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第11期

1994年06月15日出版

首页 > 政务公开 > 省政府公报 > 1994年 > 第11期
【打印】 【字体:

迈向新征程建设新城市

澄海市市长  刘执寰


  1994年4月18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澄海县,设立澄海市。这是澄海的一件历史性盛事,标志着澄海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澄海经济发展的总趋势是逐渐加快的,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通过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形成新的城市经济格局,经济增长更为迅速,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工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主体。全市拥有工业企业5700多家,涌现了南洋工业城、五金工具城、昂泰企业(集团)有限公司等一批档次高、效益好的企业集团,累计兴办“三资”企业274家,实际利用外资1.48亿美元,形成了以电子、机械、五金、塑料等行业为支柱,集团化、规模化的外向型工业体系。1993年,全县工业产值28.81亿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80.01%;农业正朝着优质、高产、高效和区域化种养、专业化经营、工厂化生产的商品农业方向发展。全市蔬菜、水产、水果和禽畜四大基地规模达2万公顷,涌现了一批集科研、生产、加工于一体的农业企业,农业商品率达到75.6%。1993年农副产品出口创汇5000多万美元;商贸日趋活跃,第三产业发展较快。一批水产、药材:塑料、水果、蔬菜、粮食等专业市场和规模宏大、设施配套的综合市场已建成投入使用,为沟通国内外贸易打下良好的基础。金融、证券、信息、房地产和人才等市场正在迅速兴起。

  澄海发展经济有得夭独厚的优势。一是毗邻汕头经济特区的优势。澄海与汕头特区(市区)仅一河互隔,区位条件使澄海既能够直接接受汕头特区的经济辐射,又能在某一些方面与特区互补,共同发展八二是临海优势。澄海滨临南海,海岸线长67公里,又是汕头特区与南澳岛联系的唯一陆上通道,有利于大作海洋文章,以海兴市,发展临海城镇、工业区、港口和旅游度假区,形成临海经济开发带;三是侨乡优势。澄海是著名侨乡八现有华侨、港澳台同胞65万多人改革开放以来,广大侨胞关心家乡建设,积极投资、捐资兴办实业和公益事业,发挥了重大作用;四是享受“经济开发试验区"政策的优势。省政府批准设立的澄海莱芜经济开发试验区,总面积9平方公里,享有各种优惠政策,可以成为澄海对外开放的窗口,形成外向型经济群体;五是交通走廊的优势。澄海陆海空立体交通网络基本形成,纵贯全境中部的324国道和在建的金鸿公路与地方公路连结成网,正在兴建或筹建中的潮(州)漳(州)铁路、铁路、澄(海)莱(芜)铁路汕(头)厦(门)高速公路澄海市境,形成纵横交错的交通网络。而交通发达必然促进经济的发展,加快城市化的进程。

  国务院批准澄海撤县设市,标志着澄海历史发展翻开了新的一页,跨进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我们将以设市为新起点,抓住机遇,开拓进取,加快步伐,全面地推进澄海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进程。我们的发展目标是:争取到2010年,澄海市的工农业总产值达到460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3036元,经济、社会和科技的发展处于全省中上水平。根据这一目标,计划今年实现全市国内生产总值21亿元,工农业总产值43亿元,实际利用外资6500万美元,外贸出口收购总值4.5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0%、19.4%、36.2%、9.76%;地方财政收入要有较大幅度增长。围绕上述发展目标和计划任务,近期将重点抓好如下几方面工作:

  一、加快工贸发展,培植新的经济生长点,建立现代城市经济支柱。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外引内联,狠抓一批高、新、大项目的上马工作,致力培养一批年产值超亿元的,骨干企业,推动澄海工业上规模、上档次、上效益。

  二、发展外向型农业,加快现代化农业进程。设市后,我们将充分发挥澄海农业基础好、耕作水平高的优势,进一步加强对外交流和合作,扩大农业对外开放,引进国内外资金、先进技术设备、优良品种和现代化种养经验,使传统农业朝着外向型和集约化方向发展;同时,加速本地农业同国内外市场接轨,把更多的农副产品推向市场,提高农业的整体水平和效益。

  三、以“四大区域"为重点,高起点搞好市区、集镇区建设和管理,尽快形成澄海市新容貌。目前已经完成市域城镇体系以及市区和各集镇区规划修编工作。总的构想是:突出一个中心(即突出以市区为中心,在现有建成区的基础上向上华、坝头镇延伸发展),建设四个城镇组团(即新溪外砂组团、东里组团、隆都组团、湾头组团),形成五条南北干线(324国道、金鸿公路、凤东公路、汕厦汽车专用公路、广梅汕铁路)和开放式、城市化新格局。设市后,将根据城市化规划、建设、管理的要求,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加快城乡开发和建设。近期重点开发建设“四大区域”:

  ——新市区。位于国道324线西侧,从外砂桥至莲阳桥3.6公王长的澄城路段向西纵深开发,形成500公顷的新城区。目前已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征地、统一设计、统一安排基础设施的要求,完成路网测设、定位、规划、设计等前期工作,近期重点建设迎宾馆、体育馆、海关大楼、汇景城等一批重点工程,以及配套道路、供电、通讯、给排水等配套设施,争取两年内形成一批新的建筑群体和宽敞的城市交通网络。

  ——莱芜经济开发试验区。位于澄海市东南部,濒临南海,与南澳试验区隔海相望,面积900公顷。规划建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集商贸、旅游度假为一体的花园式海滨新区。现在,首期开发正在进行。

  ——莲花山温泉旅游度假区。位于潮州、澄海、饶平交界处,面积810公顷,区域功能设计为旅游风景区、温泉别墅区、宗教文化区和商贸服务区。现已完成总体规划,进入招商阶段。

  ——正大工贸区。位于国道324线西侧新津河两岸,面积186公顷。现已完成规划,并将于近期动工兴建。

  四、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服务功能,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为适应设市后大建设、大发展的需要,今年计划投资6亿元,继续抓好基础设施建设、配套。交通方面,以建设中、东、西三条南北公路干线为目标,重点抓好金鸿公路的建设进度,以此带动东部沿海地带的开发,尽快形成澄海东部经济走廊。在去年镇镇通混凝土公路的基础上,力争用3年时间,实现村村通混凝土路。同时,争取莱芜集装箱货运码头尽快完成配套工作,早日投入使用;能源方面,继续发挥多渠道建电供电的作用,提高供电能力。重点抓好市火力发电厂7万千瓦火力发电机组第三期工程和坝头110千伏输变电站、上华220千伏输变电站、外砂110千伏输变电站的建设,争取1994年全市供电能力达到5亿千瓦时;通信方面,今年计划新增程控电话4.5万门,总装机容量达到8.4万门。

  五、推进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努力为投资者提供优惠政策和优良的服务。澄海设市后,在政策方面,我们仍然强调保持原有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凡是前来我市投资兴办实业的,将继续享受国务院制定和本市制订的有关优惠政策。随着设市后经济管理权限的扩大,我们在利用外资方面,将进一步简化手续,提高办事效率,为客商和投资者提供一系列方便。此外,我们还将进一步提高市民的服务意识、城市意识、交通意识、卫生意识和公共道德意识,通过各种相应措施维护安定团结的社会局面和良好的治安秩序,为我市经济发展创造一个文明祥和的社会环境。

手机阅读

打印

下载、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