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第7期

1993年07月31日出版

首页 > 政务公开 > 省政府公报 > 1993年 > 第7期
【打印】 【字体:

朱森林省长在全省市场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一九九三年七月七日    根据录音整理)


省政府召开这次市场工作会议,旨在进一步推动我省的市场工作。维明同志已代表省政府作了很好的讲话,我完全赞成。

在这里,我首先想说的是,这次会议与两年半前在佛山召开的全省市场工作会议所研究的问题实质是一样的,即如何开拓市场,把市场搞好,但在工作背景和目标要求上又有所不同。两年半前佛山会议研究市场工作,主要是要克服市场疲软,促使国民经济的好转。现在是在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情况下,在追赶亚洲“四小龙”的总体目标下,研究如何进一步开拓市场,搞好市场的建设。另外,我们在两年半前研究市场问题,是基于这样一种认识,即广东要坚持改革开放,要按照市场的取向来推进各项改革,促进经济的发展。应该说,这样的认识水平,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比较先进的。今天,根据党的十四大精神和全国八届人大一次会议修改通过的国家《宪法》,我们要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这就是实行改革开放,发展国民经济,在对各种资源进行配置时,必须依靠市场,以市场为基础。所以,我们现在是在一个更高的认识层次和水平上来研究市场工作的。尽管这次会议是以 “两场”(农村集贸市场和商场)建设作为主要的讨论题目,但应该把它置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总目标的范畴内进行研究,而不是局限于就事论事地讲某一方面的市场建设。下面我想讲三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市场建设工作在广东追赶亚洲“四小龙”中的地位和作用

同志们从事市场工作多年,都懂得要使国民经济获得良性的循环,就要有“生产——消费——再生产——再消费”这样一个循环机制的正常运行。而要使生产和消费能够正常运转,就要搞好市场,通过市场进行商品的交换,包括货币商品和物质商品的交换。市场是联结生产和消费的必不可少的纽带。在计划经济年代,对产品是不是商品这个问题,在相当长时期里都是有分歧的。不少人认为:从我们将来的目标上讲,对所生产的产品是要搞分配的,而釆取什么形式逬行分配?可能是用分配券的办法,这也是一些经典著作中所说的。其实那是建立在生产高度发展的基础上,生产的产品直接为社会消费,满足社会需求,这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过程才能实现。而且,这还是一种构想。在我国,过去曾有一段时间不承认生产资料是商品,因而认为不能通过市场逬行交换,而只能由国家有计划地进行分配。在这种情况下,市场当然也就不需要了。结果是,轻视流通、轻视商业的思想、相当普遍。要发展商品经济,就必须从旧的、僵化的思想观念中解放出来,真正使我们的经济发展面向市场,从需求出发来搞好生产布局。市场机制对于生产的作用,在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特别是广东已经越来越明显。我们讲“以销定产”,就是要拿到订单才安排生产。这是国际上的惯例。当然,我们的产品如果统统拿了订单才来生产也不大可能。但最终都要通过市场来交换,实现其价值,这是臺无疑问的。如果产品不能通过市场进行交换,它的价值就无法体现出来。这个道理大家都明白。按追赶亚洲“四小龙”的要求,我省每年的国内生产总值要以百分之十二点九的速度前进。我们将生产出大量的产品,包括农业、工业产品以及作为商品的其他领域的产品。这些产品都要找出路以实现其价值,这就需要市场。如果没有广阔的市场,我们要实现这个目标是不可能的。

李鹏同志去年到广东视察.我们向他汇报了广东追赶亚洲“四小龙”的规划,当时我们汇报有五个方面的制约因素,一是能源、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赶不上经济发展的需要;二是建设资金不足;三是市场开拓得还很不够.无论是国内市场还是国际市场都是这样;四是各种人才包括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不能够适应形势需要;五是全省的经济发展还很不平衡。他听了汇报后说:在你们所提的这几个制约因素中,我认为,最大的制约因素可能是市场问题。也就是说,广东要每年以百分之十几的速度前进,到二O一O年的国民生产总值就差不多等于全国现在的总量,达一万六千亿元。这么高的发展速度,这么多的产品,市场在哪里?国内市场固然容量很大,但其他各省市也在发展,广东能否在各地都在大步前进的情况下扩大市场的覆盖率?国际市场则早已形成被分割、占领的格局,能否在激烈的竞争中挤进国际市场,获得一席之地?这就得看广东的产品质量、成本、销售渠道和售后各方面的服务工作能否跟上去,即市场的开拓能力如何,能否形成一个覆盖面广、功能齐全的市场网络。

归结起来,我们的市场工作、市场建设,是关系到生产、消费能否正常运转的大问题,也是关系到广东能否按预定目标,在二十年内赶上亚洲“四小龙”的一个关键问题。因此,不高度重视市场问题不行。

二、开拓市场的目标

这里讲的市场,应是广义的概念。这次会议对“两场”建设制订了规划和具体的目标,即市级要建有一万平方米以上,县级要建有三千平方米以上的商场,这很好。但作为主管经济工作部门的分工上,不管是财力、工商还是其他部门,对于市场建设、市场工作,都应把视野放得更宽一些,看得更远一些。

关于市场的问题,可以作这样的分类:从地区上看,有省内市场、省外市场和海外市场。现在广东的市场格局叫作“三分天下”,即上述三块市场中各占三分之一。从市场性质即构成市场的内容上看,有商品市场、各种生产要素市场(包括劳动力、人才、技术、信息等市场)。从市场交易的形式上看,有零售市场、批发市场和期货交易市场,还有其他一些市场,如货币作为一种形式,有金融和股票市场等等。对于这些市场的开拓都应该搞好。我们做市场工作的各个部门,也都应有一个通盘的考虑。

从目前来看,广东的市场机制相对地好些,市场发育也比较早。但也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如零售市场发展比较好,批发市场发展不够;商品市场发展比较好,各种生产要素市场发展不够。我们要面对这种实际来提出规划、目标和要求。

首先,从国内市场来看,我们在全国的销售网络还没有很好地形成,已经建立得比较好的仅限于一些大的企业。商业部门要充分利用原有的销售渠道,即过去的一级站、二级站和三级站,努力开拓市场。但现在的市场是多元化的,已经不能再完全靠国家原有的一级站、二级站和三级站来收购销售。为此,对国内市场,我们一方面要立足于面向全国,另一方面也要考虑开拓的重点。“广货”应该面向全国,这是没有问题的。但重点开辟市场的地区应该放在“三南”:即华南、中南、西南地区。当然,华东、东北市场也要开拓.不能忽视。这就要有一定的分工,这种分工不是由国家给我们具体划分,而是要由自己确定策略。按现在沿江开发的形势,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是面向华东,包括中南、西南一部分;渤海湾地区则主要面向东北、华北。我们珠江三角洲,除了自己这一块外,就要面向全国,侧重于“三南”,不断开拓新的市场。

其次,从省内市场来看,大、中城市的市场发育得比较好,现在的问题是如何扩展到县城,到乡镇去。这种市场的开发要立足于本地资源以及传统经营的优势。同时面向全省和全国。我曾到过普宁,其十大专业市场搞得不错;我看了南海西樵山的布匹市场,它能做到面向全国,本身又有几千台织机作后盾,搞得不错。对于农村市场,我们要特别注意把工业品送到农村去,向农村销售,占领农村市场;同吋,对农副产品,要通过比较畅通的流通渠道,把它们收购起来面向全国销售。就是说,我们要建立起农村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在这方面,茂名、湛江等地的“南菜北运”,基本上就能够做到集中收购,然后集中北运,做得比较好。

第三,从国外市场来看,我们已有三分之一的产品外销。但主要集中在港澳地区,持別是在香港。现在广东向海外销告的产品,香港就占了百分之八十左右,当然也有相当一部分是机转口贸易。我们无統要保持这个传统市场,但决不能仅仅局限于此。我们应建立起更多的海外市场,包括东南亚、日本、欧洲、美加等地区,甚至拉美、非洲、澳洲等国家和地区,要与他们建立起直接的贸易关系,不要一切都依赖香港。这就是近两年来提出的建立多元化国际市场的要求。我们应通过各种办法去建立和完善销售网络,其中包括宣传手段、促销方法等。近年来,我们在海外办了不少展销会.效果是不错的,产品都销售一空。这次在汉堡举办的展销会就是一个例子。这表明,我们的产品并不是没有竞争力的,举办这些展销会,就是为开拓市场开路,对市场情况进行调查。我们今后要更多地开展各种展销会活动,参加各种国际博览会,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关于零售市场、批发市场和期货交易市场问题。我着重讲一讲批发市场和期货市场。要大批量、大规模地逬行交易,没有坦立起批发市场和期货市场不行。我们搞贸易,不能总是小打小闹°批发市场怎么建立、依据什么条件建立?这个问题很重要。这里包括资源条件、交通条件和信息条件等。我去上海时,看了市金属交易所。该所去年的交易额达一千亿元,现已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全球性的大型金属交易所。根据现在的情况,广东应办一些什么样的期货市场呢?如我们已在办一个橡胶期货交易市场。现在全国能够生产橡胶的,就是海南岛和广东的雷州半岛。应该说,我们办橡胶交易所是有优势的。当然不一定都是靠我们自己的资源,但必须以自己的资源做后盾。我们完全有可能建立起一个全国性的橡胶交易市场。其他方面还有什么项目可办成连结国内外、有相当规模的交易市场呢?对此应进行认真的研究和规划。至于证券市场,我们正逐步地建立。现在广东经营股票上市的交易所是在深圳。上星期,省委、省政府在深圳召开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座谈会时,我曾与部分到会的市委书记、市长开了一个座谈会,他们一致赞同要以深圳的股票交易所为中心,把全省连结起来,搞好我省的证券市场,进行联网挂牌和成交。

生产要素市场的问题。我在这里就不展开谈了。目前,广东各地都比较注意培育生产要素市场,包括生产资料、人才和劳动力市场等。我特别要强调的是技术市场,这是科技成果如何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关键。但是,对什么是科技成果、广东经济发展中需要什么科技成果,很多人并不十分了解。这就要通过技术市场进行交易,收集信息,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若交易成功了,科技成果也就转化为生产力了。当然,并不是说所有的科技成果都要通过技术市场的交易才能实现转化,但相当多的成果都是要通过技术市场交易才能达到转化目的的。现在不少地方都有这种市场了,如广州的科技一条街,这是一件好事。有条件的地方,应建立起定期的或相对固定的技术市场,并把它们很好地发展起来。

至于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立,也是我们研究市场、开拓市场的有机组成部分。这里牵涉到农副产品的及时收购和销售,农业所需生产资料的供应,如技术、种子、化肥和农药等问题,都要引起我们的重视。为使我们的农业能继续得到发展,我们要把建立起社会化服务体系,特别是发挥农村基层供销社的作用,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全省农村基层供销社百分之五十已下放到乡镇管理了,今年要争取全部下放。当然形式可以不一样,但作为一项改革措施,今年应该把它做好。

总之,对各种市场的建立,希望各地认真规划,提出自己的奋斗目标,为广东二十年基本实现现代化而努力。

三、处理好市场建设中的几个关系

(一)硬件和软件的关系

在市场建设中,既要有硬件,又要有软件,两者不可偏废。只有将硬件和软件都建立健全起来,市场建设才能成功。我们的硬件建设,主要还是在市场的场地和各种设施的建设上。如何把市场用现代化设备装备起来?与此相关的交通、通讯设施怎样配置?这里就有个选择问题,如市场建在什么地方最好?要为市场交易提供什么样的条件?大市场、小市场、批发市场、零售网点,怎样布局才合理?都要慎重地论证,认真地规划。现在很多同志一般都着眼于大市场的建设,这本身固然没错,但不能忽视偏僻地区的、必要的网点建设。这里我要特别指出,现在有些同志总是习惯于在公路两旁或在马路上设商业网点,认为在公路两旁设网点,交通方便,条件优越,于是与公路平行设网点,结果把公路变成内街,大大影响了交通,这是非常不可取的。现在公路两旁特别是国道、省道两旁都有一定的控制区,主要是用来搞绿化,而不是用来建商店的。在公路两旁设网点,一定要以不影响交通为前提。至于城市的商业网点,除了可以搞一些必要的流动摊档外,其他占道经营、影响交通、影响市容的网点,统统要有计划地进行清理,搬入屋内,不能长期维持这种现状。现在各地都有这种情况,特别是广州。当然广州的清理难度很大,但也一定要下决心进行清理。

在搞好硬件建设的同时,也要注意搞好软件建设。一是法制建设。我们要用各种法规和市场规则去规范市场活动,维持市场秩序。否则就会乱套。如期货市场,我省一开始时,由于大家对此都不太了解,误认为搞期货交易市场很容易,一哄而上。规则没有出来,期货市场已经遍地都是。我们不能搞不规范的期货市场,更不允许借期货搞欺诈活动。又如股票,目前的内部股、法人股能否交易和如何交易,我们都应制定出办法来,照章办理。有一段时期,我省曾一度出现把内部股进行地下交易的现象,省里对此下过一个规定后,这种现象才得以遏制。如果任其发展下去,肯定会出问题,后果将不堪设想。外省不是有的地方出现股民到政府请愿的事情吗?这就是一个教训。我们一定要制定相应的市场规范,否则就无法进行市场建设。正如一位中央领导同志形象比喻的一样,打球也要有规则,没有规则如何进行比赛呢?我们就是要依靠市场法规来保护公平的竞争。二是培养人才。要对市场知识、法律知识等进行宣传、普及,大量培养人才。我们搞市场工作,要靠人才去开拓市场,组织市场活动和经营活动。我们的人才还很缺乏,要通过各种途径进行培养。各级都要在建设市场工作中非常重视人才的培养。

(二)投入与产出的关系

市场建设需要投入。没有投入,市场建不起来。但投入必须着眼于效益,要有良好的产出。当然,这种效益包括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投入要通过多种渠道。国家的财政拨款是必要的,但不能完全依赖。象对“菜篮子”工程的财政支出应该保持,不要减少;着重于市场和流通领域建设的必要的财政支出也要保持。但更多的是要采取社会集资的办法,实行“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现在很多的市场建设都是靠社会集资,当然方式、渠道是多种多样的。至于引进外资搞商业,目前还处于试点阶段,而且还要经过国家严格的审批。对此,我们要按国家的规定办理。至于有关市场的场地建设,如果有可能,要积极引进外资来搞。现在很多外商来广东投资搞房地产开发,如果市场场地可以作为房地产的一个组成部分的话,引进外资进行建设还是可以的。还要重申一点,省原规定的市场交易税中提取百分之十用于市场建设的政策,是国家作为用于支持市场建设的资金来源,希望各地认真执行。

(三)市场建设与加强管理的关系

搞市场建设固然重要,但加强市场的管理更加重要。市场建起来后,市场中的大量日常工作要靠加强管理。只有这样,才能使市场机制正常运行。管理的内容很多,但主要的方面有几个:一是市场交易的秩序。市场交易要有序地进行。要把市场秩序建立起来,把各种市场规则和制度健全起来。二是注意物价。目前,我省的生产和生活资料价格基本已放开,随行就市,但这里要有个管理和考核的问题。大家知道,今年以来我省的物价上涨幅度比较大,一至五月的社会零售物价指数已上升百分之十四点八。当然,这里的原因是很复杂的,我就不多说了。对于物价的上涨,我赞成这样的说法:物价上升幅度比较大,值得我们引起严重的注意,我们要认真对待物价的问题,而不要简单地讲正常或不正常。流通部门对控制物价的过快增长负有重要的责任,要把市场中该管的事情都管起来。三是一定要严肃处理和抵制伪劣商品。各地一定要秉公办事,严格按照商业道德来判明是非,而不应搞地区保护主义。现在难就难在这个问题上。有的地方领导对制造和销售伪劣商品进行包庇,这是伪劣商品难以杜绝的一个重要原因。我们要坚决制止这种行为。同时,工商部门对印刷商标的地方也要严加管理。我们听说有的印刷厂承印商标,一半提供给真正的厂家,一半高价卖给冒牌的厂家。这可不得了!这意味着贴上这一商标的商品有一半是冒牌货。现在,越是名牌越是被假冒,结果把牌子砸了。伪劣商品是我们市场工作中的一大危害,我们大家都要起来与这种恶劣现象作斗争。

决不能把搞伪劣商品看成是发展本地经济和致富的一种办法。四是搞好市场的环境。不要小看这个问题,这里包括各种设施条件、各种服务条件,还有各种环境卫生条件,无论大市场、中市场还是小市场,都要注意搞好。摆个摊档也应摆得整齐一点嘛!现在有的市场连垃圾桶都没有,乱糟糟的,果皮、纸屑、饭盒到处丢。这种环境怎么符合要求呢?要使人进入市场后有一种舒服的感觉,感到逛市场是一种享受。市场环境还包括安全方面,要使人进入市场后有安全感。

(四)销售与服务的关系

要使市场开拓得好,产品能够畅销,就要搞好各种配套的服务工作。不能只顾扩大销量而不顾提供各种服务。首先,商业和生产部门要合作起来创名牌。创名牌要作为搞市场工作中的重要事情来抓。国际上是非常重视创名牌的,因为名牌一旦创出来了,商品就会身价百倍。创名牌,要注意宣传,不宣传出不了名牌。更要注意提高源品质量,没有好的质量,再好的牌子也维持不了多久。希望大家在创名牌问题上多下点功夫。外贸与生产部门之间在商标问题上曾存在着一些纠纷,要妥善处理好。过去,有些人往往习惯于创了一个牌子后,过一段不行又丢掉,换上另一个,这不是长期的经营办法。其次,要重视搞好售后服务工作。没有售后服务,想扩大销售是不行的。要做好各种维修、晚修工作。如“包退包换”这个经营办法,有条件的应该搞。再次,要处理好竞争与联合的关系。没有竞争难以推动社会进步,但在开拓国内国际市场中,待別是在同类商品的经营上,要推动搞联合经销。国际上,要以一个或几个地区作为整体来考虑,建立大的销售网络,搞联合经营。省经贸委、省财力办考虑在国际上若干个地区建立销售中心。在国内,可以省政府驻各省市的办事处和省经协办牵头,把大工业企业、商业企业组织起来,分别地区搞联合经销,建立起地区性的销售网络。

(五)工农商贸之间的关系

应该说,工商关系、农商关系这几年得到不断的改进处理得还不错。商业部门是商品流通的骨干力量,要充分发挥作用,为商品销售提供良好服务,为开拓市场作出大贡献。这就要协调好&方面相互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彼此的利益关系。希望工商农贸今后更好地合作,为开拓广东市场共同努力。夏粮收购工作即将开始,国家和省都很重视农副产品的收购。各地要突出抓粮食收购、粮食储备工作,银行要安排好收购资金。总之,协调好工农商贸的关系,是我们开拓市场的一项重要保证。如果互相抵销力量,不是相互配合,我们开拓市场的工作就不可能取得成功。联合、团结才能形成力量。

同志们,我们肩负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力争二十年基本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任务,我们从事任何工作都不要忘记这个总的目标。只要大家朝着这个目标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为广东人民作出应有的贡献。

手机阅读

打印

下载、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