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瑞华副省长在全省金融机构
监管会议上的讲话
粤府字[1994]35号
(一九九四年七月七日)
同志们:
全国金融机构监管工作会议后,召开这次全省金融机构监管会议非常重要。朱万里同志作了报告,对全省金融机构监管工作作了具体安排,讲得很好,我都赞成。同志们经过学习讨论,基本统一了认识,明确了任务,对做好金融监管工作非常有利。我们一定要对现在存在的问题高度重视,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同志们回去后,要迅速将国务院领导和人民银行总行关于加强金融监管工作的指示,逐条落到实处。下面,我就今年上半年的经济金融情况讲两点意见。
一、当前我省经济、金融形势稳定,但必须保持清醒头脑
今年是改革开放以来改革措施出台最多的一年,而且都集中在年初两三个月内。从上半年的运转情况看,各项改革在广东都比较顺利和平稳地进行,经济运行基本正常,金融形势稳定,金融秩序一天天好转。具体表现在:
经济增长速度比上年同期有所回落,但这种回落是正常的。一季度全省国内生产总值比去年同期增长15%,比去年同期增幅回落了6个百分点,预计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可以比去年同期增长16%左右。16%也已经是高速度。从整个经济协调发展看,这样的回落是好事,才能保持稳定。盲目追求高速度,追求地产升值,最终结果是“泡沫经济"。什么叫“泡沫经济",根源就在地产一年成倍地上去,炒地皮,带动股市也成倍上升,社会地产股票的市值,几十倍地大于其实际价值。这方面的经验教训很多。如英国,1987年、1988年两年里因地产引起的“泡沫经济''到现在仍恢复不了。日本在1989年里股市面值差不多可以把整个美国买下来,这就是泡沫,根本不存在这笔资金。我上月同朱万里同志到日本,看到日本的经济很不景气,1—5月负增长0.8%,而毗邻的南朝鲜为正增长8%。日本东西很贵,这也是“泡沫经济"引起的,很难恢复。因此,我们的经济速度回落是好事,是正常的1-6月全省乡及乡以上工业总产值2399.4亿元,同比增长22.4%,基本保持了前三年同期的增长水平;产销率每月稳步上升。
市场购销活跃,物价涨幅有所回落。1—6月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86.8亿元,同比增长30.7%。城乡市场销售差距缩小,农村市场消费增长比城市快。4、5月份社会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比去年同期分别上升19.1%和17.3%。物价指数中,有12.5个百分点是去年“翘尾巴"引起的,如果剔除这个因素,5月份真正上升4.8%。物价是基本稳定的。同全国比,去年广东是18.3%,比全国多了4.5个百分点;但今年相反,全国在19%左右,广东在平均数之下。可以说,广东物价上涨的势头基本抑制下来。
外贸进出口大幅度增加,利用外资势头良好。1-6月,全省外贸进出口总额346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18%,其中出口204亿美元,增长120%;进口142亿美元,增长114%。出口增幅比进口增幅大,是个好现象。我省的外汇储备也增加几十个亿。随着我省投资环境优化,实际利用外资增势强劲,1—6月实际利用外资50.49亿美元,同比增长33.4%,其中外商直接投资43.8亿美元,增长52.8%。估计今年实际利用外资可以超过100亿美元,就是说,再过两三年就达到公元2000年的指标。前年在制定赶超“四小龙"指标时,1991年实际利用外资只有25亿美元,按年递增,到公元2000年为700亿美元;至2010年,20年内利用外资共1900亿美元。当时看来是有困难,但实际上这两年成倍增加,1992年48亿美元,1993年96亿美元,势头非常好。现在看来这个指标不仅可以完成,而且可以超过。
目前我省外贸出口成倍增长,外汇兑换能力不断增强。前天省委召开工作会议讨论时也谈到这个事情,有人提出,现在有很多外商进来办电厂,修公路,都是没有创汇的,外汇怎么还?如果按目前一年只有几十亿美元,当然没法还。但外贸出口去年比前年大幅度增加,今年成倍增加,估计今年出口总量达400亿美元,以后每年增为20%多,则一年就增加100亿美元,到2010年差不多一年出口2000亿美元以上。每年有这么多的出口量,问题就不大了。现在我省真正借债的只有几十个亿,负债率仅为14%。按国际通行的算法,以出口收汇还债,包括本息在内,只要不超过25%,就没有超出负债安全线。所以,广东目前外债的负债率并不高,我们不必担心,反而要更加大胆地加快引进外资步伐。6月28日我省在香港举行了高新技术招商会,共签订合同200多亿美元,怕有水份和内部配套资金跟不上,对外公布是120亿美元。引进外资目前还有个好的势头,就是外资企业出口增幅更大。过去我们在外资企业出口方面做文章,压他们出口。这两年我们已经放开了,因为十四届三中全会已经作出决定,要创造条件,逐步给予外商投资企业国民待遇,出口自愿,按章纳税,也没有特殊政策。外资企业生产出来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有市场,也会大量出口,不用担心它。今年我省出口总额中,外资企业占近一半,效益也较好,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劳动就业机会,增加了很多税源。因此,引进外资是我们要下大功夫来做的工作,也是我们与外省比较唯一最大的优势。
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大幅度回落。这是执行宏观调控政策的结果。1—6月全省国有单位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完成的投资与去年同期增幅比较,回落63.8个百分点,重点项目投资完成和资金到位情况比较好。
财政大幅度增收。1—6月,全省财政收入130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6.8%,其中工商税收102亿元,增长48.9%;财政支出125亿元,增长24.8%,收大于支。财政收入来源主要是税收,反映了税制改革后广东运转正常。
金融形势较为稳定,货币回笼大幅度增加。6月末,全省国家银行存款余额比去年底增加450亿元,企业存款增加117亿元,比增幅较大的去年同期仍增16%;城镇储蓄存款增加258亿元,同比增长16.7%,新增定期存款占新增额63%,存款稳定性提高了。各项贷款余额比去年底增加165亿元,基本保证了重点企业流动资金和重点建设项目的需要。货币回笼情况良好,1—6月全省货币净回笼57亿元,比去年同期多回笼121亿元。银行的备付率也提高到正常水平以上。
从上述情况看,广东经济、金融形势处在平稳状态,宏观调控成效已经显示出来,城乡居民生活基本稳定。这与各级政府和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国务院方针政策所付出的艰苦努力分不开。这样的形势确实来之不易,充分证明了党中央、国务院采取的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措施是非常正确的。同时也是与金融系统的艰苦努力分不开的。同志们实实在在做了很多工作:如继续清理违章拆借,4月底全省银行系统净拆出资金余额21.5亿元,比去年底减少19亿元。严肃查处了乱集资,特别是坚决查处省二建公司非法经营金融业务和非法集资行为,起了很大作用,端正了广东金融的形象。查处了越权审批和非法设立的金融机构,这次还准备动大刀解决这个问题。去年7月7日以来,全省查处了40多家越权或非法设立的金融机构。加强了信贷资金的投向、监管,资金投放有保有压,优先支持农副产品收购、工农业生产和外贸出口收购等重点。特别是在4月份我们发现一季度的流动资金并不到位,贷出30多亿元,但企业得到流动资金只有几千万元。发现这情况后,金融系统迅速检查,重新组织资金投放,从而在5、6月份企业的流动资金得到大大改善。
但我们也要清醒看到,经济金融生活中存在的问题确实不少。比较突出的:
一是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仍然过大,尽管下决心压,房地产投资增幅仍然过高。现在报纸上关于售房的广告很多,但真正是人民群众需要的解困房不多,真正的写字楼也不够。房地产问题,省府作为突出问题来抓,组织了检查组。今年1-5月全省国有单位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比去年同期增长35.4%,其中房地产投资仍比去年同期增长84.3%,再回落一半还是相当高。技改投资增幅只有18%。房地产问题我们是严格控制,但很多人不清醒,外商进来搞房地产对征税提很多意见,说这税高那税高,我们很多人替他们讲话。要知道,搞房地产赚了钱,我们在座的每个人都是付出了代价的。为什么?我举个例子:1991年底如果从银行借到100万元,马上在广州买3套房子(那时3000—4000元/平方米,90平方米左右一套),到1992年底卖出2套,已超过160万元,归还银行本息后,仍有几十万元在手上,还有1套房子在手中。这钱谁给的?是通货膨胀给的,而通货膨胀我们每人都是要付出代价的。如果这个事情不管,就会滋生腐败。对地产问题,我们更要头脑清醒,这是“泡沫经济"的根源,一年涨一倍,最终会把经济搞垮,甚至连政权都搞掉。今天我把这个问题讲得直一点,严重一点,是因为前车之鉴太多。现在国家作了很多规定,我们各级领导一定要严格执行,一定要控制地产。朱秀基副总理在我们每次向他汇报时都强调这个事。
二是物价上涨幅度仍然过高。今年我省商品零售物价总指数控制目标是12%,1—6月累计仍上升19.1%。当然我们看到物价开始稳下来了。有的趁机涨价的涨不上去了,如空调机,现在竞相降价,让利1000元/部。物价涨幅现在逐月回落,如果我们抓紧一些,看来今年控制在15%有可能,明年可能降到10%以下。如果降到8—9%,不超过10%,经济增长13—15%,这种情况下,经济发展就非常好,再干十年八年,我们整个经济就上去了,这是最佳状况。
三是国有企业效益不理想,亏损面、亏损额过大。1984年开始讲搞活国有企业,十年了,年年说“三三制"(三分之一有钱赚、三分之一差不多、三分之一亏本),年年出台政策,年年说扭亏增盈百分之多少。我一算,按每年报出来的扭亏增盈数目,早就超过100%。按道理国有企业全活了,可是十年后的现在仍是“三三制"。现在国有企业存在问题很大,尽管出台很多政策,如企业法、转换机制条例、会计法、公司法等,还是解决不了问题。现在问题的主因是包袱太重了,要让企业丢掉包袱轻装上阵,才有办法。如果行业管得死死的,地区管得死死的,一个企业办好办坏都不能动,只能维持这种“三三制"局面。维持“三三制",最后资金就是压银行的。所以有人说银行的钱有20—30%是死线。企业互相拖欠也很严重,三角债重新出现。这都困扰着企业、市场,开始出现竞相降价,出现疲软预兆。还有,现在工业产销率下降2个多百分点,意味着库存增加,银行借出的钱回不来了。对搞活国有企业,我们一直在研究,要有所突破才行。
金融方面,金融秩序混乱还没有根本消除,乱拆借现象有所抬头,乱集资时有出现,相当的资金仍然通过各种地下渠道流向一般的、不是重点要保证的基建,甚至于房地产。这里面有银行的资金,也有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资金,也有农村基金会非法经营金融业务所取得的资金,还有事业性的基金会的资金,以及企业、事业单位内部职工集资的资金。一些银行也受到利益驱动,利用其附属机构转移利润,或赚取非法利润,甚至搞帐外帐、逃避财务管理。有的非银行金融机构违规经营、乱担保。还有一些金融机构,例如农村基金会随意开办金融业务,等等。金融秩序混乱的原因在一些人遵纪守法基本素质太差,有些人办事是应付、对付,一级对付一级。业务手段也不行,老是进展不了,资金汇来汇去总是老办法。有的人认为,搞市场经济就是放,其实是相反,搞市场经济是一切用法律来管。美国对金融的管理是非常严格的,每一个人在银行的存款是否已交税都受到银行的监督,如果你到市场去用一二万现金买东西,马上就有人查你有没有交税,为什么不使用信用卡?我们的三角债清理几次,没有解决根本问题,因为结算办法不行,拿了货不给钱或拿了钱不给货,都没有监督。各种违规违章操作、地方官员兼职操作,肯定混乱。所以我们必须充分看到问题的严重性,把问题讲得深透些,只有这样,才能为我们敲响警钟,下决心去纠正。虽然取得成绩是很大,但很多问题都是靠行政手段,当然一下子能把它压下来,但如果一放松又出来了。因此,我希望广东金融在改革上要深一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二、继续整顿金融秩序,为巩固我省的大好形势作出贡献
最近召开的全国金融机构监管工作会议上,朱副总理再次强调要继续整顿金融秩序,切实加强金融监管。我们必须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为广东经济的健康发展把好“闸门"和关口。这里我对:银行提出几点要求:
(一)做好救灾恢复生产的工作。今年的水灾,是1915年以来最大的一次。我们能顶住,主要靠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帮助灾区尽快恢复生产,重建家园。省政府已召开全省救灾工作紧急会议部署工作,银行要把支持灾区恢复生产摆在工作首位。前段已安排了10亿元,工作不能放松,要看到今年还有好多次台风要来。
(二)银行要切实把金融监管抓紧抓好,抓出成效。去年底国务院在关于金融体制改革决定中明确指出,中国人民银行主要职能是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保持货币稳定,对金融机构实行严格监管,保障金融体系安全、有效地运行。可见,转换人民银行的职能,加强金融监管,是金融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我认为,货币政策是在市场经济中对经济实行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之一,而货币政策的贯彻则有赖于一个健全有效的金融监管体系。对金融市场的运转和广大存款者的利益来说,关系最大的就是金融体系的安全、有效地运行。因此,加强金融监管是摆在我们人民银行面前最紧迫和现实的任务。我们必须真正转换职能,把工作重点转到金融监管上来。
金融监管的对象是金融机构及其各项金融活动,搞好金融监管,绝不能只靠人民银行。金融机构一方面自己作为被监管的对象,其经营行为要受到人民银行的监督,另一方面要在规范经营中加强自律管理。对国家专业银行和商业银行来说,还有一个加强其附属机构的控制和监督的任务。另外,搞好金融监管还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对违反国家金融政策法令的部门或企业,要实行法律制裁。但制裁只是手段,不是目的,我们的目的是要使各企业、各部门都自觉地遵守金融法纪。这样,层层配合,才能把监管工作做好。这次会议在加强金融监管方面提出了不少措施。例如:加紧清理、撤并越权审批的金融机构;全面对城市信用社实行整改和加强管理;对基金会进行清理;坚决查处非法集资和违法经营金融业务的行为;对金融机构进行清理、整顿,等等。这些措施,希望会议结束后就马上动手,抓出成效。这里特别强调,对越权审批的金融机构,要坚决执行朱镕基副总理的指示,按照人民银行总行的要求进行清理。全国金融机构监管工作会议已经进一步明确了这些机构的撤并原则和措施,省人行也制定了实施方案,就是说,在1993年7月7日后批准设立的机构一律撤销;专业银行信托公司新发展的机构一律撤销;地方性金融公司跨省和在县或县以下设立的分支机构一律撤销;大部分市的证券登记公司要撤销。清理任务很重。大家反映,全部撤销,工作量很大,有很多具体问题。但我们必须严格执行国家和省的清理措施,态度要坚决,该撤销的一定要撤,在这个基础上,再研究具体处理办法。例如,银行设立的信托公司属于这次清理的,有些可以并掉;属于清理的分支机构,有些可以在下面并掉,有些可以收到省公司来。要下决心做才行,否则,提出一大堆“怎么办",时间拖过去了,到时大家都被动。我主张,不管“怎么办”,先撤、并了再说。态度坚决就有出路,心软了就没有办法弄。人员的问题上要妥善安排,不能推出去不理;债权债务要有主。这样就不会产生社会震动。各家金融机构都要坚决按照人民银行的部署,把撤并工作抓落实。
(三)要继续贯彻年初全国和全省金融工作会议确定的工作方针,严格控制固定资产贷款规模,一律不能突破。人民银行各支行要加强对辖区内专业银行贷款总量的监控。严格控制固定资产贷款流向一般基建项目,尤其是房地产项目。专业银行要加强对贷款使用的跟踪监督,杜绝企业挪用流动资金用于固定资产投资更不得利用附属机构将资金转向固定资产投资。在这里我也替银行讲个公道话,有些企业说流动资金不足,其实银行给它了,而生产销售产品在货款回笼后,就拿去搞房地产,同时又叫流动资金不足,说银行不关心支持。当然,银行在资金追踪上也有责任,但生产部门统计流动资金数字,本身也要检查一下企业是怎么用的,真正的生产流动资金到底缺多少;有没有挪作他用?不要一统计就笼统说缺大量流动资金。总之,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不是一个部门就能解决问题,不是光靠银行就能解决问题,—定要共同配合去做。
专业银行要严格执行贷款计划,恪守各自职责,合理安排发放贷款,优先满足合理的生产流动资金和重点建设项目的资金需要。我建议银行以后对每个企业建立一本帐。这本帐不光记录企业借多少钱,还了多少,还欠多少这几个数字,应该记录整个企业的经营情况,到底生产了多少适销产品,需要多少流动资金,银行已经借给多少,在企业转动的有多少。平时就要这样操作,企业说没有流动资金,银行就要对帐,核清真假。其他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要严格执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信托投资公司只能按照信托存款75%的比例发放用于流动资金的信托贷款,严禁发放固定资产信托贷款。
(四)要继续贯彻国务院“三防一保"电话会议精神,把“防诈骗、防盗窃、防抢劫,保银行资金安全''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现在的诈骗已经规律化了,但年年一出现,都有一些傻瓜上当,包括我们有一些领导。每一次资金紧张,就有一批诈骗犯出笼了:说贷款资金量很大,要10亿、20亿,甚至100亿美元都可以,是世界银行的,是哪个财团的,等等;又说利率很低,贷款期很长,不用担保;还说只要3—5%的回扣;条件是你出一张函给我。问题就出在出一张函。我们有一些人总是说,出一张函给他有什么了不起,就一张纸,他是给我钱呢。要知道,就是这一张函就产生了经济后果。这种诈骗行为已经是标准化了,而我们有的人还是那么蠢,总是有人给他出函。说明我们的素质确实太低,还有制度太不健全,特别是用盖章空白函。这次所查河源、揭阳事件,问题就出在这里,太令人吃惊了,素质太低了,简直乱套了。所以一定要把规章制度严格地建立起来,普通介绍信都不能空白地盖公章。出了问题一定要法治,否则就没办法管了。
(五)要把加强金融监管工作与稳妥地推进金融改革结合起来。今年的金融改革措施出台较多,比如人民银行推广票据贴现、农业银行政策性业务的划分和移交,等等,都需要花不少力气去抓,各级要处理好与日常工作的关系。目前,国家正在制定城市合作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的条例,一旦条例颁布,组建合作银行就要开始,这些都要预先做好工作。我认为,改革中最重要的一条是用信用证来结算的制度要建立起来,这是个最大的问题。不搞信用证,资金调度没法监督,可以乱来,诈骗行为也由此而来。两家企业(公司)做生意,都要通过各自的开户银行开出信用证才有效,这就有了监督,诈骗行为就可以杜绝了。现在问题就出在很多生意签合同不需要经过银行,没有钱都能做,这样,一大堆问题就来了。我也想过,我们省内先走一步行不行,看来一个地区搞也不行,一定要全国统一搞才有成效。但是,希望我们自己能做的事情一定要做好,做不好就要追究责任。
最后,我再强调一点,各级政府要主动支持银行开展工作。银行首先要主动向政府汇报工作。政府怎么支持,第一,要按照去年7月份朱森林省长所说的向各地政府“约法三章”;一是支持和重视银行工作,不准干预银行的正常运转;二是坚决执行中央和国家的政策规定,不准强行让银行担保、贷款、融资;三是带头遵纪守法,不许弄虚作假,出了问题隐瞒不报。第二,对银行开展的工作,地方要积极配合。特别是现在的清理、清查工作,地方政府一定要配合,银行也要如实地反映问题。这次查处汕头市省二建公司非法集资和揭阳民间标会的问题,充分证明了银行主动向地方政府汇报,地方政府积极地支持银行工作,这样配合非常重要。也只有这样,才能将金融工作真正做好。
手机阅读
下载、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