树立大农业、大基地观念。在稳定粮食的基础上,依靠科技,面向市场,全面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首先,必须下大力气抓好粮食生产,切实办好粮食基地。管好农田保护区,保证粮食播种面积,大力推广杂优稻和优质谷品种,良种栽植要达98%以上,实行科学管理,努力提高单产,保证总产超过45万吨。其次,要依托我市优越的地理条件,发展果、菜、桑、蔗、竹。深度开发山地资源,发展以优质龙眼为主的水果生产基地,在抓好已有的15个万亩连片果园和127个千亩连片果园的基础上,加快发展,3年内水果种植面积要发展到120万亩,实现全市人均一亩果;北运菜种植要发展到30万亩,总产达30万吨,积极发展出口菜生产,增加品种,提高质量,使之成为全国的“菜篮子"基地,继续扩大蚕桑种植面积,3年内桑园面积达8万亩,总产超过1万吨:加快糖蔗、竹子生产的发展,尤其是笋竹生产。抓好山地养鸡、瘦肉猪、淡水鱼和珍稀动物等养殖业的发展,使之与种植业有机结合起来,实行立体规模经营。再次,要增加对农业的投入,高标准搞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办好种苗生产基地,抓好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为“三高”农业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三、加速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积极引进外资,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
在发展北运菜、羽绒、中药材、粮食、钢材、重质碳酸钙等专业市场的同时,加快市场硬件建设,尽快建成河西、河东、下郭、京介以及平定、合江等镇商贸中心,规范市场秩序,把化州建设成为粤西北运菜、粮食、建材批发中心。同时,发挥我市地域优势,积极拓展国际贸易、边境贸易,发展期货市场,到2000年,全市进出口贸易总额要达到6.5亿元;进一步完善消费品市场、生产资料市场、房地产市场、科技市场、人才市场,努力为经济建设服务。
要抓住当前有利时机,扩大开放,改善投资环境,大力引进外资,加速外向型经济的发展。要加快鉴江经济开发试验区的建设进程,作为我市一个对外开放的窗口,鼓励外商向基础设施、基础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等领域投资。加速建设化南经济发达区,辐射带动全市经济的大发展。
四、高标准规划,加快建设,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按照中等城市的要求,坚持高标准规划,搞好全市的交通、电力、通讯基础设施建设。市区继续抓好4条环市路和鉴江东堤、西堤、北堤沿江路建设;抓好化州二级火车站扩建,以鉴江经济开发试验区为龙头,加速下郭、北岸、河东、十一万、新路口、银威花园新区的建设,加快市行政中心新址、北岸文化区、塘岗岭工业区、京介高科技开发区的建设;完善下郭游乐园、北岸体育中心、东湖公园、狮山公园、10万吨自来水厂等城市配套工程。
加快茂化一级公路的建设步伐,继续用3年时间,在抓好乡村公路改造上等级的同时,积极筹措资金,抓好化州到长岐和化州到杨梅接广湛公路的一级路建设,梅石线、化合线、国道207线的一级公路改造,使化州形成以铁路为骨干,公路为网络的发达交通网。抓好程控电话和移动电话扩容,兴建河东市话中心,加快南盛50万伏和市区河西22万伏、文楼等5个11万伏输变电站建设步伐,创一流的投资硬环境。
与此同时,要大力加强教育、文化、科技和社会治安等精神文明建设。建立鉴江经济技术开发试验区科技开发区,加速科技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变,使我市经济建设由物质型投入转向科技型投入。办好普通教育、成人教育,发展中高等教育,努力提高全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增强民主和法制意识,倡导文明礼貌新风尚,为经济建设创造优良环境。
手机阅读
下载、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