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经济特区概况
(一)
汕头经济特区位于汕头市东郊的龙湖,面积1.6平方公里。
汕头市地处我国东南沿海,面积245.5平方公里,人口72万,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自然环境优美。汕头市的电子工业、轻工业、抽纱锈衣、工艺美术、塑料制品等比较发达,生产技术水平和基础较好,是一个轻工业城市。汕头市又是我国南方对外贸易通商历史悠女的重要港目,可以利用侨资、外资发展出口加工工业和改造原有企业,增加出口。1982年,全市工业总产值8亿多元。其中出口商品收购总值为1.1亿美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14.4%。出口的工业产品有130多种,行销世界106个国家和地区。
(二)
根据国家的规定,汕头经济特区应建成以加工出口为主,同时发展旅游等行业的特区。据此,汕头经济特区发展的总体规划,主要有四小方面:
一、龙湖出口加工区。龙湖加工区规划有104公顷生产用地,可安置工厂200至250家,工人总数预计达4.5万人。近期计划引进兴办耗能少、污染小、初级加工、低层次、就业人数多、产品销路广、收益快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如轻工、电子、纺织、服装、皮塑、工艺品、食品和精密仪器等项目,并逐步发展为价值较大的技术密集型企业。加工区的公共设施,包括道路、桥梁、供水、供电、邮电、通讯以及行政管理、生活服务等,也同时作出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建设。
二、改造市区老企业。为了充分发挥汕头市现有企业的有利条件和作用,汕头经济特区将通过利用外资改造市区的老企业。现在正对全市生产出口产品的100多家老企业进行调查、分析,提出分期改造项目,然后向外公布。按国家有关政策规定,凡是引进外资进行改造、生产产品以出口为目标的企业,在交纳所得税、进目本企业所需的生产资料、生产原材料等方面,可享受特区的优惠待遇。
三、发展旅游事业。汕头是小滨海城市,傍山临海,风景秀丽。市区中心有著名的中山公园;隔海相望有岩石风景区;汕头港入口处的妈屿岛,风景如画,是天然的游泳、避暑区;市南部达濠青云岩、北郊桑浦山龙泉岩,邻近的潮阳县境内东、西岩和大、小北岩,海门莲花峰和潮州古城,都是游览的好地方。发展旅游业有相当基础。根据中央和省有关指示精神,汕头特区应充分利用兴办经济特区的有利条件,同汕头市有关部门互相配合,积极开展旅游服务工作,增设和经营旅游点,开辟富有潮汕特色的旅游观光路线。为发展汕头旅游事业的需要,汕头经济特区已成立了汕头经济特区旅游公司。
四、特区农业发展区。为适应特区发展、建设的需要,和为出口服务,充分利用汕头农业生产比较发达的有利条件,规划在龙湖加工区以东的一大片土地,作为特区农业发展区。拟引进外资和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及优良品种,发展蔬菜、水果、花卉、畜牧业、水产养殖业等。
(三)
汕头经济特区建设正在起步。1982年以来,先后有美国、英国、日本、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澳大利亚、加拿大、丹麦等9个国家和港澳地区的客商、专家、学者及政界人士400多人次来特区访问、考察和洽谈投资业务。拟在特区投资的有40多个项目。其中已签订协议书的有地毯厂、小客车、大巴客运、家俬装饰、饲料厂、石油化工联合企业、东方塑料片材制品厂、館岛宾馆改造等8项。地毯厂和东方塑料片材制品厂已经投入生产,实际投资350万港元。为了促进原有企业的技术改造。1982年特区同外商签订的来料加工协议共352项,已投产的有267项,引进各种设备价值达90多万美元。为了搞好特区建设,汕头市还调整了轻、重工业比例,实行外引内联。
去年,汕头特区基础工程建设共投资1,100多万元。平整土地20多万平方米。龙湖加工区区外三项配套工程已完成。区内的水、电管线已经接通;通讯电缆已敷设;两幢五层楼、面积各1万平方米的轻工业通用厂房及特区园林式宾馆,正在加紧施工,将于今年6、7月交付使用。汕头港一座5,000吨级舶位的现代化客运码头正在加快建设。汕头至香港的空中航线也正在积极筹备。特区农业已完成50亩沙质地的土壤改良,种上了木瓜、密柑、花卉等一批经济作物和观赏花大;引进饲养两批美国良种肉鸡;水产养殖也已投产,海、淡水养殖鱼、虾、蟹池共500亩。总之,汕头经济特区已开始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汕头经济特区管理委员会办公室)
手机阅读
下载、打印