务实、勤政,努力建设英德新市
英德市市长谭强炎
英德以盛产英石得名英洲,从汉高帝(公元前206年)始设县制,至今已经有2200年历史。
1994年1月12日,国务院批准英德撤县设市。这是英德人民盼望已久的大事。它标志着英德从此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我们必须抓住这一契机,勇于开拓,奋发进取,振兴英德经济。
英德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地理位置优越,处于珠江三角洲和粤北山区的接合点;矿产资源十分丰富,素有“南天第一福地"之称。投资环境十分理想。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谈话发表后,英德人民进一步解放思想,把握时机,真抓实干,全市工业形成了五大支柱。一是以水泥为龙头的建材工业,20间水泥厂年生产优质水泥200多万吨,大理石、花岗石板材荣获“部优"殊称,远销10多个国家和地区;二是以水电为主的能源工业(全市拥有25万千瓦水力发电资源);三是以矿产为原料的冶炼化工工业;四是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体的加工工业;五是外向型轻纺服装加工工业。农业为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打下了坚实的发展基础,现已建立起糖、油、粮、桑、菜、林、果、茶、笋、木薯等十大商品生产基地,农业商品率已达到76%,其中英德红绿茶名扬海内外,是上乘的致宾佳品。社会各项事业同步发展;城镇面貌日新月异;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教育、卫生、文化、体育设施先进,功能齐全。
1993年,全市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92年增长13.5%,市属工农业总产值增长10%,其中农业产值增长5.3%,工业产值增长19%;财政收入增长35.2%;城乡储蓄余额增长38.2%;实际利用外资增长2.5倍;职工年均工资收入增长22%;农民年均纯收入增长12.7%。目前,全市政治稳定,社会安定,经济发展,人民安居乐业,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蒸蒸日上的景象。
英德设市,为英德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机遇。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认真贯彻中央提出的“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指导方针,务实、勤政,努力做好各项工作,建设英德新市。
一、突出重点,扎实抓好市政建设和交通、能源、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
市政建设方面,按照中等城市的要求,认真做好城市总体规划。一方面加快大站东岸、城北两个规划区的建设;加快云山水厂第二期工程、海关大楼、英城希望小学(六小)的建设;加快英洲大道和小区开发,英城、大站移民规划区开发。另一方面,争取在1至3年,内建成英城青少年文化宫、英城体,育馆、人民公园。交通建设方面,两年内将市内省道全部改造完毕,并做好英德第二大桥、东岸咀货运码头项目的前期工作和施工工作;完成市口岸铁路专用线的建设:改造、兴建一批乡村公路,形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通讯建设方面,在两年内实现全市31个镇电话程控化;市区程控电话增容至2万门。能源建设方面,在重点抓好白石窑水电站工程建设的同时,完成燃油电厂第二期工程和火力发电站前期工作,并做好锦潭水库电站、大镇狮子口电站、双鱼潭水库电站的前期准备工作,争取工程早日动工;加快南山110千伏变电站、九龙35千伏变电站工程进展,力争在今年内投入使用。
二、推进市属工业企业经营机制的改革,把企业真正推向市场
我市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加大企业经营机制改革的力度,引导企业树立市场观念,将企业推向市场,落实企业自主权,推进企业内部劳动、人事、分配等各项制度的改革,探索调整企业结构,推进国有民营、股份制和中朴合作的经营机制。当前,首先妾抓好企业产权制度的改革.明晰产权关系,实行股份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对一些老小企业实行租赁、承包经营和出售、转让、租赁相结合的办法进行改革,或实行股份合作制。
三、以市场为导向,发展水泥工业为主体的第二产业,走工业兴市之路
在继续抓好现有企业管理的同瞄准市场,合理调整生产结构、投资结构,推动产品升级换代,创建“亿元企业"。主要抓好三件事:一是发展以水泥为主体的建材工业,全市水泥年生产能力明年要达到250万吨,在3年内要达到500万吨以上。二是发展矿产业,争取在1至2年内,全市矿产量超过200万吨,3至5年内达到500万吨以上,并加强矿产品深加工和化工工业,大力兴办重质、轻质、活性碳酸钙厂和选矿厂,逐步形成矿产加工、化工产业群体。三是加快发展林产品加工业,充分利用我市丰富的林业资源;同时,做到国营、集体、个体、外资4个轮子一齐转,发挥各自的优势和积极性,加快经济发展速度。
四、大力推行农村股份合作制,发展“三高”农业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股份合作制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形式。我市农村股份合作发展的重点和方向是以种养业、加工业、建立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我们要积极引导农民树立商品农业和市场经济的意识,扶持农民走上合作经营的轨道。我市是国家红绿茶生产、出口基地,工程林基地,火炬松种子基地,粮食基地,优质米基地及广东省新兴的蚕桑基地。今后我们将试行股份合作的模式,采用集体以土地、部门以资金、农民以劳力折股投入的办法,实行统一规划、连片种植、投标经营、利润分红、共担风险,大力办好农村种养商品基地。引导农民逐步走上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推动“三高"农业的发展,不断增加农民的收入。
五、发展第三产业,促进我市经济建设
第三产业是地方税源的重要保证。要积极发挥国营、集体育业的主渠道作用,要放手发动群众,鼓励个体商业的发展。一是要筹集资金兴办一批专业市场,培育载体,壮大贸易。市场建设要采取“谁投资谁得益”的措施,加快市场建设速度;今年要建好城北市场、大站农贸市场和一些专业市场,争取早日投入使用。二是组织一支强大的流通服务队伍,国营、集体、个体三者一齐上,将我市生产所需物资组织回来、工农业产品推销出去,特别是农副产品要组织人力推销,鼓励个人兴办流通服务行业。三是加快旅游开发,继续完善宝晶宫的旅游设施,重点进行英西峰林走廊开发和南山摩崖石刻、观音岩开发,加强对外宣传,提高英德的知名度,以吸引更多的游客。要做好为居民生活服务行业和配合旅游业发展行业的工作,做到既要开放,又要管好。四是加强外贸工作,加强出口产品组织工作。五是按中央对金融系统的改革步骤,为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变做好准备工作,办好地方性金融机构,多渠道解决资金,促进英德经济发展。
总之,我们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坚持“两手抓",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走“科技兴市、工业富市、农业稳市、商业活市''的路子,把英德建设成为一流的城市。
手机阅读
下载、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