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第24期

1994年12月31日出版

首页 > 政务公开 > 省政府公报 > 1994年 > 第24期
【打印】 【字体:

转发省人大常委会关于扶持山区和革命

老区乡镇发展“三高”农业开展

“一乡一品”活动的决议的通知

粤府办[1994]77号


各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省府直属有关单位:

  省八届人大二次会议代表提出《扶持山区和革命老区乡镇发展“三高”农业,开展“一乡一品"活动》〈第10、103号)议案,角人民政府提出了《办理方案报告》,省八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审议通过了省政府的《办理方案报告》,并作出了《关于扶持山区和革命老区乡镇发展“三高”农业,开展“一乡一品”活动的决议》。现将省人大常委会的《决议》及省政府的《办理方案报告》转发给你们,望认真贯彻执行。

  省农业厅为实施议案组织的主办单位,要根据省八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的决议精神和省政府的办理方案,制定总体规划和具体实施方案,报省人民政府审核批准后执行。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一九九四年十二月二十曰


广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关于扶持山区和革命老区乡镇发展

“三高”农业,开展“一乡一品”活动的决议

(1994年9月15日广东省第八届人民代表

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通过)


  广东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听取了省人民政府《关于省八届人大二次会议第10、103号议案办理方案的报告》,经过审议,原则同意此项议案办理方案的报告。

  扶持山区和革命老区乡镇发展“三高”(髙质量、高产量、高效益)农业,开展“一乡一品”活动,是推动山区、老区农业商品生产发展,加速脱贫致富步伐的一项重要措施。各级人民政府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在政策、资金、物资和技术上加以扶持。省人民政府应增加实施议案的拨款,并相对集中资金,重点扶助有开发条件的贫困乡镇开展此项活动。要搞好规划,选准项目,精心组织,实行项目管理,加强技术培训,搞好流通服务,务求办一项成一项。


关于省八届人大二次会议代表提出

第10、103号议案的办理方案报告


省人大常委会:

  省八届人大二次会议代表提出《扶持山区和革命老区乡镇发展“三高"农业,开展“一乡一品"活动》(第10、103号)议案,交由省人民政府研究办理。为了办好这个议案,省人民政府多次召集省计委、农委、经贸委、财办、农业厅、财政厅、林业厅、海洋与水产厅、畜牧局、农行等单位的负责同志开会研究,并派出了四个工作组分赴汕头、韶关、河源、惠州、汕尾、湛江、茂名、肇庆、清远、潮州、揭阳等11个市,对山区老区乡镇发展“三高”农业,开展“一乡一品”活动的情况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全面的调查研究,并广泛征求了各方面的意最后提出了办理议案的方案,经省人民政府'审核同现报告如下: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经过省委、省政府召开的山区工作会议后,由于采取了一系列的扶持山区老区发展经济的倾斜政策和措施,积极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大力进行农业深度开发,以科技兴农,发挥山区老区的自然资源优势,建立起一批各具特色、有一定规模性的“三高”农业商品生产基地,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如梅县、大埔的沙田柚,髙州的香蕉、荔枝、龙眼,饶平、潮安的单丛茶,广宁的竹笋,郁南的肉桂,阳山、连州的反季节蔬菜和板栗,信宜、新兴的山地养鸡等等,使山区老区的经济有了一定的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有明显提高。实践证明,以市场为导向,立足当地资源,以科技为手段,发展具有特色的拳头产品,形成商品基地,是山区老区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有效措施。

  但是,由于受山区老区经济基础较差,农业生产技术落后,交通不便,信息不灵,人才缺乏,资金投入不足等,原因的制约,目前,山区的经济发展仍比较缓慢,特别是相当一部分乡镇的经济十分脆弱。据统计,全省50个山区县农业人口占全省农业人口的47%,耕地面积占全省的44.2%,1993年农村社会总产值只占全省的26.9%,农业总产值只占全省的40.9%,农村年人均收入1228元,为全省农村人均收入1675元的73.3%,仅为沿海和珠江三角洲地区2527.7元的48.5%。农业生产大多仍停留在传统落后的状态。如果不采取更为有力的政策和措施扶持山区老区乡镇发展经济,势必影响我省第二和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实现。

  根据上述情况和省人大议案的要求,省人民政府决定:从1995年到1999年,用五年时间在全省的山区老区乡镇中,选择100个乡镇进行扶持,使这些乡镇基本实现“一乡一品”,使农户覆盖率达20%,入均收入水平每年增长20%以上。同时,使其中70%以上的乡镇能抓住一个品种,配套推广一套先进技术,发展一种特产,形成具有特色和一定规模的适销高效的拳头商品,推动山区老区农业由传统落后的小农经济生产方式向现代商品农业生产方式发展,到2000年实现小康水平的战.略目标。为了保证如期完成上述任务,采取如下措施:

  一、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扶持山区老区乡镇发展“三高"农业,开展“一乡一品"活动,反映了山区老区人民在发展商品生产中脱贫致富的迫切愿望和要求。当前,山区老区的经济虽然有较大发展,但生产技术落后,农业商品率不高,缺乏市场竞争力,仍然存在着不少困难。对此,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切实把“一乡一品"活动作为贯彻省山区工作会议精神,加速农村发展经济的重大举措来抓,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落实办理机构和人员,精心规划,积极扶持,并在政策、资金、物质、技术以及其它方面,给予优先倾斜支持。省人民政府由欧广源同志负责、游宁丰同志协助负责组织领导,省农业厅为综合主办单位,水产、林业、畜牧、财厅、计委、经贸委、财办、农行等单位协同办理。各有关的市、县、镇人民政府也要指定-位政府领导同志分管这项工作,明确主办和协办单位。主办单位在当地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负责落实议案的全面组织协调工作,协办单位要积极配合主办单位做好有关项目的审查实施等工作。省计划部门对“一乡一品"开发建设(包括深加工)项目,优先给予立项。经贸部门做好“一乡一品"产品出口的组织和指导工作,其出口配额给予优先安排。财贸部门要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产品的流通工作。当地农行对“一乡一品"项目贷款要给予优先安排,以解决开发资金的不足。同时,要建立检查、监督、指导、验收制度,做到建成一品,验收一项,及时发挥效益,使乡一品”活动有领导按计划进行,确保达到预期目标。各级政府要把“一乡一品”活动作为考核政府和部门领导政绩的重要内容之一。

  二、搞好规划,选好项目

  在制定“一乡一品”活动规划方案时,各有关乡(镇)要对当地的品种资源、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农业生产和市场现状及其发展前景等进行全面系统的综合分标,选准有竞争力的拳头产品制定发展规划,使所选项目既适应市场发展需女,符合当地的实际,群众乐于接受,容易形成支柱产品。对扶持乡(镇)的选择:一是要有一定的条件,如当地领导重视,群众有积极性,技术推广机构较为健全,具备发展

  三高”农业的基本条件。二是重点扶持比较贫困的乡镇。对已达“一乡一品”标准或农村人均纯收入达1200元(1993年数)以上,乡(镇)集体经济年纯收入达80万元以上的乡(镇)不予安排。具体程序:先由各乡镇政府或由县农、林、牧、水产等主管部门与乡(镇)共同提出立项申请和拟出项目建设设计任务书(可行性报告),由县主办单位协同有关业务部门根据上述原则进行审查,确定扶持的乡镇及其发展项目和年度实施进度计划,经县政府审定,送市主办单位审核,经市政府同意后上报省农业厅会有关部门,报省人民政府审批下达执行。“一乡一品”活动实行建设项目管理办法,严格按计划组织实施。

  要认真吸取近年发展山区农业商品生产的经验教训,强化管理,讲求实效,切不可盲目贪大求快,违背客观规律,一哄而起。可先从一户一村起步,利用“流通牵动、利润驱动、示范带动、科技推动"的策略,引导农民成为开发投入的主体,注重经济效益。

  三、坚持“民办公助"的方针,增加资金投入

  根据我省财政现状,省.政府从1995年至1999年,每年安排1000万元,五年共安排5000万元,另从明年起连续三年,省从扶贫基金中每年划出800万元,对全省山区和革命老区中的"100个乡镇进行扶持。在资金安排上不采取平均分配的办法,视项目情况确定。有关市、县人民政府每年安排配套资金时,分别不能少于省级资金的10%。各级人民政府所拨的资金主要用于良种引进、繁育、试验、示范和技术培训推广等启动性的环节。要解决“一乡一品”活动所需的大量资金投入,必须采取“民办公助”的方针,实行多渠道集资。首先要加强宣传组织工作,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引导农民成为“一乡一品"活动投入的主体;二是有关市、县人民政府在支农资金的安排上要向该活动倾斜;三是当地银信部门在信贷上给予支持,尤其对高科技、高效益、市场前景好,需较高投入的“一乡一品"项目,要重点给予支持;四是把各级安排的扶持山区和革命老区经济发展的各项资金与“一乡一品"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发挥各项资金更大的综合效益。此外,对主办单位有关“一乡一品”的活动经费,市、县人民政府要在财政中给予专项安排解决,以利组织管理工作的开展。列入扶持项目的乡镇,也要根据自身财力,落实配套资金。

  四、狠抓技术培训推广工作,促进山区农业的科技进步

  在“一乡一品”活动中,各级农业部门必须狠抓良种的引进、繁育、推广以及现代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引导农民实行集约化、基地化、商品化的适度规模经营。要增强农民的科技意识,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改变与市场经济不适应的重量轻质、低效的生产方式,使“一乡一品"活动真正成为优质、高产、高效,具有市场竞争的现代农业建设项目。为此,省、市级农业部门要做好对县级农技人员的培训工作,不断向他们提供国内外的先进科技、经营管理经验和市场信息,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同时积极与省内外(乃至国外)的科研教学部门联系配合(合作),做好良种的引进、试种(养)和对一些牵涉面较广难度大的技术攻关试验推广工作。县级农业部门则着重抓好乡镇技术员和农民技术骨干(示范户)的培训和指导,根据项目的性质,对每一示范户保证能轮训一次以上。同时各县要进一步加强乡镇农技推广机构队伍的建设,解决必要的经费、试验场地等实际问题。

  五、搞好流通服务

  发挥国有、集体、联合体、个人多渠道、多层次的流通体制优势,实行“四个轮子”一齐转,打破原有的一些地区封锁性政策规定。各地要根据自身的生产状况、环境条件等,进一步做好农产品的批发集散市场的建设工作。大力开发农产品的加工业,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扩大销路。对“柯华土"、“温伯英"式的经营流通能人要给予扶助培养。在开发中,要积极引导,组织农民向种、养、加结合,贸工农一体化,股份合作经营的产、供、销一条龙方向发展。

  六、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

  由省农业厅会有关部门制定“一乡一品”活动的具体实施管理办法。各项目承担单位根据项目的建设目标,制定出项目实施计划方案。对每一项目每年至少检查一次,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对违反管理办法规定的给予批评教育和严肃处理。在活动实施后第三年起,每年由省人大、政府和各级主办、协办单位组成的验收小组对项目进行验收,结案前验收完毕。对如期实现计划并取得显著成效的单位和个人,省政府给予表彰奖励;对由于人为因素造成项目建设失败的给予严肃处理。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


广东省人民政府

一九九四年八月十八日

手机阅读

打印

下载、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