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第21期

1994年11月15日出版

首页 > 政务公开 > 省政府公报 > 1994年 > 第21期
【打印】 【字体:

发挥优势开拓进取

加快海岛开发试验区建设步伐

南澳县县长  童怀德


  在改革开放滚滚大潮的一次次撞击下,南澳这个长期军事设防而封闭禁锢达30多年的广东省唯一海岛建制县,已经敞开了岛门,揭开了神秘的面纱,正以落伍者的危机感和紧迫感,在改革开放和加快发展的大道上奋起直追。昔日贫穷落后的海岛渔村,开始出现了莲勃旺盛的生机和朝气。特别是1992年省政府批准南澳设立海岛开发试验区以后,南澳的开发建设迅速形成热潮,各项经济呈现出迅速发展的态势。1993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工农业总产值、财政收入、商品出口总值分别比设立试验区以前的1991年增长81.94%、82.41%、182.6%和122.6%,海岛投资环境有了明显改善,社会各项事业也得到相应发展。然而,随着海岛开发建设的不断深入,一个如何发挥海岛优势,变昔日军事上的“潮汕屏障”为当今经济发展的“开放门户”,以追求更高层次发展的重大课题,便非常迫切地摆在我们面前。

  谋划南澳未来的发展,首先必须对南澳的战略优势和现实条件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这是我们分析和研究问题的前提。我们认为,南澳的战略优势和现实条件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南澳岛独特的地理位置有其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南澳岛位于闽、粤、台三省交界海面,处高雄一一厦门——香港三大港口中心点,背靠汕头经济特区,濒临西太平洋国际主航线,历史上向来是东南沿海一带通商的必经泊点和中转站,早在明朝已有“海上互市"之称。这一独特的地理位置是极为宝贵的空间资源,一旦得以开发,必将在连结港澳和台湾、以及东南沿海的水运交通中发挥其应有的“桥头堡”和中转站作用,对振兴本岛经济、促进粤东地区的对外开放和祖国统一大业的实现,都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二、南澳岛自然资源十分丰富,集中体现为“港口、旅游、水产”三大优势。南澳岛海岸线系数为广东沿海各地之冠;环岛大小港湾66处,其中烟墩湾、长山湾、竹栖肚和后江湾等处,具备了兴建深水港,发挥海运事业的优越条件。南澳的旅游资源有“海、史、庙、山”立体交叉的特色,特别是作为全省两个A级沐浴沙滩之一的青澳湾,是辟建国际性旅游度假、疗养避暑胜地的理想海滩。南澳有5万平方公里可供开发的广阔渔场和环岛166平方公里的浅海滩,发展海洋捕捞和海水养殖有着巨大的潜力。总之,南澳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条件,将使南澳的开发建设有着十分广阔的前景。

  三、与台湾关系密切,发展对台经济优势突出。南澳是广东最靠近台湾的突出部,是台胞祖居地之一,现在台湾的南澳籍同胞有10万多人,目前每年接待的台湾渔船均超过全省总数的三分之一,是广东对台工作的重要窗口。

  四、南澳的投资环境有了明显改善,为今后的经济腾飞提供了一定的基础条件。近年来,我们把改善海岛投资环境作为牵动全局经济发展的关键来抓,轰轰烈烈地铺开了各项基础设施建设。1992年以来,全县已建成或在建基本建设项目75宗,总投资近35亿元,已投入近10亿元。交通方面,开通了往

  澄海莱芜的车轮渡以及往汕头等地6条航线,基本解决了进出岛的交通问题;68公里环岛公路建设将于年底前全线竣工;跨海大桥、布袋澳大型油气库码头、鹿仔坑综合码头、前江码头扩建等项目已铺开建设。通讯方面,已完成程控电话7位数的升位、并网,开通了无线寻呼台和移动电话,目前全县已拥有程控电话6000门,今年底将扩容至1.6万门。供水方面,目前全县已拥有山塘水库73座,总库容725万立方米;制水厂4个,日供水量2.8万立方米;新建的羊屿水库、青澳水库及其供水配套工程也即将完成。供电方面,3.5万伏过海电缆已与省并网,完成了装机容量4680千瓦的风能发电头四期工程,11万伏过海输变电工程也已着手施工。市政建设方面,已完成海岛城市总体规划和部分小区规划,各项市政设施正在逐步配套。海岛面貌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一张白纸能够画出最美的图画。对于南澳这个开放慢、起点低、经济发展刚刚起步,但又有着独特区位和自然资源优势、开发建设蕴藏着巨大潜力的岛县来说,在广东全省力争2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征途上,是应该有其独特建树的。近年来,我们根据省市的战略部署和海岛自身实际,对南澳海岛开发试验区未来的发展进行了远足思考,并聘请了知名专家学者进行规划论证,确立了至2010年,南澳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战略目标。指导思想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的总方针,以汕头经济特区为依托,以港口经济为先导,以发展旅游商贸为重点,充分利用南澳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面向国内外市场,实行全方位开放,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加快投资环境改造,加快科技进步,加快“四区”(即对台贸易区、台外商投资区、旅游度假区和水产农业出口创汇区)建设,加快社会各项事业发展,使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进入高速运行轨道,把南澳建成现代化海岛城市。战略目标是:“八五”期间打基础,在本世纪末把南澳建成高度开放的、具有海岛经济特色的试验区和保税区,用20年时间把南澳建设成为旅游商贸和港口经济发达的开放型海岛城市。

  战略目标的确定,为南澳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但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作长期艰苦的努力。作为中近期的战略对策,我们将着重抓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大搞基础设施建设,力争三五年内投资环境与经济发展基本相适应。按照“八五"期间打基础的战略要求,我们将继续花大力气,抓好以交通、能源、通讯和供水等为重点的各项基础建设。在完

  成环岛公路、鹿仔坑综合码头、前江码头扩建、羊屿水库、青澳水库以及1万门程控电话扩容工程的基础上,力促跨海大桥、烟墩湾深水港、直升飞机场、布袋澳大型油气库码头、11万伏过海输变电工程以及中美合作3万千瓦风能发电工程等一批重大建设项目有较大进展,争取早日建成投产。同时,按照高标准、髙质量、高艺术实施好海岛城市总体规划,搞好市政设施建设。近期重点是抓好环城东路、中兴路及沿路街景配套建设,抓好县城下水道及供水管道改造,规划建设煤气管道,加快城市功能配套建设,力争5年内从根本上改善南澳的投资环境。

  二、敞开岛门,致力建设粤东对外开放门户。海岛是我们走向海洋的“桥头堡”和通向内陆的“岛桥”。对于南澳这个有着独特区位优势的岛县来说,在当前改革开放和加快发展的浪潮中,必须大胆敞开岛门,实行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以汕头经济特区为依托和后盾,努力把南澳建设成粤东对外开放的一个重要门户。为此,要进一步争取南澳岛扩大开放的优惠政策,努力营造一个更加宽松的政策环境。要突出抓好外引内联工作,努力扩大利用外资领域,要大胆试验,大胆让利,吸引外资来岛兴办实业,特别是兴办“高、尖、精”的现代化工业、重大基础设施和旅游、商贸等第三产业项目。要大力开展对台对外贸易,创办出口生产基地,拓展海外市场,加速全方位开放步伐。要通过多方不懈努力,使南澳的开发建设早日形成“万船云集,海上互市”、“闽粤台港共同开发”的局面。

  三、围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这个中心,加大改革力度和深度。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一项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我们要在抓好县农机厂、消防水带厂、水产供销公司、食品进出口公司等试点企业改革的基础上,按照不同企业的不同实际,实行“一厂一策”和“一企一策”,通过嫁接外资、股份合作、拍买、租赁、公有私营等形式,迅速铺开面上企业的改革工作,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逐步改组现有企业。同时,要积极推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大力发展股份合作经济,要转变政府职能,尽快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运行机制。

  四、调整产业布局,加快“四区”建设。“四区”是南澳海岛开发试验区建设的基本内容。我们要在优化第一、二产业的同时,加快“四区”建设,大力发展以旅游商贸为主的第三产业,逐步形成布局合理,具有海岛经济特色的产业结构。要紧紧依托港口的开发,发展以转口贸易、仓储、加工、装配、

  “三来一补”等项目为主体的港口经济,形成南澳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要发挥南澳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突出抓好以青澳湾为中心的滨海旅游业发展,同时加快云澳宋井风景区、深澳总兵府、龙门湾娱乐城、黄花山国家森林公园等景区建设,使各具特色的旅游景点联线成网,逐步向国际性旅游度假区的目标迈进。要继续抓好“购物岛”工程建设,发挥对台优势,搞活对台贸易。要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海岛基础产业,大力发展海洋捕捞、海水养殖和工厂化农业,建设水产农业出口创汇基地。要积极发展上规模、高层次、低能耗、无污染的工业项目,逐步建立起以风能发电、海洋生物制品、电子加工装配和修造船业为主的富有海岛特色的工业体系和转口贸易加工服务体系。

  南澳正在崛起,前景十分美好。我们坚信,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市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经过全县人民的不懈努力,一定能把南澳海岛开发试验区建设得更加兴旺发达,让这颗“粤东明珠"放射出更加绚丽夺目的光彩。

手机阅读

打印

下载、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