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人民政府
关于贯彻《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
工作的决定》的通知
粤府〔1984〕96号
一九八四年六月三日
现将《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工作的决定》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环境保护工作涉及千家万户和各行各业,是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和国家资源能否合理利用的大问题。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止污染和自然环境破坏,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一项基本国策。为加强我省环境保护工作,根据国务院决定的精神,结合我省实际情况,提出以下贯彻意见,请一并研究执行。
一、加强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对环境保护这项基本国策的认识。
长期以来,由于人们对环境保护工作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我省环境污染和生态平衡的破坏,仍然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广州、韶关、汕头等十四小城市年排入空中的酸性气体增多,空气混浊,严重影响人民的身体健康,不少地区还出现了酸雨,造成土壤的酸化,植物及建筑物遭到损害。北江韶关河段、西江江门河段、珠江广州河段的有机物、重金属、油类污染以及茂名附近梅江的石油污染也相当严重,湛江海城和珠江口多次出现赤潮。自然生态平衡受到严重破坏,据统计,全省森林资源年消耗量为一千七百三十万立方米,而年总生长量只有一千六百四十七万立方米。成材林按近年每年产材的速度砍伐,二十年就会把全省的成材林砍光。海南岛在解放初期有天然林一千二百多万亩现在只剩下三百多万亩,减少百分之七十二点三。由于森林植被受到破坏,全省水土流失面积超过一百平方公里的县、市就有三十八个。珠江流域每年因水土流失而冲走的土壤达一亿吨。农药污染和放射性污染,也给人体健康和土壤、土质带来严重危害。有些城市的交通和工业噪声也很严重。
这些情况表明,我省环境保护工作急待加强。各级人民政府和各部门,必须对此引起高度的重视,要通过广泛的宣传教育,提高广大干部和群众的环境观念,特别是提高各级领导对环境保护的认识,把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贯彻到实际工作中去。
二、加强对环境保护工作的领导。
省人民政府决定成立省环境保护委员会,其任务是: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环境保护的方针、政策,领导、组织和协调全省的环境保护工作,研究审定环保规划和处理重大环保问题。委员会由刘俊杰同志任主任,由省计委、省建委、省经委、省环保局各一位负责同志任副主任,省外经委、省科委、省编制办、省财政厅、省农业厅、省林业厅、省水电厅、省交通厅、省卫生厅、省司法厅、省公安厅、国家海洋局南海分局、广州军区后勤部各一位负责同志任委员。省环保局兼管省环境保护委员会办公室的日常工作。
各级人民政府要把环境保护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市长、县长和各部门的领导要对本地区、本部门的环境保护工作负责,有关环境保护的方针、措施要亲自决策,有关突出的环境问题和污染事件要亲自处理。要釆取有力措施,强化各地区、各部门的环境管理工作。市(地)和部分工业比较集中、污染防治任务较重的县(市),要相应成立环境保护委员会。要加强和完善环境保护机构,以承担起组织、协调、规划和监督环境保护工作的职能。区、镇、乡人民政府也要有人管环境保护工作。沿海地区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还要抓好海洋环境保护工作。
各级计委、经委、科委必须做好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生产建设、科学技术发展中的环境保护综合平衡工作;工交、农林水、海洋、卫生、外贸、旅游等有关部门以及全省性的专业公司、大中型企业、有关事业单位和军队,要做好本系统的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工作,要有一位负责同志分管环境保护,并设立与其任务相适应的环境保护管理机构。
三、切实落实治理环境污染的资金渠道。
新建、扩建、改建项目(包括小型建设项目)以及一切可能对环境造成
污染和破坏的工程项目和自然开发项目(包括利用外资、引进项目),必须严格执行“三同时“的规定,环境保护设施所需投资、材料、设备,必须与主体工程一样,纳入固定资产投资计划。正在建设的或已经投产的项目,凡是没有釆取防治污染措施的,一律要补上,所需资金、材料由原批准项目的部门和单位负责安排解决。
老企业重大技术改造项目防治污染问题,由省经委牵头研究处理二并纳入省技改计划。按照"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对那些经济效益差,污染产重的企业,坚决实行限期治理或关停并转。各级科委要把环保科研项目纳入科研计划,安排科研经费,组织攻关。市(地)、县环保部门的自身建设和事业费用,要纳入地方财政计划,根据财力情况给予扶持。
从一九八四年起,从省财政拨给的更新改造资金中,每年拿出五百万元作为环保专户,用于补助治理环境污染项目,由省环保局会同省经委、财政厅共同审批下达。此项资金实行部分有偿使用,以逐年建立起用于治理污染的环境保护基金。各级政府也可参照省的做法,列出资金专户,用于补助治理环境污染项目。
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工作的决定
国发〔1984〕64号
一九八四年五月八日
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自然环境破坏,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一项基本国策。为了实现党的十二大提出的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全面高涨的任务,保障环境保护和经济建设协调发展,使我们的环境状况同国民经济发展以及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相适应,特作如下决定。
一、成立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其任务是:研究审定有关环境保护的方针、政策,提出规划要求,领导和组织、协调全国的环境保护工作。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的办事机构设在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
二、国家计委、国家经委、国家科委负责做好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和生产建设、科学技术发展中的环境保护综合平衡工作;工交、农林水、海洋、卫生、外贸、旅游等有关部门以及军队,要负责做好本系统的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工作,上述各部门都应有一名负责同志分管环境保护工作,并设立与其任务相适应的环境保护管理机构。
三、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各市、县人民政府,都应有一名负责同志分管环境保护工作。工业比重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的省、市、县,可设立一级局建制的环境保护管理机构。区、镇、乡人民政府也应有专职或兼职干部做环境保护工作。
各级人民政府的环境保护机构,是各级人民政府在环境保护方面的综合、协调、监督部门。各地在机构改革中应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省、市、自治区党政机关机构改革若干问题的通知》(中发〔1982〕51号文)中关于“对于经济和技术的综合、协调、监督部门不要削弱”的精神,加强和完善环境保护机构。已进行机构改革的地方,如果不符合“通知”精神的,应作适当调整,使机构设置趋于完善、合理,以承担起组织、协调、规划和监督环境保护工作的职能。
大中型企业和有关事业单位,也应根据需要设置环境保护机构或指定专人做环境保护工作。
四、新建、扩建、改建项目(包括小型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以及一切可能对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的工程建设和自然开发项目,都必须严格执行防治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措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施工、投产的规定。环境保护设施的建设投资、材料、设备,都必须与主体工程一样,纳入固定资产投资计划,由各级计委、经委和主管部门负责落实,环境保护部门负责监督。正在建设的或者已经投产的项目,没有釆取防治污染措施的,一律要补上,所需资金、材料由原批准项目的部门和单位负责安排解决。
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强对乡镇工业和街道工业的领导,做好规划,合理确定产品方向和布局,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切实防治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要认真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各级环境保护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积极推广生态农业,防止农业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五、老企业的污染治理,要认真执行国务院《关于结合技术改造防治工业污染的几项规定》(国发〔1983〕20号文)。对于经济效益差、污染严重的企业,环境保护部门要会同经济管理部门作出决定,坚决进行整治,必要时下决心关、停一批。
为治理污染、开展综合利用,需要新建、扩建附属企业或独立车间、工段或对全厂、全车间进行整体技术改造时,其工程项目应按规定列入固定资产投资计划,所需资金、材料、设备由各级计委在投资计划中安排解决。
治理污染开展综合利用的一般技术措施,以及与原有固定资产的更新、改造结合进行的治理污染措施,所需资金应在企业留用或上级集中的更新改造资金中解决。各级经委、工交部门和地方有关部门及企业所掌握的更新改造资金中,每年应拿出百分之七用于污染治理;污染严重、治理任务重的,用于污染治理的资金比例可适当提高,企业留用的更新改造资金,应优先用于治理污染。企业生产发展基金也可以用于治理污染。具体实施办法,由国家经委、财政部、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另行规定。
集体企业治理污染的资金,应在企业“公积金”、“合作事业基金力“或更新改造资金中安排解决。
交纳排污费的企业在釆取治理污染措施时,可以按国家规定向环境保护部门和财政部门申请环境保护补助资金,这种补助一般不超过其所交纳排污费的百分之八十。留给各地环保部门掌握的排污费,应主要用于地区的综合性污染防治和环境监测站的仪器购置以及业务活动等费用,不准挪作与环境保护无关的其他用途。排污费应专户存入银行,并由银行监督使用。治理项目应纳入地方固定资产投资计划或技术措施计划,所需材料、设备要给予保证。
六、釆取鼓励综合利用的政策。工矿企业为防治污染、开展综合利用所生产的产品利润五年不上交,留给企业继续治理污染,开展综合利用。这项规定在实行利改税后不变,仍继续执行。
工矿企业用自筹资金和环境保护补助资金治理污染的工程项目,以及因污染搬迁另建的项目,免征建筑税。
企业用于防治污染或综合利用“三废”项目的资金,可按规定向银行申请优惠贷款。
七、环境保护部门为建设监测系统、科研院所和学校以及环境保护示范工程所需要的基本建设投资,按计划管理体制,分别纳入中央和地方的投资计划。这方面的投资数额应逐年有所增加。
各级环境保护部门需要的科技三项费用和环境保护事业费,要根据需要与可能,适当予以增加。
附: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
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
主任:李鹏
副主任:宋平 李锡铭(建设部)
赵东宛(国家科委) 赵维臣(国家经委)
委员:顾明(国务院副秘书长) 迟海滨(财政部 )
何康(农牧渔业部) 杨钟(林业部)
曲格平(建设部) 温家宝(地质矿产部)
马捷(国防科工委) 张样(总后勤部)
郭子恒(卫生部) 李广样(公安部)
周传典(冶金工业部) 何光远(机械工业部)
周平(核工业部) 叶青(煤类工业部)
李敬(石油工业部) 林殷才(化学工业部)
李龙(轻工业部) 钱永昌(交通部)
杨振怀(水利电力部) 何光(劳动人事部)
罗钰如(国家海洋局)
办公室主任:曲格平(兼)
手机阅读
下载、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