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发省爱卫会关于加强农村
改厕工作的请示的通知
粤府办〔1993〕80号
各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省府直属有关单位:
广东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关于加强农村改厕工作的请示》,业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一九九三年十二月八日
关于加强农村改厕工作的请示
省政府:
改革开放十多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省农村卫生厕所的建设已取得了一定成绩。据初步统计,全省一千一百三十多万户农户中,已有一百八十多万户使用了卫生厕所,占15.8%。珠江三角洲地区,卫生厕所普及率达50%以上。东莞、顺德两市最近被全国爱卫会命名为“农村卫生厕所建设普及县”,德庆、曲江等山区县改厕工作也取得明显效果。
但是,卫生厕所建设远远落后于经济建设,全省仍有85%的农民沿用极不卫生的旧式厕所。特别是交通沿线的厕所,脏、臭状况严重,直接影响社会主义祖国南大门的形象和投资环境的改善。同时,由于粪便没有经过无害化处理,致使粪源性寄生虫病和肠道传染病难以控制和消灭。为了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保证四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很有必要广泛发动群众,在农村进行一场“厕所革命”。现就有关问题暗示如下:
一、加强领导,确立目标。
农村改厕不仅关系到卫生防病,还关系到提高农家肥效、发展生产、移风易俗、促进精神文明建设,而且,开展这项工作的难度较大,因此,必须切实加强政府的领导。各级政府要把改厕工作纳入议事日程,并与农村现代化建设、发展农村经济、精神文明建设和初级卫生保健等工作结合起来,统一规划、统一部署、统一检查落实。各市、县要有分工一名领导抓。根据我省实际情况,要求“八五”和“九五”期间的改厕目标是:(一)珠江三角洲地区农户家庭卫生厕所普及率,一九九五年占农户的65%,二OOO年达85%;(二)五十个山区县农户家庭卫生厕所普及率,一九九五年达10%,二OOO年达35%;(三)其它市县农户家庭卫生厕所普及率,一九九五年达15%,二OOO年达40%。
二、部门配合,齐抓共管。
农村改厕工作要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计划、财政、城建、农业、卫生、宣传等部门紧密配合,各司其职,齐抓共管。计划部门要把农村改厕工作纳入当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财政部门要在资金的投入上给予支持;建设部门要把农村卫生厕所建设纳入村镇建设规划,规定凡报建新房必须同时设有卫生厕所,交通沿线加油站必须设有卫生厕所,并由经营单位负责管理;农业部门要根据国务院《关于重视和加强有机肥工作的指示》(国发[1988]83号)精神,大力提倡改厕管粪,增积肥源,当地政府可采用经济手段鼓励农村使用粪便作农肥;国土部门在批核建房用地时,对厕所、畜禽圈、沼气池三配套的农户,可以按《广东省土地管理实施办法》第二十一条规定面积的高限增加10%,作为养殖、净化环境用地,但不能作为宅基地使用;卫生部门结合抓好初级卫生保健工作,加强卫生监督监测和改厕技术指导;宣传部门要把农村改厕工作纳入精神文明建设一起抓。新闻单位要加强农村改厕重要意义和典型事例的宣传报道,以增强广大干部群众参与改厕的意识。
三、坚持自愿和“民办公助”的原则。
农村改厕是一项卫生防病基础设施建设,关系到每家每户,主要依靠群众自筹经费,但在经济较落后的农村,应由当地政府根据财力情况统筹安排.实行“民办公助”的原则,以加快农村改厕工作的发展。
四、因地制宜,切实抓好施工质量。
农村改厕工作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已经普及自来水的村庄,宜建水冲式卫生厕所,要注意下水道排放系统的建设,尽最避免粪便直接排入江河。对经济尚不发达地区,特别是贫困山区没有用上自来水的农户和村庄,可建非水冲式厕所,粪便经处理后用作肥料。有条件而且已经取得经验的地区,可与禽畜粪便处理结合起来,建沼气池厕所,既可增加肥料,搞好卫生,又可开发新能源,减少农民的经济开支。科技人员,要加强对改厕管粪的科学研究,努力探索造价低、卫生效果好、群众乐于接受的卫生厕所形式和粪便处理方式,以提高农村改厕工作的科学性。
以上请示,如无不妥,请批转各地贯彻执行。
广东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
一九九三年十月二十三日
手机阅读
下载、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