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第7期

1984年07月31日出版

首页 > 政务公开 > 省政府公报 > 1984年 > 第7期
【打印】 【字体:

深圳特区建设出现新形势


  今年春天,邓小平同志视察了三个特区,并为之题词,随后又作了重要讲话。中央根据小平同志的意见,召开了沿海部分城市座谈会,确定进一步开放十四个沿海城市,要把特区办得更快些更好些。小平同志的讲话和中央座谈会的精神,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在国内外产生了巨大影响,使深圳特区的建设出现了一个新形势。

  一、极大地鼓舞了投资者的信心。近两个月来,到深圳考察的外国人士越来越多,规格越来越高。日本社会民主党委员长佐佐木良作率团来考察后说:“深圳特区是最理想的投资场所”。日本首相中曾根派出一个包括通产省、外务省官员,以及三菱、三井等大财团成员的日本政府投资环境调查团前来深圳调查后说:“过去的一些疑虑都解决了”。日本十大财团之一兼松江商的会长村瀨及其后台、日本二十家大银行之首的劝业银行以及东京银行、输入银行的常务董事都来深圳商谈发展经济合作事宜。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五十年代毕业生、美国工商界知识界知名人士一行五十多人,来深圳参观后:“中国还有这么好的一个投资地方,理所当然地会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前来投资者前来投资”,表示要与深圳发展经济合作和技术交流。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一至四月我市引进外资工作继续发展,共与客商签约243项,增长14%;协议投资额12.9亿多港元,增长173%;实际投入资金2.9亿多港元。引进的先进技术、设备有中空玻璃生产技术,年产三万吨啤酒设备,年产高级晒图纸30万卷设备,等等。

  二、统一了全党对实行开放政策和办好经济特区的认识,使各个方面更加有力地支援特区的建设。今年以来,各省、市、自治区派出来深圳访问、洽谈联合兴办各种企事业的代表团络绎不绝。四川省委第一书记杨汝岱同志率团来深圳考察,商谈两地联合发展经济事宜,表示要把三线工厂的部分技术力量转移到深圳来,提高特区产品的竞争力,打进国际市场。电子工业部器件总公司和十七所分别与我市合办年产100万只彩电显像管和生产电话传真机的企业。华南工学院与我市合作建设科学工业区。今年一至四月,仅工业方面的内联项目就签约65项,比去年同期增长3倍。

  三、极大地激励了特区人民,加深了对建设特区重大意义的理解。现在我市各战线的干部都在积极想方设法,进一步搞好本系统、本单位的工作。市工业发展服务公司联系本单位实际,对今年工作重新作了部署,做到计划周密,任务明确,作风扎实,在抓好工业区的开发和配套工程的同时,搞好外引内联工作,力争今年引进项目10个以上,完成新投产企业4个、新产品3项,实现工业总产值610万元,利润80万元。市石油化学工业公司与港商合营的旭日印刷公司,今年一月把在香港的全套设备搬迁到深圳,二月安装调试,三月正式投产,这种速度是罕见的。今年一至四月我市各项经济指标都比去年同期大幅度地增长:

  工业总产值完成2.86亿元,增长77%,新投产工厂19间;基建投资完成3.54亿元,增长93%,工程施工速度继续加快,目前国内最高的五十层的国际贸易中心大厦,仅用了207天便建成了主体工程,最快的3天建一层,赶上了香港的速度;财政收入1.09亿元,增长一倍多;社会商品零售额5。5亿元,增长60%;地方外汇收入0,32亿美元,增长38%。

(摘自《深圳特区简讯》1984车第25期)

手机阅读

打印

下载、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