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特区去年各项工作取得较大进展
一九八四年深圳特区在开放和改革的推动下,两个文明建设取得了较大进展,提前一年完成了“六五”规划提出的任务。
一、利用外资、引进先进技术有新的突破。共与客商签订协议870项,协议投资额51亿港元,比一九八三年(下同)增长93%,已投入使用资金17亿港元,增长50%。其中工业项目占80%,已经投入使用资金12亿港元,增长34%。引进的1千万港元以上的较大项目达34个。这些项目中,有相当一部分技术是比较先进的。如已投产的项目有印刷线路板生产线、电脑检测彩电生产线、集成电路后工序生产线、七彩印刷薄膜生产线、塑料硬片生产线、汽车电脑节油器等。同时还有两家外资银行和三十二家外国大财团在深圳设立了办事机构。
二、国民经济保持高速、协调的发展,各项经济指标大幅度增长。全市国民生产总值达19.5亿多元,增长51%;工业总产值完成18亿元,增长150%,超过前四年累计总数;农业总产值达1.9亿多元,增长28%;基本建设投资完成15亿元,竣工面积260万平方米,分别增长70%和85%;社会商品零售额18亿元,增长43%;市财政收入5亿元,增长67%;外汇收入2.3亿美元,增长30%,其中地方外汇收入0.96亿美元,增长42%。
三、经济效益有较大提高。工业生产保持了产值、利润、上缴财政三个同步增长:工业总产值增长150%,利润增长160%,上缴财政增长一倍以上。商业等五大公司国内纯销售额增长65%,利润增长61%。中外合资(合作)、客商独资企业经营情况良好,大部分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
四、国民生产总值的构成比重发生了变化。工业占国民生产总值比重由一九八三年的15%上升到23%;建筑业由25%下降到22%;商业占21%。工业在产业结构中的比重,第一次上升到第一位。第三产业发展很快,占国民生产总值的41%。
五、人民生活步入“小康”水平。人平国民生产总值达3,109元,增长32%,人平国民收入超过了1千美元。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消费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随着特区物质文明建设的飞速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也取得了丰硕成果。广大干部群众奋发学习,积极向上,学文化、学科学、学技术蔚然成风。好人好事层出不穷,社会风气良好,社会秩序井然。
(摘自《深圳特区简报》85年4期)
手机阅读
下载、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