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第2期

1994年01月31日出版

首页 > 政务公开 > 省政府公报 > 1994年 > 第2期
【打印】 【字体:

抓住机遇再造优势

加快经济

潮阳市市长 许慈生


  潮阳地处粤东沿海,1993年4月撤县设市。全市面积1308.4平方公里,辖25个镇,总人口209万;旅外侨胞、港澳台同胞200多万,是全国经济开放区和重点侨乡之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潮阳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迅猛发展。1993年,全市完成社会总产值66.6亿元,国内生产总值32.8亿元,工农业总产值57.6亿元,地方财政收入1.8亿元,分别比1978年增长7.2倍、6倍、6.6倍和7倍。第一、二、三产业协调、迅速发展,农业实现“吨谷县(市)"五连冠,1991年跻身全国农村综合实力百强县(市)第14位;工业体系齐全,一批有竞争力的产品走俏国内外市场,工业企业从1978年的500多家发展到8000多家;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已发展到12000家,1993年实现总收入38亿元;第三产业发展势头强劲,仅1993年外商投资第三产业资金达1.96亿美元,占外商投资总额42%,第三产业产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已由1978年的12.6%提高到31.2%。外向型经济实现新突破,仅1993年全市实际利用外资总额9030万美元,新办“三资”企业378家,外商投资于基础设施及第三产业的资金占其投资总额的42%。随着基础设施的日臻完善,全市现已拥有180家“三来一补"企业和611家“三资"企业,全市保税仓已发展到9家,汕头海关潮阳办事处已投入运作,面积8.5平方公里的市经济开发试验区已起步建设。目前全市已有79个经济大项目投入建设或建成投产,投资总额达42.6亿元,经济建设步入了新的发展时期,呈现高速、协调、健康发展的态势。

  当前,经济发展正值千载难逢的良机,尤其潮阳拥有得天独厚的沿海优势、侨乡优势、人缘优势、商贸优势和民力民智优势。抓住机遇,再造优势,扬我优势,加快发展,成为潮阳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到2010年,力争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0810元,把潮阳基本建成现代化中等城市,成为我们的历史使命和奋斗目标。根据这一目标,计划今年国内生产总值44.3亿元,工农业总产值84亿元,实际利用外资L35亿美元,分别比1993年实绩增长35.1%、50.7%和50%;经济效益要同步提高;地方财政收入要有较大幅度增长。为此,我们确立经济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和省委七届二次会议、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积极实施“海洋活市、工贸富市、科教兴市、民力民智建市、法制治市"的战略方针,抓住新机遇,再造新优势,拓展新思路,组织大动作,新上大项目,力求大发展,深化改革,打好基础,提高效益,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近期要着重抓好以下四方面工作:

  一、组织大会战,加快基础设施和城镇建设步伐

  要统一规划,紧紧依靠上级业务部门的支持,并引进市场机制,广筹资金,分级负责,上下配合,组织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今年计划总投资10多亿元,抓好基础设施建设。交通方面,投资9900万元,新开公路50公里,新铺水泥路面60公里,实现市养公路水泥化、山区乡村全部通汽车;海门港、关埠港首期工程建成投入使用。能源方面,投资6.9亿元,建成8X9500千瓦潮阳火电厂扩容工程、海门20万千瓦火电厂首期工程、市220千伏输变电工程和海门、关埠、和平、峡山、谷饶等5个110千伏输变电工程;争取实现电力调度自动化。通讯方面,投资2.5亿元,新上程控电话1.6万门,扩容5.1万门,新建邮电综合大楼和6个移动电话基地站,增开10万门全自动无线寻呼机,争取1994年上半年全市实现电话程控化、传输数字化。供水方面,投资3540万元,完成秋风第二期供水工程,新建潮阳市第三自来水厂。水利设施方面,投资4300万元,分期对河溪、西胪、关埠总长24公里的海堤进行加高加固;维修其它重点水利设施,增强抗风抗潮能力。

  城乡建设要坚持“三高",即高起点规划,髙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近期计划投入资金30多亿元,搞好四项重点建设。一是投资1.4亿元,搞好国道324线市区过境路段改道建设工程;二是投资13.5亿元,开发市区练江新城;三是投资6.6亿元,改造市区5个旧区;四是投资8.7亿元,抓好峡山、两英、关埠三个镇的集镇规划、建设,形成富有县城格局的、与中心城市相联的集镇群。

  二、选准起跳板,大力拓展外向型经济

  要把发展外向型经济作为全市经济高起点、跳跃式前进的“起跳板"。当前,要抓住“三个重点",实现“三个突破"。一是以利用外资为重点,促开放领域有新突破。积极引进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引导外资的投向,加强外引、内联、上联工作使利用外资领域从港、澳向泰、台等国家和地区扩展,从办“三资”工业企业向“三资"农业企业扩展;二是以提髙出口创汇水平为重点,促开放规模有新突破。要创办一、二家境外企业,创造条件组织跨国公司,建立海外销售网络,建设科工农贸出口商品基地,发展直接贸易,搞好边境贸易,进一步开拓东南亚、日本、拉丁美洲、西欧和独联体等国家和地区的市场;三是以加快经济开发试验区建设为重点,促开放层次有新突破。要学好用足政策,把试验区办成髙科技的工业区、乡功能的旅游区和面向世界的商贸区使之尽快成为潮阳对外开放的“特区”。

  三、采取大动作,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

  农业要增加投入,稳住髙产,挖潜发展高值养殖和名优水果为主的“三高"农业。今年要扩种优质果1000公顷、优质菜400公顷,扩养优质鱼266公顷,使农业生产上一个新台阶。工业要坚持速度、效益、后劲同步发展,调整、发展、提髙同步进行,内涵抓发展,外向抓拓展横向联合要有新进展;要通过扩大利用外资领域,引进先进技术与设备、嫁接、改造市属工业;大办乡镇企业,上一批高、新、大项目,把乡镇经济的堆头搞大。全市今年计划投资13亿元,主攻经济项目76宗,其中上亿元5宗,上5000万元3宗,上1000万元23宗,力争增创产值21亿元。第三产业要大力发展,今年计划投资1亿多元,建设农副产品、工业品综合市场5个,改建老市场10个,新建、扩建市场面积15万平方米。同时,配套人才、技术、金融、劳务、旅游、文化、房地产等市场的建设,建立和逐步完善社会化服务网络和保障体系,促进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四、创造“软环境”,确保经济建设顺利进行

  当前,要坚持“以立为本,重在建设"的方针,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按“好学进取、团结友爱、诚实礼貌、健康文娱、卫生美化、勤俭办事、遵纪守法"的要求,扎实开展建设社会主义文明新风的系列活动。要大力加强科技、教育工作,推进社会各项事业的发要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创造稳定、祥和的社会环境。政府机关要做到勤政廉政,依法行政,民主理政,科学执政,转变职能,切实做好“决策、规划、协调、监督、服务"。要重视《广东政报》的学习和运用,在吃透上级指示精神的原则下,研究制订有利于改革与发展的新路子、新办法,力求创造性、科学性、实效性相统一,不失时机地加快改革与发展的步伐。


手机阅读

打印

下载、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