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第4期

1988年04月30日出版

首页 > 政务公开 > 省政府公报 > 1988年 > 第4期
【打印】 【字体:

深圳市一九八七年人平出口额达1200美元


1987年,深圳经济特区出口总额14.1亿元,全市人平出口由1986年的798美元提高到1987年的1200美元。

大力发展外商投资企业。在过去七年实际利用外资14亿美元,兴办“三资”企业1300多家的基础上,1987年又先后与外商签订各种协议334项,实际投资27379万美元,有上百个新建的“三资”企业投入生产,1987年“三资”企业出口额比上年增长五成以上。

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的“三来一补”加工业。1987年市政府对“三来一补”企业采取不论规模大小、技术高低一律欢迎,并且大力改善投资环境、提高办事效率,采取多层资、多渠道、多形式加强与外商联系,大力培养人才,以及适当提高地方和企业外汇留成比例等,促进“三来一补”加工业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全市新签“三来一补”合同共有一千七百多项,使“三来一补”加工业出口产值从19863.8亿美元上升到1987年的8.36亿美元,三来一补工缴費收入近8亿港元,比上年增长七成以上。

大力发展创汇型农业。充分发挥紧靠香港的地理条件、产品出口香港运距短、应市快、鲜活程度高等优势,通过外引内联办厂办场,发展农林牧付业、种养业;到1987年底止,先后办起有一定规模的畜牧、水产、三鸟、蔬菜、水果、花卉等鲜活产品出口基地企业600多个,年产活鸡1300多万只,生猪30多万头,还有6万多亩菜场,9万亩鱼塘,1.5万亩海水养殖场。1987年,深圳鲜活产品出口达到七亿港元,比上年増长20%。目前,深圳出口香港的活鸡、鲜奶分别占香港市场总销量三成和六成多。

改革外贸体制。深圳外贸体制改革从一九八三年开始,实行“内外贸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和“一业为主,多种经营,自负盈亏,工贸结合,推行代理制”,打破了外贸只管收购出口、出口收购的大锅饭制度,给外贸企业创造大进大出的条件。现在,深圳外贸企业除收购出口外,自办上千个出口商品生产加工企业,大量生产加工出口到全世界的各种工业品和鲜活农副产品,使产品出口企业从过去只有外贸几家发展到500多家。

(根据深圳市府办公厅《深圳工作情况》整理)

手机阅读

打印

下载、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