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第18期

1994年09月30日出版

首页 > 政务公开 > 省政府公报 > 1994年 > 第18期
【打印】 【字体:

陈绍基同志在广东省第一次防火

责任人会议上的讲话

粤府字[1994]40号

(一九九四年七月八日)


同志们:

  全省第一次防火责任人会议,是在我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经济建设步伐的新形势下召开的。省委、省政府对这次会议很重视,钟启权副省长在会议开始时作了重要讲话,朱森林省长还要给会议作指示。会议期间,省公安厅石宗崑副厅长通报了我省的火灾情况:广州、东莞、中山、汕头、茂名等市防火责任人介绍了落实防火责任制的情况和经验,观看了“来自火场的报告”火灾现场录像资料。我相信,通过这次会议,将推动我省消防工作有较大、较快的发展。下面,我就加强我省消防工作问题讲些情况、看法和意见:

  一、防火责任制建立以来,我省消防工作得到很大加强

  近年来各地逐步建立了防火责任制。全省各级政府防火责任人已任命2518人,各系统、各单位防火责任人已任命21075名。通过建立防火责任制,使我省消防工作得到较好的开展,逐步打开了局面。主要表现在:

  ——各级领导把消防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加强管理。各级政府防火责任人做了许多工作,如亲自审核消防工作计划;主持召开会议,部署安全工作;带队下厂进行防火安全大检查;发生火灾亲自到现场组织指挥灭火救灾等等。各级防火责任人认真履行职责,也促使党委和政府其他领导同志对消防工作的重视,在各自的管理范围内自觉抓好消防工作。

  ——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得到加强。珠江二角洲一些经济发展较快的地方,县乡镇都设立了安全生产委员会,在政府领导下,认真开展消防工作。通过建立健全管理机构,防火责任人的职责得到更具体的落实。

  ——消防工作社会化有了进展。各地认真贯彻消防工工作“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有些地方市、县、镇防火责任人逐级签订防火责任书。政府防火责任人又向辖区内各系统、各单位负责签订防火协议,有的甚至签订到班组,形成一级抓一级,处处有人管的消防安全管理网络,据统计,至今年6月全省共建立专职消防队256个,队员4205路、消防车424辆,强补了消防警力不足。

  ——消防工作的一些重大问题逐步得到解决。近年来,各级政府认真研究和解决了一批亟待解决的问题。省政府制订颁布的《广东省消防管理处罚规定》和《广东省外商投资企业消防管理规定》,均开始实施。近日审核批准的《广东省建设工程消防监督管理规定》,即将颁布施行。到对高层楼宇越来越多、高层建筑火灾事故增多的清况,很多市政府拨出专款购置了举高消防车。部分市、县根据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对消防工作的要求,划出消防用地、拨款建立消防指挥、增添各类消防车辆装备,提高抗御火灾的综合能力。在各级政府直接领导下,组织了多次大规模的安全大检查,督促整改了大批火险隐患。

  以上情况说明,建立防火责任制对加强我省消防工作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也体现了党委、政府对消防工作,对公共安全的关心和重视。

  二、充分认识我省火灾事故的严重危害性和消防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

  近年来,我省火灾事故直线上升,据高不下。1980年至1989年10年间,我省火灾损失平均年上升27.3%;1990年至1993年,我省火灾损失平均年上升79.4%,已连续四年排在全国各省市的首位,火灾的次数、死人数、伤人数也占全国总数的大头,所占的比例逐年上升。最严重的是1993年,全省发生火灾1362起,死329人,伤889人,直接经济损失3.87亿元。今年上半年,我省火灾事故仍很严重,6月以来,连续发生多起特大火灾、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6月11日,鹤山市雅瑶镇台商投资的曾兆鞋厂因违章用有机溶剂搞卫生引起火灾,死17人,伤32人,直接经济损失600多万元;6月16日珠海市前山镇裕新纺织厂因违章电焊发生火灾,烧毁6层厂房和大批进口棉花及机器设备,初步估计直接经济损失8900多万元,该厂在大火扑灭后不久组织大批职工进场清理,因厂房倒塌造成重大伤亡。

  特大火灾事故的不断发生,不仅使千百万国家和人民宝贵财产毁于一旦,而且吞噬了一批宝贵的年轻生命,在工人群众特别是外来工中引发了不满情绪,增添了不安定因素,损害了投资环境,加上境外敌对势力和别有用心的人的渲染和挑动,在政治上、经济上都造成了恶劣的影响。

  我省重特大火灾事故屡发不止,教训极为深刻。主要原因和教训,一是部分地区、单位忽视消防安全工作。特别是一些外资企业,投保后更不把消防安全当回事。有部分企业无论是投资者精力还是人力、财力、物力-都对消防投入很少,消防安全处于失控状态。二是用火、用电、化学危险物品管理混乱。这类问题在“三资”企业、对外加工企业、乡镇企业和个体企业很突出,有的工厂企业超负荷用电,电线电器乱拉乱接,易燃易爆物品到处堆放,使用中缺乏安全措施。三是员工缺乏安全意识和安全知识,有意无意违反规章规程。很多企业雇请的民工,文化水平低,上岗之前没有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培训,加上民工流动性大,很多带危险性的岗位缺乏有经验的员工。很多特大火灾就是从违章失火,小火灭不了,控制不住,而蔓延成大火最终导致惨重损失。四是设备简陋,在消防安全环境条件很差的情况下冒险生产和经营。去年“8•5”事故后,省公安厅派工作组抽查了珠江三角洲地区46个生产和储存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的单位,就发现重大火险隐患64处,有7个单位周围是密集居民区,已成为危及城市安全的严重隐患。去年底,省公安厅工作组又抽查了部分地区71家外资企业和乡镇企业,发现火险隐患284处。

  从我们的工作来检查,社会消防发展落后,主要表现在:(一)消防工作缺乏有效的行政管理。我省防火责任制已初步建立,但是,有些地方有号召没措施,有部署没检查,有检查没有落实整改。有些地方社会消防发展既没预测,又没规划。有的同志甚至错误地认为正常的消防监督会影响经济建设的快上,为一些违反消防法规的单位开绿灯,干预消防监督。近年来省内发生多起违章单位找某些领导出来说话,拒不接受消防监督的事件。(二)消防法规建设仍较落后。消防法规制度不完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较为普遍。消防执法上不严,对违法违章行为发现不及时,发现了也没有严格处理。(三)消防宣传教育跟不上。由于社会消防宣传跟不上,很多群众消防观念淡薄,消防知识贫乏,群众性防火工作不够落实。消防部门在开展宣传中受到财力、物力、场地等条件限制,影响工作展开。(四)消防基础建设落后。目前我省消防站的布设、消防供水的覆盖面、消防设施、火警电话和火场通信都达不到国家现行标准。

  三、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强消防工作,努力遏制火灾事故的发生

  我省重、特大火灾事故连续发生,严重危害经济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各级党委、政府要增强做好消防工作的紧迫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采取一切措施,把火灾事故压缩到最低限度。

  第一,要提高对消防工作的认识,加强对消防工作的领导。消防工作与发展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关系甚大,它直接影响到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影响到党和政府信誉。消防安全保障程度高低又是社会进步与落后的一个特征,也是政府管理能力强弱的一个重要表现。消防工作非抓紧不可。各级领导要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来对待这项工作。各级政府必须把消防工作真正摆上议事日程,在制订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计划时,把消防发展列入计划,同步规划,同步开展,同步落实。消防发展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不是一个领导一个部门能够承担包揽的,要很多部门很多方面群策群力,计委、建委、经委、财政、水电、通信、公安等部门负有更大的责任,各级政府要认真组织和协调好有关部门参与消防规划建设。各级政府、各系统各部门都必须确定和任命防火责任人,明确职责,赋予职权,使逐级消防管理机制运作起来。各市防火责任人要加强对县、区、镇和有关系统单位防火责任人的领导和工作指导。同时,要健全具体工作管理机构,理顺工作关系。

  第二,加强法制建设,严格依法治理消防安全环境。近期内要认真依法治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依据国家有关规范对建筑工程进行消防治理。新建工程无论是工业建筑还是民用建筑,规划设计都必须依法经过消防审核;工程竣工必须经过消防专项验收,达不到规范要求的不能使用。要实行建筑工程消防安全证制度,经审核和验收合格的工程发给证书,没领到证书就建设和使用的工程属违章建筑,要追究有关人员责任。原有建筑物的改造、装修也必须严格履行消防审核手续,特别是装修用作歌厅、舞厅、餐厅、商场等人员密集场所的,要认真审核其安全疏散通道和装修材料是否符合消防技术标准。对旧城区、旧建筑物、旧电线等,要逐步进行改造,使之符合消防安全要求。(二)抓紧整顿清理生产、经营、使用、储存化学危险物品的场所。各级政府要组织有关部门对本地区危险场所进行调查摸底,凡是违反国家规范要求的,要下决心进行清理,该搬迁的搬迁,该停业的停业,该取缔的取缔,能改造的按规定改造,逐个把关,不留后患。要在今年冬防到来之前完成对危险场所的清理整顿。(三)对“三资”企业、对外加工企业、集贸市场开展消防专项检查。依照省政府颁布的《广东省外商投资企业消防管理规定》,切实解决外资企业普遍存在的车间、仓库、宿舍“三合一",用火、用电、用化学危险物品管理混乱,堵塞消防通道,内部消防安全制度松弛等问题。对集贸市场存在的消防安全环境差的问题,档位布设无序,不留安全疏散通道,用电混乱,消防设施欠缺等不安全的问题,也要通过整顿加以解决。

  第三,加快消防基础建设步伐。各级政府要组织有关部门对本地区消防基础建设状况进行一次检查,对照公安部、建设部、国家计委、财政部1989年联合颁发的《我市消防规划建设管理规定》和有关的消防标准规范查找差距,分清轻重缓急,做出长期规划和短期计划,有步骤地落实,在二、三年内,大、中城市公共消火栓的布设和消防供水的水压水量要基本达到国家规范要求。开发区、工业区等小区及各工厂企业范围内的消火栓和消防供水,要督促有关单位按规范配设。要增加消防技术装备,提高扑救重、特大火灾的能力。要逐步添置一些必要的消防装备,每个大中城市应配备一定数量的大型水罐车、泡沫车、干粉车、举高车、照明车、抢险工具车、通信指挥车、防毒面具等,还要储备一些灭火药剂,做好打大仗打恶仗的物质准备。中小城镇也要根据可能出现的火灾配备必要的消防装备。沿海港口城市,要配备消防船艇,否则船只起火将一筹莫展,这方面要舍得投入。只有提高扑救火灾的能力,才能把火灾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要增加和落实消防业务经费,保障消防工作的开展。召开消防会议,开展消防宣传、印发消防资料、组织防火检查、进行灭火技能训练和实地演练等等都需要一定的经费,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消防工作量的增大,消防业务经费还必须逐年增加。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制订标准,立户供给,保证消防工作能够顺利开展。要建立和完善大中城市的消防指挥中心。现在已有部分市建立起消防指挥中心,尚未建立的市,要抓紧划出地皮、拨以专款,尽快建立起来,以适应同火灾作斗争的需要。

  第四,加强消防宣传工作,动员广大群众,提高自防自救能力。消防安全是社会及个人的共同责任,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不可能防止所有火灾事故的发生。每一个人、每一个单位首先要搞好自身的消防安全。各地要认真做好发动群众的工作,广泛开展消防宣传。消防宣传不但要在工厂企业中作为业务培训内容,而且要引入学校教学、家庭教育之中,进行全民消防安全教育。各地电视、广播、报纸应设立消防宣传专栏,经常开展消防法规和消防常识宣传,消防宣传内容应做为公益事业免收费或少收费。工厂企业等单位要教育全体职工做好防火工作,组织职工学会处置火警和初起火灾,根据本身实际成立专职消防队或义务消防队,配备必要灭火器材,发生火灾能及时扑救或控制。

  同志们,加强我省消防工作任务繁重,责任重大,我们要齐心协力,脚踏实地,认真落实每一项工作,努力把我省消防安全保障能力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手机阅读

打印

下载、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