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特区旅游业颇具特色
深圳经济特区建设迅速,旅游事业同步发展,国内外游客络绎不绝,接待不暇。据统计,1984年接待国内旅客167.6万人;港澳台及国外旅游人数64.34万人,比83年增长31.3%,其中,港澳台同胞达153.64万人,增长26.5%;华侨0.69万人,增长41.6%;外国旅客10万人,增长2倍多。1984年旅游业营业收入达2.89亿元,其中外汇券收入1.6亿元,比83年增长27.2%。在外汇券收入中,商品性收入1.27亿元,占外汇券收入的78.4%,比83年增长11.4%;劳务性收入0.35亿元,比83年增长1.6倍,劳务性收入中的住舍费、文娱费收入增长幅度较大。
一、经济特区建设成果是吸引旅客的主要原因。
深圳是我省三个经济特区中发展较快的一个,规模大,速度快,效果好,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的反响。闻者生趣,纷纷到深圳开眼界、参观、旅游或谈项目、议投资、讲生意、热闹非凡。联合国一名官员,一到北京就提出参观深圳特区。他参观深圳市容和听了发展情况简介后说:“这样的建设速度,据我所知,在世界其他地方是找不到的。我两年前乘火车路过时还见不到什么建筑物,两年后的今天就绝然不同了。”有的旅客说,深圳建设样样新,建筑物幢幢不同,各有千秋,耐人寻味。
二、旅游网点,各具特色,处处宜人。
经过几年的努力,全部旅游点的建设已初步形成了以“五湖四海一中心”(西丽湖,香蜜湖、石岩湖、东湖、洪湖,溪冲、小梅沙、深圳湾、海上世界,笔架上银湖旅游中心)为主体的旅游网。目前,已建成开业的旅游点有盛夏游泳的海滩之滨——小梅沙海滨渡假营,高洁淡雅、庭园式建筑的银湖旅游中心,山清水秀的永库公园,还有新型的综合服务、综合游乐场“大观园”——香蜜湖渡假村,“新奇乐园”深圳湾大酒店游乐场,有我国“最长画廊”美誉的西丽湖渡假村,别具风格的“海上世界”——明华轮,以及具有山村景色的石岩湖乡村俱乐部和溪冲工人渡假村。这九个旅游点与深圳欢乐园、蛇口松湖公园、沙头角海山公园和东湖、竹园、新园、雅园等宾馆连成一片。这些建筑设计上吸取了古今中外的精华,各具风格,处处宜人。各个旅游点都设有住宿、中西和冷热饮食以及娱乐等配套设备,为国内外游人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三、接待游客条件较好。
深圳特区在整体规划中比较重视旅游业的建设,公路四通八达,旅游交通工具及客房床位数量不断增加,1984年底,全市已建成开业的宾馆有10座,仅旅游单位就床位1.16万张。旅游专用车353辆,其中有空调设备的321辆。这些旅游专用车与市内公共汽车、出租小汽车互相交织、互相疏通,游客们参观、游玩十分便利。此外,地理位置毗邻港澳,外面游客进出方便,也是深圳发展旅游业的有利条件。据统计,去年仅接待一日游人数便达108.55万人,占全部港澳台及国外游客的66%。
(摘自广东统计信息十三期)
手机阅读
下载、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