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资源发挥优势 再创南雄经济发展新局面
南雄县县长 丘隆基
改革开放以来,南雄县利用本地土地富含磷钾,是全球少有的典型紫色土壤,适合种植黄烟这一得天独厚的条件,大力发展黄烟生产,并在原小型烟丝厂的基础上建立起现代化的卷烟工业,带动相关工业的迅速发展,很快便以“南雄一片烟”的崭新形象进入全省山区县的先进行列。但成功的背后隐藏着忧患,我们清醒地意识到,单一的经济支柱支撑起的大厦是不牢固的,而且烟草业的潜力有限。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怎样加速我县经济的发展?经过调查论证,我们确立了立足资源,发展立体产业优势,以资源促加工,以加工促资源,辅之以市场建设和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促进一、二、三产业的协调发展,推动我县经济总体水平再上新台阶的发展思路。在具体操作上,重点在下面四个方面下功夫。
一、培育资源与发展第二产业相结合,以资源优势促进加工工业的稳步发展
南雄地理特点为“两山夹一盆”,南北两山夹着东西走向的狭长盆地,山地占全县总面积2316平方公里的70%以上,具备培育山地资源的优越条件,但原有益地方特色的资源大多零星、分散、难成“气候"。为优化资源,我们按照相对集中,连片开发的原则,提出了建立以白果为龙头,具地方特色的“五大资源基地”的方案:一是发展白果基地10万亩;二是高标准建立毛竹基地30万亩;三是建立松香基地50万亩;四是建立油桐基地5万亩;五是建立药果基地15万亩。目前,“五大基地"初具规模,已形成白果5万亩,毛竹15万亩,松香15万亩,油桐1万亩,果药11万亩的种植抚育规模。另外,为推动整个林业的发展,形成资源优势,我们还兴办了138个股份制林场,建立林木材基地60万亩。
我们培育资源的目的旨在以资源促加工工业,以加工工业促资源的稳定发展,形成立体的产业优势投入市场经济大潮。在未来的5年内,我们要建立起平均产值超亿元的五条经济支柱,即:白果生产,加工年产值达2.5亿元;竹木生产,加工年产值达1.5亿元;松香生产,加工年产值超亿元;油桐生产,加工年产值7500万元;药果生产,加工年产值超亿元。近年来,我县乡镇企业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速度,去年乡镇企业产值达11・84亿元,已占全县工业产值的半壁河山。
二、发展“三高”农业与“菜篮子”、“米袋子”工程建设相结合,促进农产品技术含量和商品率的提高
“三高”农业,高产、高质是手段,高效益是目的。要实现髙产、高质,必须依靠科技,提高农产品的技术含量;要实现高效益,则必须提高农产品的商品率。为此,我们在保证黄烟种植这一传统支柱的前提下,抓住省政府着手建立珠江三角洲经济区这一难得的机遇,主动接受中心城市和珠江三角洲的经济辐射,积极参与大都市和大经济区的“米袋子、菜篮子”工程建设。通过周密计划和精心组织,一个以“米袋子、菜篮子”工程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大种大养热潮,正在如火如荼地兴起。“三高"农业初显头角。
在“米袋子”工程建设上,经过努力争取,被定为全国500个商品粮生产基地县之一。我们以“公司+基地+农户”“三点连一线”的模式进行经营的。“三点”即是公司、基地、农户;“一线”即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产供销,农工贸,产前、产中、产后一体化的新农业服务体系的建立。经过探索,我县以乡镇、管理区或自然村为单位,实行统一规划,连片开发共10万亩优质稻的生产规模,初步形成以“金友公司”为龙头,以优质米生产基地为主导,吸纳千家万户参与的新型农业体系。
为把“菜篮子”工程建设抓紧、抓好、抓落实,我们十分重视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运作体系,在组织形式上,按照贸工农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和企业化、集约化的要求,组建了南雄县菜篮子工程实业总公司,下设投资、规划、水产开发、种苗技术服务、饲料供应、购销、保险服务、果菜开发等八个子公司,全面开展“菜篮子”工程建设产前、产中、产后的社会化全程服务。在整个工程的具体运作中,我们注意做到五个坚持:一是坚持突出重点,以点带面。首先我们动员条件具备的战线建立一批示范作用的农业综合开发区。其次以专业种养大户为主,带动千家万户种养业的深入开展。二是坚持立体种养,减少单一种养的市场风险。我们在扶持专业大户时,鼓励大户承包山塘水库,实行水边养猪,水面养鸭、水中养鱼,山腰种果养禽,综合经营,盈亏互补,创最佳效益。三是坚持科学养猪,努力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四是坚持以广州市市场为主,努力拓展新市场,以顺畅的流通促进饲养业的发展。在县乡两个层次购销公司的组织带动下,全县发展了“菜篮子"工程流通大户173户,1100多人,销售市场由广州市辐射到珠江三角洲的一些市、县、以及珠海、深圳、汕头等地。五是坚持以传统的饲养猪、鸭、鱼为主,大力发展瓜果、根茎类蔬菜的种植和珍稀动物的饲养。
三、开发旅游资源与发展第三产业相结合,发掘特殊的文化蕴涵,促进外引内联的不断深入
南雄的旅游资源较丰富,珠巩古巷、梅关古道、三影古塔、恐龙古生物化石等久负盛名。其中珠机古巷,若从唐朝名相张九龄开通梅关古驿道开始繁盛算起,到现在已有一千多年历史了,其文化蕴涵之丰富多采则可想而知,并且珠机古巷是珠江三角洲民族的发祥地,遍布海内外的珠机巷人南迁后裔达数千万之众,确实是珠机一脉,根深叶茂,源远流长,很有开发利用的价值。为此,我们计划将珠巩古巷修复建设成为有丰富民俗人文历史内涵的世界性旅游胜地,形成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带动包括商贸、交通运输、饮食服务、文化娱乐、旅游产品加工及销售在内的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促进我县外引内联的不断深入。目前,珠机古巷修复建设工程总体规划设计已经完成。计划用两年时间分三期完成,总投资1.8亿元,占地60平方公里。
在吸引外资方面,特别是吸引珠玑巷人南迁后裔的资金上,我们改变了过去那种无偿支援家乡建设的传统习惯,树立起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互惠互利的观念。主要是通过改善投资环境,提供良好的服务来吸引后裔们回南雄投资置业,并通过他们起桥梁作用,开拓海内外市场,将我县的资源优势,迅速转化为外贸主导型产业优势,加速我县经济的建设和发展。
四、各业发展与市场建设和培育相结合,以承南启北的地缘优势促使南雄经济实现新的腾飞
我县地处粤、赣、湘交汇点,具有商品集散地的位置优势,历史上也曾因此繁盛一时。自改革开放以来,历届政府都十分重视市场的建设,省际贸易历来较为活跃,为市场经济的发育提供了一个不小的舞台。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我县各业生产要素市场的发育,不能适应日益发展的要求。为此,在市场培育和建设上还必须下番功夫。
近期内,我们准备重点开发建设的市场,包括(1)以联销、代销各地产品为主要形式的卷烟、布匹、家电等专业批发市场,逐步形成较大规模的中转市场;(2)以推销本县土特产为主的香菇、木耳、冬笋、茶叶等的专业批零市场,促进我县土特产商品化生产;(3)设立以畜牧、三鸟、水产品为主的专业批零市场,促进我县“菜篮子”工程建设(4)设立以各类水果为主的批零市场,解决好果农卖果难的问题;(5)抓好国道323线和省道1950线南雄地段沿线各镇的市场建设,形成以县城为中心,“两线"为纽带,优势互补、传输迅捷的市场网络。力图通过建立起符合本地实际、布局合理、吞吐量大,辐射能力强、功能齐全的市场体系,形成大市场、大流通、大商贸的格局,促进我县各业的稳定、协调发展。
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我们坚信具有光荣历史传统的南雄人民,在经济建设中也将群策群力,图强奋发,朝着自己的奋斗目标前进,南雄经济的双翅将愈长愈丰,腾飞的年代指日可待。
手机阅读
下载、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