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第16期

1994年08月31日出版

首页 > 政务公开 > 省政府公报 > 1994年 > 第16期
【打印】 【字体:

总结经验 教训强化基础产业意识掀起今冬明春水利建设高潮

——欧广源副省长在全省水利水电

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1994年8月11日)


  今年全省水利水电工作会议是在经历了百年难遇的特大自然灾害之后的特殊情况下提前召开的。会议及时且十分重要。会议目的:一是认真总结六、七月份抗洪抢险的经验教训,对全省的抗洪抢险工作进行深刻的反思;二是动员全省人民抓住机遇,掀起今冬明春水利建设的高潮,并认真研究和部署2000年前全省水利建设的战略规划,进一步把我省水利工作推上新的台阶。

  会上谢非书记作了重要指示,关宗枝同志作了工作报告。谢书记的讲话对我们整个水利工作是一个重要的纲领性的讲话;关宗枝同志的讲话很全面,也很具体,我完全同意。与会代表还参观了佛山市抢修水毁水利工程的现场;佛山、肇庆等五个单位在会上作了经验介绍。这些现场和经验都很好,很值得大家学习借鉴。这次会议开得很成功,同志们通过参观、听取经验介绍、讨一论,在思想认识上有了提高,达到三个“增强":一是增强了对水利的忧患意识;二是增强了加大水利建设力度的紧迫感;三是增强搞好水利基础产业的信心和决心。

  下面,我重点讲四个方面的内容:

  一、抗洪抢险斗争取得了巨大的胜利

  今年六、七月份,我省遭受了历史上极为罕见的自然灾害,龙卷风、台风、暴雨、洪涝、山洪暴发等先后全面袭击我省,南粤大地10个市、60个县(市、区),563个乡镇、5503个管理区、49317个村、952万人受灾,伤亡5645人(其中死亡312人),被洪水围困223万人,倒塌房屋45.83万间,直接经济损失达180亿元。这次自然灾害的特点是:(1)强度大。6月8日的三号台风,从雷州半岛登陆,台风夹带着暴雨,使粤西、粤中、粤北许多地方两三天内降下接近当地以往全年平均降雨量,导致山洪暴发,水位上涨,西江水位超过50年一遇,北江仅差二公分达到100年一遇。(2)时间长,范围广,普遍重复受灾。6、7月份先后两次的洪水和山洪暴发波及全省三分之二地区。肇庆、茂名、清远等市原来受灾的县、镇重复受,灾,大批村庄被淹,农田被浸,家园被毁。给全省救灾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

  在短短的两个月的时间里,我们迎战了两场大洪水,经受了两次大考验,把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取得了抗洪斗争的巨大胜利。具体体现在:(1)“三个保住”,即:保住了捍卫广州和江三角洲的天然屏障——北江大堤;保住了全省的大中型水库;保住了珠江三角洲的五大联围。(2)“三个考验”,即:全省广大党政干部,特别是市、县、乡镇的基层干部经受了考验。在这次特大洪涝灾害的关键时刻,我们的党政干部始终站在抗洪抢险第一线,与大堤共存亡,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全省水利防洪设施经受了考验;全省广大水利干部职工经受了考验。(3)“三个密切”,即:密切了党群关系;密切了机关与基层的关系;密切了党政军警民的关系。(4)“三个共识”,即:全省上下对水利是基础产业达成共识;把水患变为水利达成共识;要齐抓共管,大兴水利达成共识。

  我们之所以能取得上述抗洪抢险斗争的巨大胜利,归纳起来主要有五点:

  (一)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广东抗灾斗争,给广东灾区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精神力量。江总书记、李鹏总理打来电报,中央派来了工作组,朱鎔基、钱其琛副总理,国务委员李铁映、陈俊生等领导亲自到北江大堤视察,慰问受灾群众。

  (二)省委、省政府决策正确,指挥得当,各级党政领导奔赴抗灾第一线,与群众风雨同舟、共同战斗。

  (三)水利投入加大,特别是改革开放15年来,我们实行“以水养水",使大江、大河、大库、大闸、大堤得到全面加固、加高、加厚,大大提高了防洪能力。如北江大堤此次个别地段虽出了点险情,但由于我们10多年来的多次加固,最后终于经受了洪水考验。这说明“平时舍得投入,汛时损失减少''很有道理。

  (四)人民解放军在关键时刻起了关键作用,哪里有险情,那里就有人民子弟兵。

  (五)各行各业各部门通力合作,竭尽全力支援灾区,特别是全省水利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尽职尽责,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二、对抗洪抢险和水利建设问题要进行深刻的反思

  这次抗洪抢险的经验是宝贵的,但教训也是相当深刻的。我个人认为有如下几个问题值得各级党政领导包括水利部门引起高度的重视:

  (一)捍卫面积万亩、千亩以上的堤围防洪标准偏低。这次全省捍卫面积万亩以上的堤围缺口12宗,千亩以上缺口的463宗。据反映,有一个市万亩以上的堤围共12宗,崩决了8宗,:可见损失之重。由于这些工程多数本身设防标准低,抵挡不住这么大的洪水,再加上这些堤围保卫的主要是农田,积小成多,造成损失惨重,其直接损失约占总损失的三分之一。

  (二)我省个别地级中心城市,许多县城、乡镇所在地有的没有设防,有的虽设了防,但防御标准太低,洪水一来就严重受淹;一些新建的城市和开发区只重视城市建设,不注重城市防洪,开发建设把原来的河道堵塞,又没有建新的排洪设施,一遇上洪水或暴雨,城市便受浸,6、7月份的洪水使有的城市受浸深达2米。

  (三)水利工程负债过多,工程隐患多,安全达标问题亟待解决。全省现仍有106宗大中型水库、41宗大中型水闸、2000多宗小型水库、354宗万亩以上的堤围未进行安全加固,有60万千瓦装机的电排设备急需改造。工程隐患不除,一旦来大水,就会出事。这次洪水中,部分地方内涝严重,就是因为电排设备老化,排水效率低而造成。

  (四)河道淤塞、淤积严重,下泄能力低。6月份洪水,北江清远站流量频率才50年一遇,但水位频率接近100年一遇。珠江三角洲几个市县普遍出现200年一遇的水位。虽没有出现大的问题,但频频告急。除了这次洪水大以外,与河道淤塞、淤积以及一些市县乱围垦,造成围垦过度,抬高水位有关。如顺德市陈村南庄堤,解放以来洪水未漫过该堤,这次也漫了堤。

  (五)个别地方的基层干部水患意识差,情况不熟,一遇险情,心中无数,甚至谎报灾情。有些基层干部对自己管辖范围的水利情况不熟悉,临急应战时又束手无策,个别同志甚至被动应战。如连南县的板洞水库就是一个例子。同时某些地方灾后复堤堵口工作行动迟缓,造成第二次受淹。

  (六)抗洪抢险,要发动群众,灾后堵口复堤也要发动群众。无所行为,“等、靠、要"的思想要不得。越是欠发达地区越要坚持发扬自力更生、生产自救的精神。这次抗洪斗争,绝大部分地区都能广泛发动群众,发动各部门抗洪抢险。如当西江出现两次大洪水时,肇庆市能做到军民一齐上阵抗洪救灾,其中鼎湖区、四会、德庆县,通过采取人民战争的办法,组织几万人上堤,垒叠了几公里长的沙包。与此相反,个别地方灾后行动迟缓,不见抗灾、消灾迹象,有的地方洪水退了半个月,见不到工作有任何进展。

  三、动员和组织好今冬明春的水利建设高潮

  今年由于遭受了历史罕见的特大洪涝灾害,全省广大干部群众水患意识明显增强,抗灾治水的要求越来越强烈,积极性也越来越高。因此,及时组织好今冬明春水利建设高潮,具备了良好的思想基础和群众基础。同时,今年水利工程被毁严重,及时掀起复堤堵口等水利建设高潮也就势在必行。各级党政领导和水利部门,必须抓住机遇,因势利导,及时组织广大干部群众打好今冬明春水利建设这一仗。如何做好这项工作,我提几点意见:

  (一)各级党委、政府要加强对冬修水利的领导,层层建立强有力的指挥机构。要把兴修水利作为今冬明春农村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要普遍实行行政领导负责制,主要领导分片包干,并把此作为政绩考核的一项内容。

  (二)要制订好今冬明春水利建设的规划。要从本地区的实际出发,按照先急后缓,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则,大搞水利建设的规划。首先,要全面修复水毁工程。其次,对已经暴露出来的险段、险库、险闸,要彻底加以除险加固。佛山市计划投入2亿元,对五大工程进行除险加固。各市可参照这种做法,对危险工程进行排队,并下决心分期分批整治。再次,要按点省2000年水利建设的要求,分段分期进行达标治理。

  (三)要多渠道筹集资金,增加投入。今冬明春水利建设高潮这一仗能否打得响,能否做到卓有成效,关键是各级能否增加投入。筹集资金问题,可采取如下办法来解决:一是省“以水养水”的政策不能变。这次谢非书记、朱省长都表了态,今后东深水费的收入主要用于我省的水利建设。为了适应今冬明春的水利建设高潮,省拟向银信部门借贷5000万元〜1亿元,用于水利建设。二是各级财政要增加对今冬明春水利建设的投入。三是要抓好征收堤围防护费和落实好农民义务工制度。这是权益和义务相结合。堤围是用来保护你的,你就必须对社会、对水利承担一定的责任,这一点与增加农民负担是两码事,要理直气壮地征收好。有些征收标准低的,可以经党政、人大通过后适当提髙标准。佛山的做法是由税务部门代征,这样就能保证完全征收到防护费,并把这些钱用于搞堤路结合。这种做法好,希望各市学习佛山的做法。四是发动社会各界捐款兴修水利。中山市连续五年,每年每个干部职工捐款100元,每年筹集1亿元投入水利建设。中山的做法值得借鉴,只要发动得好,一个市筹几千万,一个县筹一、二千万完全是可以的。五是贷款搞水利建设。在这个问题上要更新观念。贷款搞水利,有几个好处,第一,可将明天、后天的事提前到今天做;第二,我们的水利除了有社会效益外,还有经济效益,且已收取了堤围防护费,贷款有偿还能力;希望银信部门给予支持,而且要给低息贷款。在顺德市,凡是水利贷款都给开“绿灯”,而且给低息贷款。请银信部门的代表回去后向领导汇报,在水利贷款方面给予支持、优惠。

  (四)各级水利部门要协助当地政府组织好这次冬修水利建设高潮,充分履行部门职能,发挥技术指导优势,加强施工管理,严把工程质量关。要重视施工安全,讲究实效。技术干部要深入施工现场,加强监督和指导,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总之,要进一步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水利建设的决定》,认真落实现有水利投资政策,依靠全社会的力量,动员各方投入,各级财政拿出一点,发动群众出工出力,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真正做到有更大的决心,更大的规模,更高的质量,更好的效益。为了做到真抓实干,干出成绩来,希望会后大家立即行动起来。对工作开展得好的市、县、乡镇,省里要给予表扬;对行动慢、效果差的,要通报批评。省政府将在十一月份前后召开一次冬修水利现场会,总结推广好的典型。

  四、本世纪末防洪工作的设想

  进入二十一世纪指日可待,要考虑做好以下十个方面的工作:

  (一)宣传和教育全体人民树立水利是基础产业的观念,要拿出象搞交通、能源那样的决心和干劲去切实搞好水利建设。洪水灾害造成的严重损失,使我们认识到,必须重视大江大河的整治,重视水利基础建设,增强抗灾的意识。要向广大干部、群众宣传水利是基础产业的观念。只有水利设施搞好了,才能真正捍卫我省改革开放的成果。水利不仅是农业的命脉,也是国民经济的命脉,它不仅保卫着农业,也保卫第二、第三产业。比如:北江大堤保护着广州、佛山以及南海、顺德、三水、中山、番禺等发达地区,一旦崩溃,不仅对经济造成巨大损失,对人民生命财产构成严重威胁,而且在政治上有不良影响,损失不可估量。即使是五大联围,其中任何一条围出了事,也是了不得的事,因为每一条堤都保护着百万以上人口,百万亩以上土地,百亿元以上的产值。这些堤不能崩,也崩不起。

  (二)加快飞来峡工程的建设进度,使北江流域有一座拦洪削峰的控制性工程。该工程完工后北江大堤将从抵御100年一遇提高到300年一遇,广州、珠江三角洲的安全也就有了保障。希望省水电厅等有关部门按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认真抓落实。

  (三)对西江流域的整治要做出规划。肇庆市拟在全市沿江搞堤路结合的打算很好,希望肇庆市的140公里堤路结合继续搞下去,争取创造出国内堤路结合最长的奇迹。

  (四)高度重视西、北江中上游的城市设防问题。韶关市的孟州坝工程,对北江防洪有好处,但同时城区水位也提高1.5米,这样城区设防问题就要摆上议事日程。还有英德市以及封开、郁南县等,不能让洪水来去自便,无任何设防。否则,长期这样下去,不是办法。

  (五)对捍卫面积万亩、千亩的堤围,应有较高的安全保障。这次不仅山区地区的堤围出险,而且珠江三角洲地区的部分堤围也出了险。对这些堤围,我们还要进一步重视,今后捍卫万亩面积以上的堤围应按50年一遇标准,千亩堤围按20年一遇标准来设防。要在水利部门指导帮助下,尽快规划实施,争取三至五年内完成这项工作。

  (六)要加快水利达标的进程。对未达标的大中型堤段、大中型水库和重要的海堤要作出逐年实施的规划,并付诸实施;对捍卫重点城市、重点经济区的堤围,要学肇庆的做法,搞堤路结合,做到防汛、交通、景观三位一体。

  (七)改造六十、七十年代兴建的效率低的电排设施,提高设备的防洪排涝能力,减轻灾害,保证农业稳产高产。为什么提这个问题呢?这次灾害是外洪内涝,内涝造成的损失比外洪还惨重。一场100、200毫米的暴雨,水排不出去,山区的泥砖屋倒塌。有些地方外江水顶托,又没有电排站或排洪能力低。高明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深圳也是一样,由于内涝积水严重,又没有大的泵站抽水,城市被淹。所以,内涝问题也要提到议事日程。

  (八)进一步加强防风抗洪的预报、通讯、交通设施等现代化设施的建设。天气、灾情的预报、反馈十分重要要做到及时、准确。这就要求预报、通讯工作要跟上。路不通,电话不通,指挥就十分被动。按省水利部门的要求,今年内各市都要办起卫星云图系统。

  (九)要抓好珠江三角洲流域各出海口门的整治。珠江三角洲几个市为什么会出现同一条江上游只有50年一遇而下游却达200年一遇的灾情呢?这与珠江三角洲出口门户淤塞有很大关系,这项工作要摆到议事日程。围海造地一定要服从泄洪,不要丢了西瓜拣芝麻,不要只要小局,不顾大局,不要只顾钱,不要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如何疏通珠江三角洲出海口门,希望珠委和水电厅联合提出一个方案,提交省政府常务会议讨论,然后由我主持召开一次珠江三角洲市、县领导参加的整治珠江三角洲出海口门的会议。在这个问题上,有关市一定要确立下级服从上级,小局服从大局,近期服从长远的观念。

  (十)省、市、县、乡镇要共同努力,尽快改造山区沿江沿河的泥砖房。这两次洪水冲毁的房子大多数是泥砖房,砖瓦房基本上没有受损失。这使我感受很深。因此,我建议通过各级财政出一点、群众自己出一点的办法,在三至五年内,彻底改善山区农民住房条件,这是一举两得的事情,既可增强抗灾能力,又可密切党群关系,使山区人民真正过上小康生活。

  我们若能在本世纪末六年内完成上述任务,我省的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就有较高的安全保障,建设和投资环境也就会大大改善。

  最后,还要强调一点,目前当务之急的是抢修水毁工程,保证农业生产条件,保证晚造夺丰收。今年农业,估计大农业增产、增收、增分(配)是没有问题的。因为种植业、养殖业、吝牧业、水产业、乡镇企业五业中有四业是增产增收的,现在主要是以粮食为主的种植业不那么理想。本来省委、省政府加大了对早造粮食生产的调控力度,早造粮食丰收在望。但是六、七月份两次洪涝灾害,造成了1000万亩水稻受淹,200万亩水稻颗粒无收,全省预计早稻减产10亿斤。省委、省政府提出,早造损失晚造补,一造当作二造收。上个月省电话会议要求:全省要扩大面积200万亩,另外要抓好晚造创高产活动。据农业厅反映,全省面积扩大了170多万亩,各市落实得好,表现不错。希望大灾之年,广东农业要来个满堂红,其中关键还是粮食生产。希望各市县主管农业的市长、县长要切切实实抓好晚造生产,在没有大的自然灾害情况下,无论如何要把早造的损失晚造补回来,全年要做到增产增收。这也是对我们广东各级干部的一个考验。只要我们做得好,是完全可以创造奇迹的。这样,我们就可以向党中央交一份合格的答卷。

手机阅读

打印

下载、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