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第8期

1993年08月31日出版

首页 > 政务公开 > 省政府公报 > 1993年 > 第8期
【打印】 【字体:

欧广源副省长在全省各市农业局长会议上的讲话

(一九九三年七月二十九日)


  省农业厅为贯彻全国农业厅局长会议和全省农业市长会议精神,召开这次市农业局长会议。大家围绕今年农业生产及如何学习、宣传、贯彻国家最近颁布实施的《农业法》和《农业技术推广法》,加强我省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等问题进行了认真的讨论,会议开得很好。

  多年来,我省农业系统的广大干部职工,为发展广东农业生产艰苦奋斗,默默奉献,风里来,雨里去,做了大量的工作,作出了重大贡献。我谨代表省委、省政府向农业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致以亲切的慰问和崇高的敬意。下面我谈几点意见。

  一、关于上半年农业形势

  今年上半年,农业形势总的是好的。最近省政府在东莞市召开了全省农业市长会议,分析了上半年农业形势,总的认为是喜忧参半,有喜有忧。喜的方面,一是今年二月份省委省政府专门召开了农村工作会议,贯彻中央关于加强农业的决定,各个市县都加强了对农业的领导,增加对农业的投入。初步匡算,今年农业投入全省增加了10%。二是农产品价格放开后,农业逐步走向市场,.农民比较自觉地按市场价值规律办事,调整生产布局,发展“三高”农业。全省鱼塘增加50多万亩,蔬菜增加30万亩,水果增加40〜50万亩。整个农业大体是减产增值增收,今年预计农村人均收入比去年可增加100〜150元。三是开发性农业发展势头猛。(1)各地饲养野生动物积极性很高,如养孔雀、海狸、水鱼、金钱龟、鸵鸟等。一只水鱼一年可产50只蛋,每只蛋孵化出来可卖十几元,每只母水鱼一年可收入700〜800元,效益很高。东莞英吉利野生动物养殖场,去年投入600万元,预计今年有300万元利润,明年有500〜600万元收入,投入一、二年可把全部成本收回来。(2)今年5月份省政府召开了海洋工作会议,提出开发海洋经济、向海洋要财富,滩涂养殖、远洋捕捞的势头很猛。(3)各地利用山地坡地种果树,势头也不错。

  上半年存在的问题,一是耕地面积锐减,特别是水稻、甘蔗面积减幅较大。去年水稻的播种面积减400万亩,今年预计减300多万亩,甘蔗减80万亩。减少的水田一部分改种经济作物和挖鱼塘,一部分是搞开发区。二是自然灾害较多,历史上没有的自然灾害今年都有了。开始是霜冻,全省损失十几个亿,然后是龙卷风、冰雹、暴雨、洪水。再加上6月份的三号台风,几次灾害全省共计损失60多亿,相当于去年全省农业总产值的10%。三是弃耕现象严重,这有两种情况,一是种水稻、甘蔗收入不高,农民干脆不种了;二是各地搞开发区,征了地,无钱投资而出现的丢荒土地。还有一些属于半丢荒的,只种几条甘蔗,因不管理,也无多少收成,实际与丢荒没有什么两样。

  东莞会议还对下半年工作作了部署,着重研究解决几个问题。

  第一,在农业走向市场过程中政府要加强对农业的宏观调控和支持力度,包括立法、制定有关法规、确定粮田保护区等。省里从明年起用三五年时间建立55个商品粮基地县,并对占用农田搞二、三产业的,拟征粮食专项基金;财政适当增加对农业投入,明年将在新增的财政收入中拿出10%的资金来支持农业。

  第二,广东农业要再上新台阶,根本出路是发展“三高”农业,并实现农业“三化”,即企业化、基地化、规模化。发展农业,财政补贴是需要的,但主要在于提高经济效益。只有大力发展“三高”农业,才能进一步提高农产品的产量、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取得较佳的经济效益。近年来,我省优质高效的经济作物增长幅度很大,特别是养殖业的塘鱼、畜牧业和种植业的果菜生产等发展势头很猛。概括起来,各地发展“三高”农业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以市场为导向,按价值规律办事。

  第三,要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使一家一户的生产经营和大市场连接起来。茂名市一年几百万吨冬种蔬菜运到北方,高州水果生产发展那么快,主要经验之一就是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搞得好,购销网络比较健全。高州仅种果一项生产,农村人均收入就超2000元,在山区就很有说服力。

  第四,要大力发展农业股份制。经济发达地区的二、三产业发展快,大量农业劳动力已转移,一家一户耕种几种作物、几亩土地的经营方式,已不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必须从实际出发,逐步推进适度规模经营,进一步完善家庭承包制。可以采取股份合作形式,以承包地入股,使土地向种田能手集中,搞农业企业化、基地化。东莞市常平镇通过土地入股,水稻全部由种粮专业户承包,每户经营100〜150亩。一个管理区的农田由几户承包起来,集体给予适当的补贴,如生产资料补贴,稻谷销售价格补贴等。去年,每担稻谷提高到40元,每担由集体经济组织补贴10元,经营100亩,纯收入有3〜4万元,经营者积极性较高。

  第五个问题是如何增加对农业的投入,搞好农业基本建设,促进农业高产稳产。

  二、对下半年农业生产的几点意见

  1、各级党委、政府和农业有关部门下半年的工作重点,就是要抓好粮食和甘蔗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同时兼顾其他。广东水田面积已跌至2000万亩以下,人均不够三分地,各地计划下半年还要减少140万亩。如果继续减下去,明后年就会出现粮食供应紧张。粮食如果全部靠进口、靠外省调进是危险的。把粮食生产搞上去,除了要解决思想认识外,就是要确保播种面积。下半年水稻面积不能比上半年少,要保持上半年的面积并力求增加。行政措施也好,经济措施也好,都要把播种面积保住。如果个别农户不愿耕的,要签订合同,由愿意耕的人承包,丢荒的农田集体要收回,重新发包。

  2、抓丢荒土地的复耕。能种上水稻的种水稻,不能种水稻的种其他作物。省农业厅要组织人员进行一次调查,了解情况,实事求是反映耕地丢荒情况,由省政府发个通报,以引起各地重视和切实解决耕地丢荒问题。

  3、抓好生产资料供应、调运工作。化肥靠国家分配的渠道不多,也不及时到位,主要靠有关部门外出釆购,靠市场调节。从长远看,广东化肥要靠自己来解决。省已决定在湛江、茂名办两个大型化肥厂。

  4、抓紧农时季节,搞好晚造生产。晚造能不能高产、丰收,关键是抢季节。全省要力争在立秋插完秧,以避开寒露风。各地要采取有力措施,抓紧落实晚造生产各项准备工作,确保生产顺利进行,争取晚造生产有个好收成。

  三、大力宣传和贯彻《农业法》和《农业技术推广法》

  全国人大最近审议通过并已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是建国以来我国首部农业基本法,它标志着我国以法治农进入了一个新阶段。长期以来,由于自然、经济、社会诸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农业经济效益一直较低,农民的自我保护能力很弱。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的发展和农民的权益尤其需要国家法律的保护。只有坚持以法治农,才能避免农业生产的大起大落。因此,《农业法》和《农业技术推广法》这两部法律的实施,将有力保障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得到广大农民及农业、农村工作者的拥护。各级政府及农业部门要充分利用一切宣传阵地和宣传工具,花大力气进行宣传,使之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八月上旬,省政府还要为此专门召开学习、贯彻农业“两法”的新闻发布会,希望大家都行动起来,以高度负责精神来宣传、贯彻、落实农业“两法”。

  各地在学习、宣传、贯彻“两法”时,要重点抓落实,尤其要狠抓“两法”中各项农业保护规定的落实,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要加强对农业的宏观调控,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加快政府部门职能的转变,强化农业服务工作;依靠科技、教育,振兴本省的农业。各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要主动配合人大,做好对“两法”实施的监督检查工作,并着手制定有关配套,法规,逐步走向以法治农的轨道。

  四、切实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稳定农业机构和农业科技队伍

  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是贯彻落实农业“两法”的基本要求。最近,国家农业部、财政部、国家计委等六部委还专门下发了《关于稳定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通知》,我们要坚决贯彻和落实。各级政府要把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稳定农业机构和农业科技队伍工作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对农业部门的机构改革,要在转变职能加强服务上下功夫,不要随意撤并。对各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所需的经费,各级财政要保证拨足,并随着财政收入的增长不断增加。在深化改革中要釆取有力措施,防止农业科技人员的流失,避免“线断、网破、人散”的状况再次出现。各级农技推广部门要充分发挥各自的职能作用,在为政府当好参谋的同时,增强服务,搞好试验、示范、培训、指导及咨询服务等工作,把科学技术广泛应用于产前、产中、产后的全过程,促进先进、实用农业技术尽快应用于农业生产,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全省农业市长会议推广了东莞市的经验。东莞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比较健全,共投资1000多万元,用于农业技术推广试验场建设,抓几大功能:一是研究开发新技术;工是培育新品种;三是技术培训;四是技术服务。主要是搞新品种的引进开发,培育优良品种,然后在场进行试验示范,并办各类学习班,培养人才。谢非同志强调要学习东莞的经验,各市都要搞农业技术试验场。省政府准备给每个山区市补助100万元,搞农业技术试验场。平原、珠江三角洲经济较发达地区,财政要安排资金搞试验场。不但要求市要有场,而且县也要有场,有基地,镇要有站,把整个农业技术试验、示范、推广应用机构建立健全起来,做到“四有”:有场,有队伍,有研究项目,有活动经费。农业的发展最终要依靠科技,而科技工作很重要的是靠各级党委、政府去抓落实。农业技术队伍要进一步稳定、巩固和提高,否则“三高”农业、科技农业是不可能实现的。农业科技队伍作用很大,但很多人不愿搞这一行,搞农业科技工作不如搞商业、外贸。希望从事农业科技工作的同志要有“孺子牛”精神,有为社会多作贡献的精神。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支持关心这支队伍,落实有关政策,解决他们的基本生活条件和实际问题,对有特殊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要给予奖励。

  要稳定农业系统机构和队伍。中央对农业十分重视,因此精简机构,并不是把农业队伍精简,农业机构总的是要稳定下来。加强农业,没有农业机构,怎么来加强?我认为机构不管怎样改,但农业机构要稳定,要加强。

  广东的农业,只要大家认识一致,同心协力,发展前途是光明的,是大有希望的。希望农业战线的全体干部职工积极努力工作,为广东农业的稳定发展作出贡献。

(粤府〔1993〕31号)

手机阅读

打印

下载、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