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第19期

1994年10月15日出版

首页 > 政务公开 > 省政府公报 > 1994年 > 第19期
【打印】 【字体:

阳春设市 早日腾飞

阳春市市长 曾威斌


  1994年5月5日,国务院批准阳春撤县设市,标志着阳春从此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这是阳春97万人民的盛事!我们要以设市为动力,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步伐,促进阳春经济早日腾飞。

阳春已处于经济腾飞的前奏

  一、改革开放为古郡腾飞打下了基础

  阳春市位于广东省西南部、漠阳江中上游,西连粤西山区,南跨70公里平畴至南海,幅员4054.7平方公里,面积之大居全省县(市)第二位。阳春历史悠久,公元前221年为百越属地,三国赤乌元年(公元238年)在境内置漠阳县。南北朝梁普通4年(公元523年)立阳春县,至今达1471年;其间曾于唐朝武德4年至宋朝熙宁6年(公元621——1073年)设春州,流南、铜陵、富林、西城、达452年之久。

  阳春地处山区,是全省(市)之一。过去由于交通闭塞,一直是“以粮为纲"的农业县"是广东省财政补贴县。改革开放以来,阳春人民解放思想,敞开山门,大干实干,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邓小平同志南巡谈话发表后,阳春国民经济进入高速发展时期。1993年全市实现社会总产值37.6亿元,工农业总产值30.8亿元,农村人均年纯收入1237元,预算内财政收入9442万元,分别比改革开放前的1978年增长了7.13倍、5.72倍、17.14倍、5.07倍。工业总产值和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已由1978年的4:6变为6.7:3.3,甩掉农业县、补贴县的帽子。基础设施建设日新月异,过去交通闭塞的阳春,现在已是三茂铁路线的交通枢纽。

  二、丰富的资源为腾飞提供了给养

  阳春属于亚热带雨林气候地带,南量充沛,四季如春,物产丰饶,资源丰宣,是全省15个商品粮生产基地之一,年产水稻27万吨。林业以松、杉、竹为主,1993年有林面积355万亩,其中成林面积254万亩,活立木积蓄量达544万立方米,平均年产木材20万立方米以上、松脂2万吨以上,是广东省木材生产基地之一。阳春又被国务院定为国家级糖蔗商品生产的基地县(市),最高年份种蔗面积达13万亩,产糖6万多吨。此外还是蚕桑、烟叶、香蕉、北运菜、南药、猪苗的主产区,每年外销良种猪苗80多万头。南药春砂仁、马水甜桔、孔雀石,被称为阳春三宝。

  阳春林密涧多,溪河网布,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达60万千瓦,近期可开发利用的有25.3万千瓦,现仅开发7.6万千瓦。阳春地质结构特殊,矿产资源品种多,储量大。全市有矿产36种,已探明的主要资源量为:铁矿石3522万吨,硫铁矿石709万吨,铜矿62.9万吨,铝62.9万吨,铅6.8万吨,锌5.98万吨,锡2.4万吨,煤754万吨,水泥用石灰石20亿吨,花岗石2.1亿吨,大理石2亿吨。境内有著名的“南国铜都”一石蒙铜业公司。

  阳春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境内山青水秀,奇峰异洞、瀑布温泉、苍林幽篁、文物古迹比比皆是。主要景点有30多个,其中有全国著名的四崆峒山之一的崆峒岩,被誉为“南国第一名胜”的凌霄岩,垂直落差225米的“岭南第一瀑”——白水瀑布,“人间桃源"玉溪三洞,彷如仙境的八甲天湖等。宋朝枢密院编修胡鮭路过阳春时,赞叹“路入阳春境,杳然非世间”;近有诗人“看尽阳春百般景,毋须世上探清幽”等诗句。与设市同时,省政府批准设立“春湾——凌霄岩省级旅游度假区”,目前中外游客络绎不绝。

  三、良好的投资环境为腾飞创造了条件

  为改变阳春交通闭塞、经济落后的状况,我们大力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努力,阳春的投资环境已大大改善。

  一是交通运输便利。三茂铁路纵贯全市105公里,境内设9个站,东北达肇庆、广州、深圳,西南至茂名、湛江、南宁,是全国拥有铁路线最长的县(市)之一。从春湾经罗定抵玉林的铁路已兴建,春城至阳江港的铁路正在筹建中。境内总长220多公里的4条省道已拓宽,与通往18个镇309个管理区的770公里地方公路组成了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络。

  二是电力充足。全市有水电站280座,装机容量近10万千瓦,还建有12000千瓦的火力发电厂和一批输变电设施,全市总发电量已达3.8亿度。装机容量3万千瓦的大河水库电站和5万千瓦的河西火力发电厂第二期工程正在建设中。

  三是通讯设施完善。市区已开通程控电话2万门,全市18个镇已开通程控电话;同时还开通了手提移动电话、自动寻呼及中文传呼台。

  四是市政建设规模宏伟。市区春城的城区面积已由改革开放前的3.6平方公里扩大到12平方公里。新建成的漠阳江第二大桥、3条宽66米和3条宽32米以上的主街道、公园、体育中心和供水、供油、供气等设施,以及一大批楼房,已显示出中等城市的雏型,被省定为城市规划试点市。功能齐全的商住小区和按行业合理分布的工业开发区,为中外企业和各界人士投资置业、经商办厂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齐心合力奏一曲腾飞的凯歌

  改革开放为阳春经济腾飞造就了有力的翅膀,撤县设市的机遇将推动全市经济早日腾飞。近期我们发展经济的思路是:

  一、更新观念,开拓工业生产新局面

  我市在工业方面,过去一直注重维护和发展国有工业,乡镇工业和其他类型工业发展缓慢。近几年我们在“工业兴县”的思想指导下,调整了工业发展布局,情况发生了变化。1993年乡镇工业和其他经济类型工业的总产值,分别比1992年增长了2.7倍和1.5倍,全县工业总产值比1992年增长了51%,实现了高速发展。实践使我们认识到,必须毫不犹豫地推进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各项改革,加.速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发展多种形式的混合型经济,建立和健全现代企业制度。我们将坚持“一高、二大、三多、四快"的原则,积极发展高新科技项目;力争上大、中型项目,搞规模性开发;鼓励国营、集体、联合体、个体等一齐多上项目;继续完善软、硬件投资环境,吸引国内外投资者上项目,把经济建设推上快车道。近期要着力发展建材、矿冶、轻纺、服装、食品、制糖、酿酒、机电、电子、轴承、水电、林产化工等行业和亿元企业,不断扩大服装城、家具城、食品城、电子城、轻纺城的规模。

  二、以市场为导向,发展“三高”农业

  我们将进一步强化农业的基础地位,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行农村股份合作经济,建立和完善以流通为重点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在稳定粮蔗生产,确保年种粮面积100万亩、糖蔗面积12万亩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市场农业和外向型农业,应用先进适用的农科技术发展“三高”农业。同时要以提高农业整体效益为目标,全面发展林业、水产业和畜牧业。要建立速生丰产按10万亩基地,3万亩蚕桑基地,5万亩生姜基地,6万亩淡水鱼养殖基地,100万头以上良种猪苗基地,年产值1.5亿元的石蛤、果狸、山鸡、水鸭等珍稀动物养殖基地,把商品农业推上新台阶。

  三、以旅游推动第三产业和其他产业的发展

  随着交通、能源、通讯和旅游设施的改善,阳春山水知名度与日俱增。1993年各旅游点接待中外游客达50多万人次。旅游业给商业、饮食服务业和农贸市场带来了兴旺;同时,通过旅游观光,扩大了对外交往,吸引了一批外资项目。为此,我们将大力发展旅游事业,让“一线三点”的构想早日实现,沿着境内三茂铁路线,建设好春北、春中、春南风景区。近期要加快“春湾一凌霄岩省级旅游度假区”的建设,把春北景区的自然风光与现代化生活设施结合起来,集食、宿、游、购、娱于一体,使游客流连忘返。春中的春城景区也要增设旅游项目和设施,使游客不厌其游。同时,要积极招商引资开发春南幽玄现丽的八甲景区,揭开天湖、瀑布、云海、次原始林带的神秘面纱。让交通带动旅.游,旅游推动全市经济的发展,这是符合我们市情的发展经济的一条路子。

  四、按现代化目标搞好基础设施建设

  以超前意识优先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是发展经济的前提和关键。早在10年前,我们就请中山大学地理系专家帮助编制了阳春1986—2000年的城市总体规划。几年来,我们严格按照总体规划实施建设,严格依照和执行《城市规划法》,进一步实施统一规划,统一征用,统一开发,统一出让,统一管理的“五统一”土地管理制度,我市城区建设已获得省内专家“超前、创新、规范"的好评。今后我们要按照规划科学化,布局合理化,设施现代化,功能多元化,环境净化美化,城乡一体化的要求,到2010年把市区建成86平方公里、控制区136平方公里、人口40万以上的中等城市。同时,抓好春北、春南两个中心城镇群的建设。近一二年要加快河西新城区的建设速度;动工兴建连接东西城区的漠阳江第三大桥和长5公里、宽82米的春州大道;完成各小区“三通一平”以及老城区的街道和下水道改造工程;美化市容市貌;搞好城市公共设施建设。

  交通方面,境内4条省道都将按一级公路的标准拓建。当前要着重抓好春江公路的拓宽和春新公路的拓宽筹建工作。能源方面,重点抓紧兴建装机容量5万千瓦的河西火力发电厂第二期工程,筹建装机容量2万千瓦的抽水蓄能电站和春城220千伏变电站等工程。通讯方面,继续搞好光纤线路的架设,开通全市所有管理区的程控电话,建设好农话数字网,彻底实现全市电话程控化和传输数字化。

  在抓好经济建设的同时,坚持抓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维护安定团结的社会局面和良好的治安秩序,为发展经济创造文明祥和的软环境。全市人民将以设市为契机,抓住机遇,团结拼搏,满怀信心地向既定的目标迈进,以磅礴的气势齐奏一曲腾飞的凯歌。

手机阅读

打印

下载、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