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第23期

1995年08月15日出版

首页 > 政务公开 > 省政府公报 > 1995年 > 第23期
【打印】 【字体:

扎实工作 加速发展源城经济

河源市源城区区长 傅振兴


  源城区是河源市辖县级行政区,市政府所在地。地处广东省东北部,自然资源丰富,交通便利。总面积364.8平方公里,总人口19万。

  改革开放以来,源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迅速发展。1994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工农业总产值分别比上年增长17%和25.8%。今年是全面完成“八五”计划的最后一年,也是为进入“九五”计划作好必要准备的一年。搞好这一年的工作,对承前启后至关重要。如何发挥城区的地缘优势,加快经济发展的步伐呢?我们的基本工作方针是: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围绕提高经济的质量、效益和实力,致力深化企业改革,拓展外引内联,优化经济结构,加强企业管理,加大开发力度,推动“五轮”(国有、二轻、乡镇、外资、个体私营及混合所有制)工业、“三高”农业和乡镇企业的快速发展,促进第三产业向大市场、大流动、大服务迈进。我们的目标是:全区国民生产总值实现4.3亿元,国民收入3.5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29.9%和25%$工农业总产值(90年不变价)3.5亿元,增长26.2%,农村人均年纯收入2000元,增加399元。

  围绕上述的工作方针和目标,我们将努力抓好以下四个方面工作。

  一、继续深化改革,增强我区经济活力

  深化改革是解决我区经济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增强我区经济活力的根本途径,也是我区经济工作的一项艰巨任务。今年要重点推进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的企业改革。要从清产核资、明晰产权入手,实行改革、调整、重组三管齐下,着重抓两头:一头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力争今年完成企业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工作;另一头是帮助亏损企业卸掉包袱,寻找出路。同时,要加快进行以养老、失业和工伤保险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体制改革,并在行政事业单位实行养老保险制度,扩大社会保险履盖面;抓好住房公积金制度的落实,加快解困房、微利房建设;进一步完善财税管理体制,认真研究处理好新税制运行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同时,配套人才、技术、金融、劳务、旅游、文化、房地产等市场的建设,建立和逐步完善社会化服务网络和保障体系,促进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二、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构建全区经济新格局

  搞好产业结构的调整,进一步确立在国民经济中农业的基础地位和工业的主导地位。按照“五轮并转”策略,拓宽办工业的思路,走出局限于利用现有资源、银行贷款和“官办”的思维方式,多渠道、多形式、多主体办工业,大力鼓励非国有工业的发展。在抓现有企业的稳定生产和改组改造的同时,按照起点高、选项准、建设快、制度新的要求,努力发展一批新项目。集中力量打歼灭战,保证在建项目的尽快投产,重点要加快彩印厂的建设。園绕建设市区工业走廊,形成优势行业、骨干企业的要求,创造条件上一些对改变我区工业结构、促进我区工业发展起骨干、决定性作用的“造血型"新项目,特别是要配合奥天科贸城的建设,对河东片工业建设及早作出规划。继续增加投入,在稳定抓好传统农业的同时,着力发展“三高”农业和乡镇企业,当前要重点抓紧第一期投资5000万元的鸿达(埔前)农业综合开发基地的建设,使之成为全区“三高"农业的示范区和龙头。注意把发展乡镇企业与发展“三高”农业和小城镇建设结合起来,加快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城市化进程。以房产为龙头,大力推进第三产业发展。

  三、争创新优势,大力拓展外向型经济

  如何在激烈竞争中发展我区的外引内联,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为此,必须抓住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发展战略的实施和市区“双龙效应”加快形成的有利时机,进一步下功夫改善投资环境,努力增创我区的新优势。一是要抓好我区工业小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综合服务水平和办事效率,营造条件更加优越的小环境;二是要做好老城改造这篇文章,以新的人文景观吸引外商投资。要切实加强对外宣传,抓好各种专项招商活动,扩大招商面。努力拓宽利用外资领域和提髙招商引资层次,争取吸引国际大财团、大公司到我区投资,投向高科技产业、工业改造和农业开发等项目。同时,要充分利用京九铁路、广梅汕铁路过境的条件,加强与沿线地区的沟通和联系;广泛地开展与华东、华北地区的经济合作和交流,重点要寻找那些有实力的部属企业、军转民企业和个体、私营大集团、大股东到我区兴办实业。

  四、完善基础设施,促进经济发展

  基础设施建设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我们要从区情出发,扎扎实实地抓好以城市化为重点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一是以超前的意识,加快老城改造步伐。围绕把我区建设成为现代化商住中心的目标,按照现代化城市建设的要求,对不符合老城发展总体规划的建筑物,要在严格控制的基础上,有计划地做好搬迁和改造。二是着重搞好龙苑商住区、公园市场小区、钓鱼台山庄、宝源山庄、市火车站源城商业城、埔前火车站开发区等基础工程完善和项目的引进。三是实行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多渠道增加资金投入,推动全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同时,继续抓好市容卫生的综合整治,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和环卫工作,按照美化、净化、绿化的标准,建设一个崭新的富有吸引力的新城区。

手机阅读

打印

下载、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